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易卜生曾言:"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其本意说的是"选择",面对人生的岔路口、面对社会、面对未来,你拥有选择的权利,而如何做出一个恰当的选择,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至二十一世纪初这一段时间,是我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向发达国家奋起直追的时期。那是一个急需人才来建设祖国的时期。在当时,有许多在海外留学的优秀学子,他们本应该在学成之后归国贡献祖国。

可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发达国家的繁华都市迷惑了双眼,他们沉浸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他们做出了一个与祖国背道而驰的选择,那就是更改国籍,留在异乡。这样的人在当时数不胜数,其中就包含鲍哲南。她本应作为留学人才归国为国效力,却留在美国,甚至将自己的国籍修改为美国。

1、 出生就在罗马的人

家庭背景就是一场赌博。因为没有人会提前预知结果。鲍哲南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女孩儿,她出生在"罗马"。此罗马非彼罗马,说她出生在"罗马",是因为她自出生起,就比别人先天享受着许多优秀的资源。

鲍哲南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家庭,母亲和父亲分别是南京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的高级教授。在那个贫乏的年代,"高知"是一件稀有且难得的事情。更难能可贵的是,鲍哲南的父母对祖国有着十分深刻的感情,他们将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了祖国科研事业的建设以及为祖国培育人才这两件事上。

从"鲍哲南"这个名字,从中也可略知一二。父母给女儿取这个名字,"哲"字意在希望女儿勤奋好学、博学多知,"南"则是寄予了希望女儿学成后能报效祖国、让故土南京腾飞的美好寓意。

鲍哲南作为他们的独生女儿,从出生起就被寄予厚望。夫妻二人尽心尽力地培养、教导女儿,给她提供最优质的教学条件和资源。南京是一个历史名城,经济水平十分发达,教育资源优越,优秀的学生数不胜数。可是鲍哲南在众多才子中间,也并不显得光芒暗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强中更有强中手,可是鲍哲南各方面的天资都十分过人,也位于顶尖学生的行列。而且更令鲍哲南父母高兴的是,她继承了父母的理工科思维,尤其对化学特别感兴趣。父亲作为南京大学的化学教授,得知女儿既有天资又有兴趣,所以更是用心培养,希望女儿能成为中国未来最前沿的化学专家。

2、 赴美留学

1989年,鲍哲南不负众望地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进入南京大学化学系就读。日复一日的努力,让鲍哲南的天资更显出色,才大二的她就被选入薛奇教授的科研实验室。她在那里获得了非常大的提升和进步。

可是,国内的环境和资源还是不足以满足鲍家父母对鲍哲南的要求的,也不足以满足鲍哲南对自己未来的预期。所以鲍家借鲍母赴美做学术交流的契机,决定举家迁往美国,并让鲍哲南在那里继续深入研究化学领域。

起初,初来乍到的鲍哲南并没有引起美国化学学术界多大的注意。但是,事情在1991那年发生了重大的转变。经父母的引荐,美国芝加哥大学了解到鲍哲南在化学这门学科上的学术水平和过人天资,并且还知悉了她在南京大学本科时的优异成绩,所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决定录取鲍哲南为本专业的公费研究生。

这个转折点,对于鲍哲南而言,具有重大的突破性意义。被芝加哥大学录取,意味着她将进入美国顶尖大学的顶尖学科继续学习,意味着她可以在更广阔的天空里放飞自己的羽翼,同时也意味着她接下来的几年都要在美国常住了。

家乡南京对于鲍哲南来说,突然变得遥不可及了。她的内心里毫无疑问是思念的,留恋家乡的空气和语言。可是在她眼前,摆着的是一份更耀眼的未来,是更先进的生活水平,是更广阔的学术空间。所以留在美国,进入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学习,对于此鲍哲南喜不自胜。

3、 加入美国国籍

鲍哲南在芝加哥大学的学习期间,遇到了许多顶尖的导师和同学。她和他们每日朝夕相处,习得了非常熟练的美式英语,收获了很多在科研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成果。她喜欢美国人的开放、幽默和自由,喜欢同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

鲍哲南除了被美国顶尖的学术水平所吸引,还折服于美国繁华的都市生活。当时的中国与美国,完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当时的中国,经济水平与基础建设等都处于比较差的状态,人们购买衣食住行的用品不是直接使用货币,而是使用粮票布票等票子。

由于物资水平的匮乏,所以购物和实际生活都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但是美国可不是如此,美国在当时是世界上第一的超级大国,各方面的发展都远远甩其他发展中国家好几条街。在美国,你可以见到灯红酒绿的繁华大都市,那里是购物的天堂,你可以随心购买到任何你喜欢的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生活令鲍哲南沉醉其中,她甚至希望自己可以永远留在美国。可是这一点与鲍家对女儿的期望,是背道而驰的。他们原本期望的就是,女儿学成归国,发展中国的化学领域,成为祖国的可用之才。可是任他们再如何期望和干涉,做决定权的始终是鲍哲南本人。她申请了撤销自己的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国籍。

我国的近代史是一段书写着满满屈辱和血泪的历史。在国家处于危急患难的时刻,许多留洋学子在学成之后,想尽办法也要返回祖国为国效力。钱学森等一众科学家就是如此,他们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留洋学习,背负着祖国的寄托与使命,发誓学成以后一定归国效力。

在当时,那些优秀的中国科学家因为其顶尖的学术水平,而被美国政府万般挽留和阻挠回国的步伐。但是他们没有被美国的"甜美"空气所迷惑,他们在诱惑和利益面前没有卑躬屈膝。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历尽千辛万苦,也一定要返回祖国,为祖国科研事业的腾飞奉献自己、燃烧自己。

鲍哲南不是这些科学家,她是美国人,所以无论她创造出何等卓越的成就,她都不会在中国史上垂青,不会被中国人记住。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