【编辑/周晓宇 统筹/王梅梅】2020年11月,台湾首家“慰安妇”纪念馆—阿嬷家将走入历史,熄灯闭馆。2016年3月,台北市妇女救援基金会创办“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时,引起了海峡两岸社会各方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首家“慰安妇”纪念馆(图片来源于海峡导报)

系台湾首家、也是唯一一家慰安妇主题纪念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政府以到海外当食堂服务生、看护妇为由,拐骗包括台湾在内的许多地区的民间妇女,远赴中南半岛等战乱地提供士兵性服务,受尽暴力性侵害。

二战结束后,许多国家和地区陆续创办以“慰安妇”为主题的史料馆。红船编辑部注意到,长期协助台湾“慰安妇”的台北市妇女救援基金会(以下简称妇援会)在2016年跟进效法,希望为台湾“慰安妇”的历史留下纪录,为此创立了台湾首座慰安妇纪念馆:“阿嬷家--和平与女性人权馆”。里面记载了大量二战期间“慰安妇”惨痛的经历,以及妇援会协助岛内“慰安妇”心理复原的方式及过程,盼唤醒岛内年轻人对历史、两性、人权及女权的沟通讨论。

阿嬷家闭馆,妇援会盼当局出面支持

开馆以来,阿嬷家成为台湾与国际性别平权组织的交流平台,接待各国政府代表与非政府组织(NGO团体),参观访问人次逾12万5千人次。每年亦有不少日本访客,在阿嬷家内看到日本无法看到的真实历史。

尽管培力活动、倡议与国际合作做得有声有色,妇援会募资状况及阿嬷家参展人员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台湾首家“慰安妇”纪念馆(图片来源于海峡导报)

妇援会董事廖英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房租、老旧建筑维护、馆藏文物维护及人事开销庞大,扣除补助、商店收入及支持者捐款,近三年每年皆亏损近四、五百万(新台币,下同),一度背负了一千两百多万贷款,为了弥补累计亏损,妇援会甚至把总会的办公场所出售,另行租屋办公。廖英智说,“慰安妇”议题在台湾未受到关注,使得相关运营建设更加不易募得款项。

新冠疫情爆发后,阿嬷家参观人数进一步骤减,门票、商店收入大受影响,捐款也受冲击,运营雪上加霜。妇援会不得不做出于2020年11月停止运营阿嬷家的决定。对于未来,妇援会表示,相关展品和史料会由妇援会妥善保存,并积极寻觅可能的馆址。未来会不定期在其他县市展出,只是仍需募资经费。“我们也期盼‘政府’提供闲置空间,可做永久展览。”

2000多位台湾妇女成为慰安妇

台湾慰安妇之一林沈中的孙子林文俊听到阿嬷家要闭馆的消息,直言“相当不舍”,他说,过去不少人的努力,都是希望让社会大众知道二战时的台湾妇女是如何被欺负、被欺骗,没想到连剩下可让民众回忆的纪念馆都面临关门的命运。

林文俊记得,老人家原本其实不太想勾起年轻时的伤心往事,自然不会跟后辈提起,后来经过妇援会的支持与鼓励,才卸下心防,慢慢跟子孙们谈起年轻时的遭遇;他说,老人家其实什么都不要求,只希望日本政府重视这个问题,并且对慰安妇公开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籍慰安妇抗议日本政府(图片来源于中国台湾网)

林沈中曾几度赴日本抗议,但日方持续消极处理,直到林沈中辞世前,仍等不到一个正式公开的道歉。

据中新社报道,日军在二战期间,强迫约40万女性沦为“慰安妇”,其中包括约20万中国大陆女性和2000余位台湾妇女。

这段历史是否随着岛内慰安妇的凋零化为灰烬,正考验着台湾对历史的态度。

台湾前“法务部长”:尊重并面对真相,反省检讨

王清峰,著名律师,曾任台湾地区“前法务部部长”,“监察委员”。1987年,为长期从事雏妓救援及协助工作,王清峰成立“妇女救援基金会”。1990年,又成立“百合中途之家”收容中心。1992年,成立“慰安妇申诉专线”,开始展开受害人认证访查及协助工作,致力于台籍慰安妇真相之揭发。1998年访问台籍慰安妇,拍摄成“阿妈的秘密----台籍慰安妇的故事”纪录片,该片获1998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

在协助“慰安妇”申诉期间,王清峰曾带着台湾慰安妇到日本打官司,也曾带着她们到美国华府出席国际有关慰安妇的研讨会。回顾往日,王清峰说:“我发觉了这段历史,也探索这段历史,倾听、陪伴、照顾她们,带着她们到处征战、讨公道,让她们的余生得到安慰与自信”。谈起阿嬷家即将关门的消息,王清峰不免叹了口气。她说,尊重每个人的意识形态,但“慰安妇”是构成犯罪的人权事件,希望社会能尊重并面对真相,反省检讨。【资料来源:中国台湾网、海峡导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