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沸点工作室《硬核看板》栏目(公众号:wangyih5)出品。

从7月1日开始,高达100亿元的全国版消费券在支付宝正式发放,网友输入搜索词“717”进入活动,即可在8点和12点一键领取3张。

这波消费券可以连领17天,发放的第一天,杭州人就凭手速第一上了热搜;

没抢到的网友疯狂吐槽:居然5秒钟就被抢光!

这是国家第N次发放消费券了,之前的几次也相当热闹:

5月29日晚上8点,天猫发起抢消费券的活动,美名其曰先让大家“练练手”。

不到20分钟,6000万消费券被一抢而光。

没过几天,6月1日天猫又发放超过5亿的现金消费券,每天10点可在淘宝上领取。

抢消费券可不是电商独有的营销策略,早在3月初国内疫情开始得到控制时,全国各地就已经陆续推出消费券政策。

你可能不知道,这张面值10元的消费券,正是拉动我国经济的功臣。

01 消费券到底是什么?

消费券,其实就是一种支付凭证,是政府给老百姓发的钱。

这个钱可以用来消费,但相比真正的人民币,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你必须要在有效期内花过一定的金额,或者购买特定的商品和服务,满足消费金额门槛等等。

假如你抢到一张有效期为7天、满100元可用的50元餐饮券,那你必须在一周之内用掉它,否则过期就算作废;

同时,你还需要消费满100元,才能进行抵扣;并且这张券只能用在餐饮上,你要想买包买车,它就无能为力了。

现在各地推出的消费券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餐饮、零售、文体、旅游和住宿等类别,对应的都是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

除了少量定向给困难群众发放的实物消费券,大多数的消费券都是通过支付宝、微信、美团等电子平台发放给消费者。

这样说来,消费券和我们在双11、618等电商活动中领取的优惠券不是一样的吗?

其实,这二者还是有区别的。

首先,是财产来源的不同。

消费券的钱从哪儿来?显然是要从财政里面支出,而优惠券的钱则是来自于各大电商平台的补贴。

这也表示,消费券是一项国家出台的短期经济政策,是一种经济动荡时用来托底的特别举措,目的就是刺激消费,促进企业生产和就业。

回想一下,上一次出台类似的政策,比如家电下乡,还要追溯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

其次,就是运算方法的不同。

像618大促的优惠券用起来特别烧脑,很多人都是一边在微博求助抄作业,一边打开电脑拉Excel表单,就差用上高等数学;

用消费券会相对省事直接一些,顶多也就需要用到小学数学。

加减乘除算清楚,一张小小的消费券也能拉动社会经济。

02 消费券如何拉动社会经济

今年3月2日,山东济南率先推出了2000万的消费券,随后的2个月里,全国有28个省市纷纷响应,累计发放消费券金额高达190亿。

国家有底气搞出这样的大动作,离不开严密的理论支撑。

阿基米德曾用这句名言描述杠杆原理: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消费券背后的原理,也可以用杠杆理论来解释:

政府投入少量资金,通过消费券来做“支点”,带动市场流动大量资金,实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举个例子,比如说你得到一张满500减100的餐饮消费券,不花出去总感觉是浪费,于是和朋友花了400元吃海底捞。

大餐结束,海底捞增加了500元的收入。

而海底捞在获得500元收入前,需要花费300元从食材供应企业购买新鲜的食材。

这时,食材供应企业接到海底捞的单子,就增加了300元的收入。

这个例子的逻辑是:国家通过100元的补贴,激发老百姓的消费欲望,从而使得市场增加了800元的资金流动。

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省了钱,海底捞和食材供应企业相应的多赚了钱。更多的资金流动起来了,整个市场也就更加具有活力。

如果没有这100元消费券,你可能压根就不会想外出吃饭,海底捞就不会多收入500元,也就不会再多采购300元的食材,后面的一系列动作就无从开始。

一张消费券,就能带动800元的资金流动,这还只是一个人。

如果覆盖更多人,那市场上会有更多良性的资金流动,有助于推动相关行业发展与加快经济恢复。

这就是消费券的杠杆作用。

03 为什么中国不直接发钱?

虽然消费券有这样的魔力,很多人还是觉得,要是想刺激消费,直接发钱难道不是更简单直接吗?

的确,像美国、德国、法国等很多发达国家,在面临同样的经济困境时都选择直接发钱,为什么中国不这么干呢?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高消费、高负债的国家,很多美国人处于“今天有钱今天花”的状态,甚至还会透支信用卡来花“明天的钱”,所以可能存款不多。

美联储,也就是美国的央行也曾发布报告:44%的美国家庭连400美元的存款都拿不出来。

所以,当现金发到民众手中时,很快就会被花出去,从而达到刺激消费、恢复经济的目的。

出于文化背景等原因,中国人和美国人不同,更喜欢把钱存起来。

前央行行长周小川去年曾表示,中国现在的储蓄率为45%,是世界第一,而美国不到10%。

长期以来的储蓄习惯,再加上疫情带来的生活风险,就算政府发了钱,人们可能也会谨慎地存起来。

所以,发钱和发券,实际上都是渡过经济困难时期的方式,只是针对现实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只要它能起到作用,办法没有优劣之分。正如那句老话——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耗子的就是好猫。

那有没有其他国家发放消费券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借鉴一下呢?

别说,还真的有,比如我们的邻居日本。

1999年,日本政府为了刺激消费,向特定的人群发放了名为“地域振兴券”的消费券:

每人发放2万日元,约等于200美元,使用期限6个月。这种券在使用时没有消费门槛,可以直接当做现金来买东西。

后来日本官方发布的数据表明,这次的消费券对于经济的刺激作用并不大,日本政府每支出100日元,只撬动了市场上130日元的流动。

究其原因,还是出在消费券的使用对象上。

很多日本民众都把消费券用到了必需的生活用品上,比如柴米油盐,家用电器等方面。

由于使用消费券就可以满足生活基本需求,很多人就会只用消费券买东西,把现金都储蓄起来。这么一来,政府刺激消费的意图就落空了。

日本的作业是不能抄了,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这次在发放消费券的政策实施上,中国讲究的是精准发放,把消费券定向到具体行业;

同时,采用类似于折扣券的满减方式,发挥了消费券的带动作用,把杠杆作用发挥到了最大。

以抢券手速最快的杭州为例,3月27日杭州开始发放消费券,不到1个月就发放了2983万元的消费券。

根据杭州市商务局的统计,这2983万元消费券带动了杭州市场4.53亿元的消费,相当于用1元人民币撬动了15元人民币的市场资金,效果相当喜人。

04 羊毛党又在薅羊毛

大家都知道,对于羊毛党来说,万物皆可薅,抢消费券活动也不例外。

首先在抢券的环节,人的双手显然干不过电脑程序,羊毛党利用相关技术编写程序,在消费券发放时瞬间抢到大量的优惠券。

抢到消费券后他们有两个选择:

第一种,直接把消费券挂在朋友圈或者二手平台上进行转卖,比如满100减30的券,消费者可以花15块钱买到。

对消费者而言,这是一张满100减15的券;而对于羊毛党来说,就相当于空手套白狼地赚了15元。

第二种稍微复杂一些,羊毛党和商家合作。

还是满100减30的券,等到在支持使用消费券的商家里刷付款码时,应付100元,羊毛党实付70元,而商家实际收到100元。

这时候,商家再给羊毛党85元。这样,没有任何明面上的交易行为,羊毛党和商家按照五五分成,瓜分了政府的30元补贴。

不过,这次羊毛党可算是薅错了对象。发放消费券是疫情下复苏中国经济的重要举措,政府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此类问题。

前不久,就有“羊毛党”盗刷金额672万元,相关部门火速出手,一举捕获27位涉案人员。

说到底,消费券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是为了在疫情期间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

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人们的生活也渐渐回归正轨,我们也就能够不再依赖消费券了。

创意方法、选题策略、交互设计、文案秘籍……搜索关注硬核看板微信公众号(ID:wangyih5),分享你想要的知识。

作者:看板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