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系列-33

顺治元年十月,清朝迁都北京之后,北方的局势已经基本上稳定了下来。李自成的农民军在山海关之战中元气大伤,不敢再与清军正面交锋,一路败退回了陕西老家。直隶、山西、山东、河南等地的明朝官员大多望风而降,不愿意投降的则逃往了南方。

清朝之所以能在北方迅速站稳脚跟,除了倚仗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外,还在于它对明朝官员和民众采取了恰当的安抚政策。清军此次入关不同于以往,过去进来就是烧杀抢掠,这次则军纪严明,严禁滥杀无辜和抢劫百姓,基本上做到了秋毫无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收买和安定人心,摄政王多尔衮发布命令,凡是清军经过的地方,田亩赋税免征一半,其他归顺的州县,赋税减免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原来明朝征收的各项苛捐杂税和不合理摊派一律取消,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对于明朝投降的官员,也全部给予优待,职位待遇不变,原来干啥现在还干啥,一切照旧。这些明朝的降官甚至还可以继续穿原来的官服上下班,不用穿清朝的官服,估计清朝一下也没准备那么多新官服。剃发就更不用了,“留发不留头”那是后来的事。

北方的局势稳定以后,清朝在关内面临的对手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李自成为代表的农民军,第二个是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李自成退守陕西后,以关中为基地,重新采用他擅长的运动战打法,试图再次攻占河南。

北方沦陷后,很多明朝的文武官员逃到了南方,后来他们拥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继位,延续明朝的国祚,年号弘光。明朝江淮以南的广大地区,此时名义上仍是明朝的地盘,历史上被称作南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志在天下的满清政权显然不能容忍李自成和南明的存在。起初,多尔衮准备兵分两路出击,一路由英亲王阿济格率领,进攻李自成;另一路由豫亲王多铎率领,进攻江南的南明政权。阿济格和多铎都是多尔衮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这是真正的"打仗亲兄弟"。

但是,当多铎的平南大军抵达河南时,多尔衮又改变了主意。他命令多铎暂缓进攻江南,大军转而向西,进攻潼关,与阿济格一起围攻陕西的李自成政权。

多尔衮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战略调整,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多尔衮感到李自成部军事实力远超南明,英亲王阿济格一路人马恐难以解决;二是因为陕西离北京更近一些,并且李自成已经开始派兵东出潼关,袭扰河南,对清朝的威胁相对更大。

正是出于以上两个因素的考虑,多尔衮决定将陕西的李自成部作为头号进攻对象,让阿济格和多铎两路大军围攻陕西。

应该说多尔衮的这个调整是极具战略眼光的。李自成的农民军善于运动战但不擅长守城,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在清军的南北夹击之下,李自成在潼关接连苦战失利,被迫放弃了陕西大本营,不久后在湖北九宫山败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