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在下雨?”

这段时间,遂宁市民的口头

常常出现这样一句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入夏以来

我国多地都持续出现了强降雨天气

也因此引发了内涝、山洪等灾害

造成较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那么,今年我市的天气走向如何?

又有哪些应对汛期的举措?

今年降雨偏多

将加强灾害性天气跟踪

记者从遂宁市气象台了解到,今年5月1日到7月15日,我市的平均降雨量为300-400毫米,占历年汛期平均降雨量的45.7%,累计最大降雨量出现在安居马家753.0毫米。6月16日,我市出现了首场区域性暴雨,截至目前共出现5次较强降水天气过程。

进入主汛期以来,7月1日—15日我市各地降雨日达10-14天,平均降雨量为136.9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多71.8%。

与往年同期相比,今年我市的降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大,强降雨间歇期较短。

而造成今年降雨频频的原因,有专家认为,今年6月份以来,影响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偏强,位置比较偏西,因此在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和北侧有一支西南暖湿气流,这支气流会把来自于孟加拉湾和南部海区的丰沛水气源源不断地向我国南方地区输送。因此导致我国南方大部降雨量比往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据市气象台分析,我市7月21—25日将有一段持续性降水过程;8月中上旬,降雨就会慢慢转移到淮河、黄河等区域,届时北方区域的降雨会越来越多,而我市则可能出现高温伏旱天气。

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我市即将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期,是强降雨易发时段,也是气象预报预警难度最大的时段。一方面,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天气的极端性显著增强。另一方面,由于7—8月是大气运动最为活跃的时段,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调整变化很大,导致中期、短期客观预报的精准度显著低于其它时段。

“未来一段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强降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跟踪监测,加密会商频次,全力做好短期和短时临近的滚动预报预警,充分发挥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为我市安全度汛提供有力气象保障。”市气象台工作人员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海绵城市建设改造后的街道

海绵城市显成效

筑起守护城市安全生命线

7月22日,雨依然淅淅沥沥地下着。一大早,不少市民撑着伞行进在上班的路上。

“昨晚下了一夜的雨,但还好,路上几乎没有积水。”家住育才东路的林女士在站台等候公交车,她笑着说,往年这附近的道路都是坑坑洼洼的,一到下雨天,尤其是暴雨或者连下几天的雨时,路面经常都有积水,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会踩个“地雷”。而当海绵城市建设过后,地面出现积水的现象大大改善,也大大方便了附近住户和来往行人。

2013年6月30日,我市遭遇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到623毫米,全市紧急转移疏散安置受灾群众26.8万人,直接经济损失28.49亿元。自2015年4月全国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以来,作为首批16个试点城市之一的遂宁始终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提升城市幸福宜居指数。

介福路道路升级改造、育才西路道路升级改造、和平路道路升级改造、幸福路道路升级改造、镇江寺片区“城市双修”及海绵化改造等一大批市政建设项目相继完工,在解决城市内涝的同时,有效推动了老城区逐步形成雨污分流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昌松/摄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市城区排查出的45个易涝点内涝隐患基本消除,改造后的易涝点经受住了2017年以来多次强降雨的考验。老旧小区复丰巷在2013年“6.30”特大暴雨时,内涝积水深达1.3米,海绵改造后,该小区居民幸福地感叹:“雨后出门穿布鞋都不会湿脚!”内涝严重的天宫南路内涝点整治成效显著,改造完成以来未发生内涝现象。

截至2019年底,我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完工面积累计33.779平方公里,完工面积占建成区面积23.06%,累计完工项目379个,在建项目73个,累计完成投资93.25亿元。

“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的海绵目标逐渐得以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自然也让群众的宜居幸福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严阵以待多措并举

打响防汛减灾“保卫战”

主汛期已至,为了最大限度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市严格落实防汛责任,扎实做好了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

目前,我市已召开了多次防汛减灾工作会,对防汛减灾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据了解,市水利局较早前通过汛前检查和自查排查等方式,排查发现了隐患272个,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成219个,正在整改53处。对暂时不能消除的隐患,做到了预案覆盖率、群测群防网络覆盖率和隐患告知率三个100%。

我市水利局与绵阳市水利局联合制发了《关于建立涪江流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通知》,与潼南区水利局签订了《水文情报预报及监测网络技术指导协议》,实现涪江流域上下游防汛减灾联防联控。

遇每一次降雨预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均按照会商调度规程,结合上游和本地雨水情趋势,提前组织开展会商调度,并针对性作出安排部署,同时将会商调度结果和防范应对重点等要求,通过文件、短信、新媒体等三种形式对外发布。今年入汛以来,已召开会商调度会7次。

同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派出了暗访督导组,专门针对小型水库、山洪灾害危险区和乡镇等3个重点部位,开展贯穿整个汛期的暗访督导,目前已经完成2轮暗访,检查小型水库21个,乡镇18个,山洪灾害危险区16个,约谈小型水库和山洪灾害危险区问题较严重乡镇1个,有力有序推动了防灾减灾工作推进。

在落实保障措施方面,我市及时修订完善了水库水电站等重点部位的应急抢险预案和调度方案,编制完成了5个县(市、区)城城市超标准洪水防御预案,完成了全市2020年防汛减灾抢险救援应急综合演练。全市共落实编织袋、麻袋13.33万条、船只84艘、救生衣5321件,防汛抢险队伍173支4760人,开展防汛业务培训176场3752人次,应急演练471场2.65万人次。

来源:全媒体记者 何杨

编辑:张霁雯 廖 慧

责编:林 敏

审核:冉启香

复审:李兴红

监制:杜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