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特色内容激励计划签约账号【童书妈妈三川玲】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今天文章的内容来自Shiro老师带领的童书妈妈新教育通识基本功「对话力课程」。

12节课中,Shiro老师带领学员领略诸多领域(应用哲学、零落差表达、非暴力沟通……)的精髓,每节课的核心都指向如何运用对话力,如何开启和孩子有启发性有逻辑的对话。

在国内,大部分人都知道正念(mindfulness)这个词,但很多人都误以为正念就是要正向思考的意思,而mindfulness更准确的翻译为“静观”。

静观是培养一个人对想法、情绪的自我觉察(Self-Awareness),藉此让人的思维更清晰、能更好地管理压力和情绪。

那有时候孩子哭闹不休,父母也能做到静观吗?

回溯童年,让我们知道:

太吵的环境也可以思考

时常有人会说:“这里太吵了,我没有办法思考。”这,不禁让我去想一件事——思考是不是必须在安静的环境才可以?

“安静”这件事,究竟是外在的环境,还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安静的环境,有时反而让人昏昏欲睡,真的有利于思考吗?

小的时候,我是那种很容易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孩子。不管台上的老师或是房间里的大人在说什么,如果话题与我无关,或者我没有兴趣,我会进入一个自己大脑中的安静空间。在那个空间里,我不会受到打扰,我可以安静地想任何我要想的事情,直到下课铃声响或是大人的呵斥,把我从“发呆”当中拉回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在幼时,我不需要安静的环境,也能达到安静的状态。但长大以后,情况似乎改变了,我变得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像是一面随风飘舞的旗子,不断拍动,几乎没有静下来的时候,即使睡觉的时候,也要把窗帘全部拉上,不能透一点光。

颇为讽刺的是,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那不停地发出啪啪的恼人声响的,是旗子自己,并不是风。

于是,我发现,如果要谈哲学思考,就不能不谈“静观”(mindfulness)。静观,就是找到内心的那只老虎,并且驯服它。

孩子教会了我们,什么才是思考?

我曾经问一位来参加思考课的老师,她心目中“思考”是什么?

因为我注意到,她上课时总是一心多用,听课的时候,一下子接电话,一下子回复Email,非常的忙碌,但是当我问她:”你这样能思考吗?”她却信心满满地说:“当然可以”。

“思考就是解决一个问题,问题是可以控制的。”她回答说。

“我们什么时候会用「解决」来形容一件事?通常是好事还是坏事?”我问。

“通常是坏事。”她回答。

“我们什么时候会用「问题」来形容一件事?通常是好事还是坏事?”我又问。

“问题?当然是坏事。”

“所以你有没有发现,你把「思考」当作面对「坏事」的武器吗?”我说,“遇到好事不需要思考,遇到坏事才需要思考。”

当我们年幼的时候,能够进入那个安静的内心世界里的,通常不是坏事,所以我们很喜欢到那个思考的空间去,待上很长的时间。

但是一旦我们在那里面存放的都是坏事的时候,我们就再也不喜欢那个黑暗的房间了。

这位强调”务实”的老师犯了一个大人常见的错误,就是将“思考”跟“解决问题”混为一谈。

“那思考是什么呢?”这位老师疑惑地问我。

“今天下课以后,你回去问你的孩子,说不定他能够告诉你。”

当天晚上,这位老师传来信息,她说她真的回家问了儿子,她年幼的儿子回答:“思考就是脑子里在想一个问题,而不想别的。”

我们都很喜欢孩子的答案。实际上,这个孩子指出了“静观”四个核心里的第一个核心——专注。

观察呼吸教会我们:如何进入专注?

静观是把专注力放在当下的训练,在静观的过程中,我们会留意当下的感觉,包括触感、声音、思想或情感等等。例如,新冠疫情紧张的时候,我们出门都会戴着口罩,戴口罩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留意到自己原本没有注意过的呼吸。

静观的第一个方向,确实就是专注呼吸,有一位瑜伽老师跟我分享他让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专注的方法,就是深呼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分成三十口气吐出来,当数到三十,等这口气完全吐出来的时候,也为自己调整到专注的状态。

但是让自己进入专注的方法很多,不管你使用什么方法,最重要的是,我们透过呼吸达到的专注状态,会让我们不加批判(Non-judgmentally)地留意当下的状况,也就是不试图改变现状,只是单纯地观察,训练自己一次专心地观察一件事物。

专注,是帮助我们进入思考的门。外面的世界是否嘈杂,在我们专注后,就关上了门,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新冠疫情教会了我们:什么才是觉察?

你有没有发现自从新冠疫情之后,我们对于自己的状态,跟外面的世界,变得特别有觉察力?

  • “我是不是快要感冒了?”
  • “原来每天下午,我的体温都会有点高啊?”
  • “我能够闻到这朵花的味道吗?糟糕,我的嗅觉消失了?”

我们搭公交车,或到商店去购物,口罩后面的那张脸,是在微笑吧?那个老太太看到我迎面而来,身体微微地闪避,透露着恐惧。

当我们习惯仔细地观察外在的事物时,就可以运用这项能力,观察自己内部的思考跟情绪变化的过程。口罩后面的我们,感受到自己受到保护,觉得安心,觉得自己某种程度上,像是拥有一种隐形的超能力,在静观过程中,我们会专注留意自己各种感觉的特质,像是范围,像是韵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开始觉察自己的情绪,如何伴随着身体反应,比如我们开始注意到愤怒的时候,太阳穴会感受到脉搏的跳动,如果我们惯于留意自己身体的状态,就渐渐能透过身体的信号,注意到情绪生成和消失的过程。

静观之所以能促进自我理解,是因为当我们把专注力集中去觉察自己的心理状态时,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及情绪的本质,有更透彻的了解,就像注视着虹吸式咖啡壶如何烹煮咖啡的过程一样透明。

我们甚至能够开始仔细而精确地描述事件发生的经过,还有自己感受的转变,这可能是我们过去做不到的。

孩子哭闹不休,让我们知道:

“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本质区别

当理解到心理现象的本质时,自由就随之而生。

例如,原本将“思考”跟“解决问题”混为一谈的老师,就会开始问自己,“思考”跟“解决问题”到底有什么不同?很快,她就会发现,解决问题,表示我需要用行动去“做(doing)”一些什么,但是如果我透过思考,只需要去觉察自己的“存有(being)”,即使什么都不做,问题就会变小,甚至不见。

比如说,一对父母面对着因为得不到芒果冰沙而哭闹不休的孩子,如果要“解决问题”,那就必须去做点什么,比如买给他(但是心痛)、讲道理劝说(宝贝啊,一杯50元真的太贵啦!),斥喝(混蛋!你以为我是印钞机吗?等你自己会赚钱再买!),甚至一拳揍下去,都必须行动。而行动,无论有没有效,都意味着“冲突”。

但是,我们也可以选择把专注力放在事件的不同面向:比如可以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哭闹只是在发泄情绪而已,发泄完就没事了。

既然知道孩子在发泄,我什么都不用做,也没有令人困扰的地方,因为我“接受”了另一个观点,哭闹就不用去解决了;看不下的人,可以自己去买50元的芒果冰沙给他吃吧!

总之,这事跟我无关了。

“静观”能帮助我们看到本质,给予这种转变观点的能力,也轻易看到“思考”跟“解决问题”的本质区别。

生活在乡村的农人教会我们:

什么才是接纳当下?

静观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对当下全然觉察的心理状态。在静观的状态中,我们学会接纳当下,无论心中的念头或情绪的悲喜、正面或负面的想法,我们都能以平常心待之。

对很多都市人而言,这种状态相当陌生,例如,在社会盲目鼓吹“正向思维”时,每当感到伤心、悔疚,便会如临大敌,恨不得将这些情绪通通即刻枪决埋葬。

对于生活在乡村的人,却不会有这种问题。 一个靠天吃饭的农人,非常清楚知道大自然是慷慨的、也是极为残忍的,并没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种天真的因果关系,那些说“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的,也肯定没种过地。

这种“正向思维”的话,一定是都市人说出来的,不懂得靠天吃饭的不确定性。

认识了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的,往往不是情绪本身,而是你自己对情绪的反应,对于情绪,你就开始能够“中性”地理解了。

混乱的课堂教会我们:如何运用“静观”

我在师培课程的时候,会请老师想像一个非常真实的场景,当以下五种情形同时发生时,该怎么办?

1. 有学生当众挑衅;

2. 有学生拒绝执行指令,课堂讨论偏离了预定方向;

3. 有学生提出你不知道答案的问题;

4. 有学生在下面不认真听讲,搞小动作;

5. 课堂教学乱成一团。

“你要怎样应用静观面对眼前的混乱?”我问老师们。

这种几乎每个老师都遭遇过的情况下,想要安静思考是不可能的,想要同时解决所有问题更不可能。唯一有效的,大概就是应用“静观”了。

首先透过呼吸,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慢慢凝聚集中力。

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对象,像是呼吸的感觉,仔细、不加批判地觉察。

觉察自己是否在数到三十的呼吸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身心状态,慢慢凝聚注意力,仔细、不加批判地觉察,最后把注意力放松,整个人也随之出现放松的状态。

到达这个放松的状态,就可以把静观的状态,融入现实生活的混乱之中。

停止教学,给大家休息一下,注视课堂,神情平静不生气,学生自然会变得安静;
这时自己也得到休息,觉察自己的紧张情绪以及原因,然后想到处理状况3:向学生承认老师不知道答案,征求学生帮助;于是状况1、2、4、5的混乱都会自然消失,回到了课堂讨论的预定轨道。

解决一个灾难片场景的教室现场问题,其实就是这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像森林里那只完全准备好狩猎的老虎,表面一动也不动,什么都没有做,但只要猎物一出现,我们还来不及看到发生什么事,猎物已经在老虎的嘴里了。

这就是“静观”的力量,透过静观,就会达到我的法国哲学老师奥斯卡说的“可用(availability)状态”。

学会静观,我们就能随时带给自己一个适合思考的环境。

而学会思考,我们就可以透过思考让问题自然崩塌,而不一定要采用带来冲突的行动“解决”问题。

因为安静是一只老虎,而安静有着巨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