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天气,淅淅沥沥的雨下起来没完,下得让人绝望,想起来南方遭遇的洪水,真的觉得心里不好受。那些年做新闻的时候,一般到这个季节,所谓的七下八上,就是说七月下旬到八月的上旬这个季节就是雨季,雨水格外的多。

晚上又有抖音工会的人,催我直播,硬着头皮开始直播了一个小时。好像人数比以前多了一些,仍然是十位数,我放出狠话,那天我的直播间里人数突破百位数,我送前三名书法作品。可惜,至今尚未落实。昨天见到一个大妈级别的人,说了一句话,拍了一个自拍,居然点赞量5.9万,我实在感到羞愧。我觉得我远远不如人家,一个生活里你都不愿多看一眼的大妈,用冰冷的数字,无情的打脸,我真的有些迷糊了。

下面继续说点评,这些点评都是我在群里做过的点评,与朋友们一起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章草菜根潭句

作品是用展览的格式去写的,看来是为了展览而创作的,整体的效果还好。内文有四屏,两边有两行跋文,整体比较完整。这样的作品在展览中也经常见到,应该是一个六尺的,也算是比较大的作品。

明代有很多的小品文,比如说《菜根谭》、《小窗幽记》等,很多人书写时候喜欢去找上面内容的去写,这样的内容在各级展览中比较多见。

作者写的是章草,写得也比较传统,在展览里这一路字应该是比较吃亏的。因为感觉写得太平了,和展览的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作品要有节奏感,用墨色变化来调整节奏。感觉整体的格调太灰了,没有抓眼的地方或者扎心的地方,文雅也不够,有些笔法显得又不太古。

章草创作很不容易,有些字觉得还是要再纯粹一点,字势作科学调整字的大小也要不断的去调整。第二屏的上中部,字的大小几乎没有变化,字之间的距离也过匀,“性怡情”三个字都是竖心旁,三个字就有点重复的感觉了。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把三个竖心旁去变一下,这字的大小也要变一下。这三个字没有章草的特点,很像行书。

整体来看,第一屏里边的这些字写的过大了,和后边明显的不太一致,如同唱歌一样,整个曲子要保持在一个调子上,突然的高或者突然的低,感觉就不舒服。题额的隶书写的也太大了,也不够精彩,落款还有前后的两段跋文可以换一种字体,形成点反差,效果应该会更好。

建议:第一是需要提纯,找一个自己喜欢的章草法帖,去深入进去去写,把个性特征去表现出来 。第二是换一种颜色的纸去写可能效果会好一些。第三是一定要注意细节,把章草的特征、精神层面的东西表达出来。

临曹全碑

这幅作品写的是《曹全碑》一般在学隶书的时候很多人都喜欢从这个入手,在汉代的隶书里边,它属于比较秀美的。作者写《曹全》应该是有一段时间了,大体的字形结体都能够把握,另外是把《曹全》的一些基本的特征都表现出来了。

存在问题:虽然这个是临书,但里边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字用笔的时候比较犹豫,不是那么肯定,比如“给”字,跟原碑是有差异的。另外最后的那两个“足”字,最明显的不足是这个点法,点写的太随意了,里边是没有笔法的,不是要纸上一撂笔就完了,它里边是有一定的动作的,毛笔在纸上的一个运动过程,最后才能完成一个点儿。“鼎”字里边的横画的用笔都是比较弱的,原因就是写的太比较少,还没有掌握行笔窍门。“足”字的这些捺脚写的都太刻板了,包括“给”、“民”这些字的捺脚都是如此。

其实《曹全碑》的字不大,《曹全》和汉简的东西是相通的,我们可以看汉简也有捺脚,但明显是很快写出来的,线条是非常有弹性的。如果写的时候速度过慢,笔在纸上运动的时间过长,写出来的线条和平感觉不够挺拔的。“治”字那个三点水写的也是太慢,扁扁写出来,右边上面那个三角那个笔就没有调锋,没调一定过来就直接拉过去了。

实际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用笔的轻灵,让线条保持弹性,要充分利用毛笔的自然的弹性,在纸上自然的弹出这样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