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就想写点什么来表达一下我个人对于“辅警不警”的看法,由于前段时间工作繁忙,就耽搁了下来。近来一段时间,身边陡然冒出种种事情,让我意识到是该动笔为辅警们说点什么了。

文章正式开始前,我想先讲两件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前几年,邛崃市公安局一名90后杨姓辅警吃完饭陪家人散步时,将一名当街行窃的嫌犯现场擒获。正当小杨在父母、女朋友的注视下,接受路上一群人的拥簇、称赞时,犯罪嫌疑人突然扭头向他咆哮道:“我认得你,你就是个辅警,你凭啥子抓我?”

小杨后来对我说,他当时意识里很清楚自己即便作为一名普通公民也可以扭送他去派出所,只是他的身份被人们质疑太多次了,为了避免升级矛盾,只能选择噤声以对。小杨的话让我哑口无言。我还记得他离开派出所时的苦笑着说的最后那句话,“我当时都不敢看我女朋友的眼睛”。

第二件事也是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当时我和一名辅警在广州乘出租车从天河区前往白云机场,在路过一高架桥时,因为前方发生车祸,民警在约500米远处处理交通事故,留下一名年轻的辅警在高架桥疏导交通。当时我乘坐的出租车司机嫌太堵了,竟然在高架入口处碾压双实线掉头,一时造成众多车辆堵塞。我当时坐在副驾驶上,立马问他:“你就不怕被前面的警察处罚吗?”,司机反问我:“怕什么,你没看见他是辅警?”

“辅警你就不怕?”

“怕什么,他又没执法权,他让我停车我都不会停。”

这个时候我听见坐在后座的辅警叹了一口气,好像是想说点什么,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两件事反映的社会现实是普遍存在的,即人们对辅警的身份存在诸多的误解,以及在这种误解甚至可以说是无知当中滋生出的不屑。长久以来,社会公众以及辅警群体对此种尴尬境况的漠视以及无底线的容忍,让我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首先,我想先回应目前甚嚣尘上的一种观点,即“辅警没有执法权,不能参与执法工作”。

没错,辅警确实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没有执法权。但是,这并不代表辅警不能参与执法工作。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规范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按照职责分工,警务辅助人员分为文职辅警和勤务辅警,文职辅警负责协助公安机关非执法岗位人民警察从事行政管理、技术支持、警务保障等工作,勤务辅警负责协助公安机关执法岗位人民警察开展执法执勤和其他勤务活动。同时明确了文职辅警和勤务辅警可从事的相关辅助工作,规定了警务辅助人员不得从事的工作。警务辅助人员要按规定配发统一的工作证件,统一着装,持证上岗。警务辅助人员协助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保护,履行职责行为后果由所在公安机关承担。”

部分省市出台的《警务辅助人员管理办法》也大多提到:“警务辅助人员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不能直接参与公安执法工作,应当在公安民警的指挥和监督下开展辅助性工作。警务辅助人员依照本办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配合,相关法律后果由公安机关承担。”

我们引用这些,一来是想为“辅警不警”正名;二来是想站在一个民警的角度告诉大家,辅警为维护整个社会的安宁稳定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们需要被认可。

辅警作为警队的重要补充力量,其工作强度不比民警低太多。他们与民警一起加班、熬夜、流汗、流血,付出很多,获得的回报却很少。辅警的工资普遍低于民警,收获荣誉的机会相较也偏少。辅警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付出了太多,却长期得不到社会群众的认可,甚至一度被人讽刺、奚落。直到《意见》的出台,才从国家层面对其身份进行了肯定。但由于宣传普及不到位,部分民众对辅警人员的认识仍未从“临时工”向“辅警”转变过来。

辅警和民警一样,都怀揣着一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诚之心。他们和民警一样,工作起来不分昼夜,抓捕起来不畏生死。但和民警不同的是,他们并非法律所规定的执法主体,其本身不具备独立的执法资格。在群众对其“辅助执法资格”不清楚时,一度在全国各地密集地出现过多起辅警人员在正当履职时被奚落、讥讽甚至被殴打的事件。时至今日,站在一个民警的角度看来,在这种“心哀而未死”的当下,支撑他们走下去的,可能正是对正义的信仰。所谓“正义自有万钧之力”,可这“万钧之力”也正在一点点的被社会公众的无知和曲解蚕食。

我从网上摘录了几名辅警的心声:

“曾经一个人追着一个贩毒对象跑了1000米抓到他,也曾经徒手爬上两层楼的屋顶为了观察情况,我一个星期大概在家里吃一到两次饭!大概有两天晚上可以在家睡!”

“我刚进所的时候 带我的刑侦民警告诉过我,干这行,得心中尚存正义之心,即使有时候无可奈何,但自己心里要分得清楚对错!”

“我也想过辞职,但是心里还是舍不得这身制服,总认为自己为社会做了贡献,好歹也算是有社会价值了,心中总有些莫名的荣耀感,我打算我孩子出世后再大几岁我再辞职,我怕孩子大了后问我,爸爸,你是不是警察?我怕看到他失望的表情。”

一天下午,刘飞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对方司机看见了自己制服上的“XJ”(协警)标识后,立马提出要看刘飞的警官证。虽然认为对方是在存心挑毛病,但刘飞还是告诉他:“我就是辅警,没有警官证。我们执法都全过程录像,要是有异议,可以找上级部门。”谁知对方不依不饶,刘飞只好叫来了民警。

虽然这样的情况已经让刘飞习以为常,但消除不掉的是随之而来的尴尬感。很长一段时间里,刘飞执法时都没有底气。

辅警队伍对整个社会意味着什么,可能很多人对此知之甚少。

中国目前有近14亿人口,而民警仅仅只有160万人。警察与总人口占比为120人/十万人,远低于世界的平均值350名/十万人,甚至还落后于朝鲜的418人/十万人和越南的280人/十万人。然而此时的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伴随经济高速增长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也与日俱增,其面临的威胁要远远高于朝鲜和越南,其治安形势也远远比后者更加复杂。

可以不客气的说,中国现在的公安队伍是在拿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编制完成二十一世纪的工作任务,而其中人员短缺所带来的压力则绝大部分都转嫁到了辅警的肩上。所以,在很多时候,人们在街头看到的辅警远远多于民警。

如果这样说还十分抽象的话,那我就拿我一个切身经历来举例:

土耳其,可能是近几年来国运最不济的国家之一。2015年10月10 日,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火车站发生恐怖袭击,造成95人遇难,246人受伤。恐怖袭击发生时,我正在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尔旅游。在我理解中,作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在此种紧要的关头,街面上应当遍布巡逻的警察,人流密集处也应有大量警察进行重点布防。然而,并没有。他们国家的警察稀稀落落的站在警局、国家机关、广场周围,完全看不出严阵以待的意思。反观中国,2014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发生后不到12小时的时间内,全国绝大部分地方公安机关都对本辖区内进行了地毯式的清查,并长期组织警力在火车站、大型地铁站以及其他重点部位布防。

为什么警察人口比例为120人/十万人的中国,在公安基础工作的安排与调度上会比警察人口比高达540人/十万人的土耳其更加游刃有余?制度和文化上的差异我们先不谈,单纯就人员的参与广度来说,中国辅警功不可没。

公安工作可不成天都像是电影大片里演的那样,时时都是“湄公河行动”,天天都是“毒战”。公安工作更多的时候是一些基础工作,例如:人口信息采集、治安巡逻、交通秩序管理等。万丈高楼平地起,公安基础工作就是基础,是根基,也是侦破所有大案、要案之基石,所有的侦察手段都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如此前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湄公河行动》一样,此案的成功侦破也是建立在大量的公安基础工作数据之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安基础工作是所有公安工作中与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工作,没有之一。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超过九成的辅警人员都被分配到协助完成公安基础工作的岗位上。因此,往小里说,你能在车流如织的道路上,安全有序地从单位开车回到家,这背后必然有辅警的辛勤付出;往大点说,所有成功侦破的大案、要案的背后,一定也隐藏了不少辅警人员的默默奉献。

所以,辅警是从事着一份与群众休戚相关并对整个社会影响深远的工作。

那么,是因为他们与群众接触的机会太多了,才会有这么多质疑、否定的声音吗?按概率,推论是没毛病,但是并不表示这种情况是对的。

目前,大多数群众都认为:辅警不能执法,他们需要由民警“带着”出来才能履职。这里,我想说的是这种理解的前半部分没错,但后半部分则完全是一种谬论。

此前,曾在全国多地出现过辅警制止司机违章停车被讨要警察证,辅警拿不出警察证反被奚落的事件,此类事件被司机发到网上后立马成为舆论的焦点。客观来讲,你占用消防通道、盲道停车,先不说违法、违规,即便是站在公德的角度,你也应当被谴责。作为一名被公安机关聘请来协助维护交通管理秩序的辅警,依法制止你的违法行为是正当履责,你理应服从。其次,在屡劝不听的情况下,辅警准备照相取证后通知民警前来处置,可辅警刚开始照相,违法行为人就不干了,张口闭口拿“你没有执法权”、“带你的民警在哪里”说事。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假如说“民警‘带’辅警”这句话中的“带”的含义是指“寸步不离”、“贴身监督”,那为什么民警不直接自己去照相取证、疏导交通,还聘请辅警作何用?另外,违法行为的持续时间一般很短,大多时候都是稍纵即逝,辅警人员拍照取证大多是为稍后民警的执法工作提供证据,而最终的处理意见是什么,是由民警依法视情节而定,并不是辅警的一张照片就决定了处理结果。

《意见》出台后,辅警人员已经不再是“背锅侠”,更不是“临时工”,使用辅警的原则是“谁使用、谁负责”,意思就是说辅警履责所带来的后果由公安机关依法承担。所以,当你认为辅警违法、违规的时候,完全可以寻求更理智且合法的救济渠道,而不是报之以冷嘲热讽亦或粗鄙的词汇。

讲了这么多,我本意并不是想否认公民质疑的权利,但这种质疑也应该通过正常的途径,以合法的方式提出,不能为反对而反对,更不能为反对而诉诸暴力。你是否考虑过,在这个通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你带有高度个人意志属性的不满通过最粗暴的方式在网络上一泻千里后,其引发的后果或许会影响到一大批人。

我给你们看一则新闻:

一男子在墨尔本驾车冲进人群,造成5死37伤,死者中包含一名3个月大的婴儿。

在整个墨尔本社会对警队进行口诛笔伐的时候,终于有人出来澄清:警察早就开始跟踪该男子,曾7次请求撞车,而高层因为怕造成嫌疑人伤亡而引发舆论危机断然拒绝了警察的要求。

而高层所畏惧的舆论危机就是发生在十几年前的一起警方依法击毙犯罪嫌疑人后反被舆论质疑警方反应过激,甚至导致涉事的警察差点被刑事起诉的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进绳。中国也有一群不畏生死的辅警队伍,不过他们的战斗力又经得起被自己保护的人摧残几次?

接着相关新闻事件的冰山一角:

邛崃市公安局辅警刘洋在抓捕盗窃犯罪嫌疑人时遭遇竭力反抗,造成其右手掌第4掌骨体部骨折。”

沭阳县公安局永安路派出所辅警孙孟涛在启东市对犯罪嫌疑人张某实施抓捕时,张某拒捕逃跑,孙孟涛在追捕张某时不幸与张某一同落水,孙孟涛不幸牺牲。”

在当天凌晨河北肃宁县付佐乡西石堡村发生一起特大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刘双瑞持双管猎枪先后打死同村村民2人、打伤3人。在抓捕嫌疑人过程中,肃宁县公安局政委薛永清、辅警袁帅被犯罪嫌疑人枪击牺牲。”

辅警因公负伤、牺牲的案例数不胜数。

据统计,近5年来,平均每年有近百名警务辅助人员在履行职责中牺牲、两千余人负伤。在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支离破碎,肝肠寸断。

我们的辅警不是纸老虎,而是一支能打仗,打胜仗的队伍。如同我先前说的一样,他们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想要奉献社会。但人的感情是经不起摧残的,假如辅警的身份再次被违法人员讥讽、奚落,依法履责再次被舆论中伤,又有谁能保证“墨尔本事件”的前车之鉴不会在中国上演?

辅警工作不容易,承担的太多,收获的太少。站在一个民警的角度来看,他们为我们分担了很多,正因如此,我们才有更多精力去维护法律和社会所认同的公义;站在一个公民的角度,辅警是我在街头上最常见到的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使我能更加放心的在街头“溜达”。辅警依法履责并非有意刁难某某,他们没有执法权,但这并非是一件值得嘲弄的事。

文章末尾,我希望社会公众能从本文中知晓“辅警”的真实含义,从而涤荡其心中的偏见,亦希望公众能善用其质疑的权利,让辅警能理直气壮的纠正违法行为,而不是苟全其性命于冷眼与嘲笑之中!

最后,言有尽而意无穷,我用一句同事说过的话来收尾:

“即使有时候无可奈何,但自己心里要分得清楚对错”

作者:血铁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