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我是营养师小敏!有句老话说的好“饭前喝汤,胜过药房”,的确,吃饭前喝一碗汤可以补充我们流失的水分,也可以帮助身体排除毒素,打开食欲。

但要想煲出一锅美味的汤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小敏给大家整理了2个建议、5个误区,是大家在煲汤时常犯的错误,爱喝汤的人可要注意了。

  • 煲汤适合用什么锅具?

很多家庭喜欢用高压锅,因为非常快速方便,不过如果要说从口感上来选择的话,最好用砂锅。

用砂锅除了能让汤的口感变好之外,还能把肉类食材中的营养物质很好地释放到汤里,这样煮出来的汤不仅味道好,营养也高。


  • 食材要“新鲜”

煲汤选用的料自然是要用新鲜的,不过这个新鲜可不是传统的“肉吃先杀,鱼吃跳”,而是鱼、家禽、畜宰杀后的3~5小时。

这个时间段,肉类食材中的蛋白质、脂肪都会被分解成非常易于人体吸收的氨基酸、脂肪酸,而且口感也是最好的。

  • 煲汤、喝汤的5个误区

1. 忌中途加冷水:中途添加冷水会使肉质收缩,影响汤的风味。最好在一开始就加入比材料多3倍左右的水,若中途实在要加水,应该加热水;

2. 忌早加盐: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易使汤色发暗,建议在出锅前加入盐。一样的道理,酱油、葱、姜都不宜加的太早,这些都会影响汤汁本身的鲜味;

3. 忌煲太久:很多人一锅汤一煮就是四五个小时,认为煮得越久,营养渗入越透。但其实熬煮的时间越长,营养素流失的就越多。如果是煲肉汤,时间在0.5~1小时之间最好;如果是炖骨头汤或者猪蹄汤,千万不要超过3个小时;

4.喝汤忌趁热:是中国人餐桌上常能听见的话,但这种行为很容易损伤食道黏膜。适宜的进食温度是10-40℃;

5.最好不要汤泡饭:不少牙齿松动的老年人喜欢在米饭里加点汤,吃汤泡饭,也有些家庭惯用汤泡饭喂孩子。经过汤汁浸泡的米粒相对会更软滑,利于下咽,但是缺少了牙齿的充分咀嚼,胃肠的消化吸收负担却更重了。长期如此,对肠胃健康十分不利,营养也无法彻底吸收利用。

煲汤秘诀,你记住了吗?

我是小敏,喜欢这篇文章就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