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人物是王艮。明朝有两个王艮,严格说起来,这两个人都不算小人物。第一个王艮是明朝初年建文帝时的一甲第二名,也就是榜眼,第二个王艮却没有功名在身,不过他是王阳明的弟子,泰州学派创始人,在学术界的地位一点也不比第一个王艮差。今天说的是第一个。之所以把第一个王艮列为小人物,那是因为王艮在历史上的地位不高,现在如果用网络搜索,大部分的信息是第二个王艮的。

以貌取人

言归正传,王艮,字敬止,江西吉水人。建文二年进士。在皇帝主持的殿试中,他应对称旨,拔得头筹,但他有个缺点,就是长得丑。大明朝对状元的要求是才貌双全,毕竟状元是展示给天下人看的,于是最后的名次做了一点小小的调整,王艮排名第二,原来的的第二名胡广变成了状元,第三名李贯不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艮

同在一个屋檐下,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虽然到手的状元没了,但王艮并没有怨天尤人,老老实实的在翰林院做《太祖实录》、《类要》和《时政记》的编修工作。时不时还写个奏章向皇帝提提建议。一转眼过了两年,建文四年,靖难之役到了尾声,燕王兵临城下,南京城里人心惶惶。在城破前一夜,王艮,解缙,胡广,在同事吴溥家集会,解缙和胡广慷慨陈词,大义凛然,唯独王艮不做声,只是在那里哭。吴溥的儿子在聚会结束后对他说:“胡叔(胡广)一定会为国死节吧,这是一件大佳事”。吴溥肯定的对儿子说:“你胡叔不会死节,你王叔(王艮)倒是会为国尽忠的。”。开会的这几个人都是邻居,彼此间动静相闻。就在这时,吴溥家听到隔壁胡广家传出声音:“把家里的猪看好,外面太乱了。”『外喧甚,谨视豚。”』,吴溥对儿子说:“连猪都舍不得,能舍得命吗?”。另一位与会者解缙,则更直接,当晚就跑去见燕王朱棣,顺便把胡广也推荐了。和王艮同届的探花李贯也投降了朱棣。『缙驰谒,成祖甚喜。明日荐靖,召至,叩头谢。贯亦迎附。』而王艮确如吴溥所料,当晚就自尽了。其实在早些时候,王艮就与妻子孩子诀别说:“食人之禄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复生矣。”。

其他人的结局

胡广和解缙在新朝的官运都还不错,特别是胡广,死后赠礼部尚书,谥文穆,开创了明朝文臣得谥号的先例。解缙是明代第一代内阁成员,并主持修《永乐大典》,但他后来贸然卷入永乐朝的立储之争,最后下锦衣卫昭狱死。解缙和胡广两家曾被永乐皇帝撮合成亲家,等到解缙家出事,胡广就想女儿离婚,不料他女儿不从,甚至把自己的耳朵割下来明志,说:“薄命之婚,皇上主之,大人面承之,有死无二!”。解缙死后,他家人被流放到辽东,胡广的女儿等到他们从辽东遇赦归还后,又回到解缙家。解缙曾奉旨编写《烈女传》,不知道胡广的女儿是否受到了这部书的影响。在气节上,胡广的女儿超过了他的父亲和公公。

王艮虽死,但气节令人敬佩,当年和他一起荣登三甲的探花李贯,在建文朝时从不说朱棣的坏话,到了朱棣当皇帝,本以为会因此被重用,结果被朱棣训斥了一番,最后因为解缙的事下狱,被判死刑,临刑前叹道:“吾愧王敬止矣。”。建文二年的三甲,除了胡广,都不得善终。

朱棣剧照

评价

最后,对王艮,明史赞曰:“靖难之役,朝臣多捐躯殉国。若王艮以下诸人之从容就节,非大义素明者不能也。”。我认为,这个评价很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