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记载,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那真实情况下, 真的就是这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代要组织百万大军,首先要具备的客观条件,就是能够为动员士兵,准备足够长的时间!而淝水之战恰恰不具备这个客观时间条件,因为从苻坚下诏动员、军队集结、兵至淝水、最后兵败,满打满算才110天时间。
所以仅从这前后才110天的时间来看,前秦在淝水之战的112万大军,属于只能在苻坚诏书上实现的账面数字,而实际兵力远没有那么多。

苻坚在7月下诏,在全国范围内动员,命令10丁抽1人,但前秦核心领土,包括幽州、冀州、凉州、益州等州,面积差不多200万平方公里,因此光诏令传达到各个地方,就要相当长的时间。在诏令传达后,地方郡县政府就要按照10丁抽1人的比例,挨家挨户地抽调壮丁。而与抽调壮丁同时进行的,还有征集粮草、准备衣物、辎重车辆等等,这些事情都需要大量时间来完成。
等这些准备完毕后,壮丁就汇集,然后向前线行军,但当地所筹集的辎重粮草,在“丘牛大车,十去其六”的消耗和损耗下,很快就会清零,所以队伍沿途所到之处,都需要各地政府进行补给。所以真正在淝水决战的前秦军队并没有百万,并且前秦军到淝水时并不是所有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最终决战的, 苻坚的部队集结在淝水西岸,和晋军隔河对峙共有多少人?我觉得《资治通鉴》的记载比较可信,苻融的军团共有三十万人,苻坚从项城又带来了八千骑兵。但是苻融派出过三万人的部队前往荆州,此外在洛涧又损失了一些兵马,并留下一些军队驻守寿春。如此一来,淝水岸边的前秦军队差不多应该有二十多万人。而其余兵力、壮丁还走在半道上。差不多注水50多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