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鹿影人

编辑 | PEPE

据外媒报道,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将颁给许鞍华和蒂尔达·斯文顿,许鞍华导演也成为全球首位获此殊荣的女导演。许鞍华表示,“我很开心听到这条消息,并为获奖感到荣幸!开心到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只是希望世界上的每件事都能很快变好,每个人都能像我此刻一样再次感到开心。”

《明月几时有》海报

继《黄金时代》之后,许鞍华的新作《明月几时有》注定又是一部惹人关注的“话题”电影,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如周迅、蒋雯丽、鲍起静、梁家辉等,也有彭于晏、春夏等年轻演员,让人在期待的同时,也为这部电影的票房命运是否如同《黄金时代》这样惨败而捏一把汗。

当然,票房的成败和外界的风评如何,对于踏入古稀之年的许鞍华来说,已不再重要:“得奖,对我无所谓,过去我还以为自己是装的,后来才知道是真的不喜欢。”她的执着和独特,便是一个电影导演所应当具有的东西。

香港印记

许鞍华曾经这样阐释过“香港精神”:不是特别认真,其实又是挺认真,这个就是香港精神,而这又何尝不是许鞍华自己的人生写照。

1979年,影史上所称的香港电影“新浪潮”,由许鞍华的处女作《疯劫》所揭开序幕。尽管许鞍华在许多公开场合否认过“新浪潮”的说法,可是《疯劫》对于香港电影来说的意义不容小觑。把女性作为电影的绝对主角,把悬念化为对女性心理的探讨,电影的节奏快速而又惊悚像极了西方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疯劫》海报

从一开始,许鞍华就已经确定了自己作为香港电影导演的特立独行,男性的冷酷和女性的偏执,或者是男性的情怀和女性的关怀,很难真正地给许鞍华分门别类。

蘑菇头,眼镜架,香烟,这或许是她唯一能确定下来的标签。36岁,许鞍华凭借《投奔怒海》,拿到了金像奖最佳导演。而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获得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桃姐》透露出了许鞍华的人文情怀,这样的情怀,特别在女性导演中都是极为难得的,不仅如此,她还说《黄金时代》是一场命中注定的冒险,她的身上还有着电影“赌徒”的无畏。

《桃姐》

焦灼,失落,寻找。这大概是最能定义出她所想表达的电影主题。很多人都会说一生未嫁的她把自己奉献给了电影。而其实,许鞍华仅仅只是尽了一个电影导演的本份,她的人生约等于是电影,那么何谈奉献二字。

自由精神

这不是一个应该歌颂奉献的时代,特别是对于女性导演来说。许鞍华所说的香港精神,“不是特别厌世,其实又是厌世的。”这便是深藏在许鞍华电影深处的秘密,从来不是所谓的高尚奉献。她的电影多多少少都带些游走在艺术和商业边缘的犹豫。所以她说自己等不了《黄金时代》,拍摄完了作品之后,难以割舍任何一个镜头,她的艺术初心是自由,不容于世的,即便怎么装,也掩盖不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人四十》

谈到她电影中的“女性主义”,在《疯劫》、《半生缘》、《女人四十》或者是《黄金时代》等,许鞍华虽把目光放在了女性身上,但是女性的情感对她而言多少代表着绝望,即使犯下过错的是男权所支配的社会,然而,女性骨子里所带的东西,许鞍华是多少有些失望的。

不用去评价她镜头里的香港是否真实,至少她所刻画的情感都是真切无比的,正如她作为一个电影人一样,无比诚实。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