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一家“个人系”公募上报。

7月14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张文伟申请《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当前审批进度显示,已于当日接收相关材料。知情人士透露,张文伟正是2019年离任的海富通基金前董事长。

自首家“个人系”公募基金——泓德基金成立以来,“个人系”公募在国内发展至今已有5年历史。“个人系”公募的创始人往往是公募行业元老,公司也带有强烈的个人品牌效应。

伴随A股市场行情回暖,基金的发行一片火热,“日光基”频现。截至7月14日,今年以来已成立新基金超700只,合计募集规模高达达1.19万亿元,按照这一趋势,2020年有望刷新此前的基金发行规模纪录。因此,权益市场的火爆氛围进一步激发了公募行业创业热情。

海富通基金前董事长申请公募牌照

7月14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张文伟申请《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设立资格审批》,当前审批进度显示,已接收相关材料。这意味着,又一家“个人系”公募上报。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张文伟正是此前从海富通基金离任的前董事长。2019年3月29日,海富通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张文伟因任期届满离任。原董事杨仓兵自4月26日起担负海富通基金新一任董事长。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张文伟历任交通银行郑州分行铁道支行行长、紫荆山支行行长、私人金融处处长、海通证券办公室主任、海通证券投资银行总部副总经理;2003年至2013年5月任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2013年5月至2019年3月任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年内已有3家获批,“个人系”公募达20家

随着近期A股市场整体的上扬行情,基金的发行也再度迎来热潮,“日光基”频现。截至7月14日,今年以来新基金合计募集规模高达1.19万亿,2020年成为基金募集历史上破万亿的三个年份之一。按照这一趋势,2020年有望超越2019年的1.43万亿纪录,刷新基金发行规模纪录。

权益市场的火热为公募基金行业创业热再添一把火。从以往情况看,“个人系”(自然人控股)公募基金公司大股东通常为原公募行业出身的明星人物,因此格外引人关注。

今年6月,证监会核准设立的尚正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年内获批的第三家“个人系”公募,也是国内第二十家“个人系”公募基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股东名单上看,尚正基金也是一家全自然人持股基金公司。

尚正基金由三位自然人发起设立。其中郑文祥出资5040万元,出资比例42%,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作为员工持股平台的珠海共赢未来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出资4921.2万元,持股比例41.01%,为第二大股东;另外两名自然人,李志祥及陈列江分别出资1440万元、598.8万元,分列公司第三、第四大股东。

据悉,上述自然人发起股东均为早前公募基金人士,在行业各个领域均颇有建树。

郑文祥于2000年加入南方基金,历任南方基金国债投资经理、专户理财部副总监;李志祥早前曾担任南方基金高级经理,2012年年底,前海开源基金获批设立,他出任前海开源基金首任督察长,而后担任前海开源基金首席运营官、董事会秘书、前海开源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朱汉江则于2002年3月至2003年12年末,出任基金开元的基金经理。

更早前的5月29日,证监会核准设立汇泉基金,该公司第一大股东杨宇及多名自然人股东此前均为公募基金前高管。再加上今年3月证监会核准设立的兴华基金,今年内已有三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获批。

回顾“个人系”公募的发展历程,2015年首批此类基金公司成立,2018年发展速度最为迅猛,博远基金、淳厚基金、睿远基金、同泰基金、惠升基金、蜂巢基金六家“个人系”公募相继成立,2019年,速度明显放缓,仅有明亚基金、达诚基金两家“个人系”公募设立。

业绩仍需时间沉淀

当前公募行业头部效应愈发明显,拿到公募牌照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无论是公募元老直接“出山”创办公募,亦或是“私转公”,不论公司沿革如何,也不论公司规模大小如何,真正的试金石永远都是产品的业绩。而市场上业绩统计并不是只看一年,看的也是长时间的业绩沉淀,客户基于对长期业绩的信任,才会选择一家基金公司的产品,这是简单的归因分析。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一季末,“个人系”公募中排名最靠前的为泓德基金,非货规模506.21亿,其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王德晓为险资元老级人物,曾任阳光保险集团副总裁,以及旗下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规模排名第二的“个人系”公募为鹏杨基金,非货规模489.47亿,略低于泓德。鹏扬基金的背后是固收投资行业的老兵杨爱斌,他自1999年起开始参与固收投资,投资经验超过20年。

于2018年获批的睿远基金,有着陈光明和傅鹏博两大权益王牌人物的加持,成为公募行业的后起之秀,成长潜力巨大。同样,中庚基金在核心人物丘栋荣的“光环”下,同样不可小觑。

不难发现,这些“个人系”公募都极大程度上倚靠核心人物的资源禀赋。在没有强大股东背景的支持下,业绩更是公司的“试金石”。

业内人士认为,“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和人员持股等方面具备一定优势,能够充分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私转公”的机构表现乏善可陈。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以下几点:

一是渠道,私募主要依赖于银行、券商、财富公司这些线下渠道,而这几年线上渠道发展迅速,这些私募背景的思路可能还没适应过来,重视不够;

二是产品定位,私募偏绝对收益,而公募偏相对收益,绝对收益的产品需要3-5年才能证明其中长期业绩是有吸引力的,而如果想要短期规模快速增长,需要短期吸引客户的业绩爆款基金;

三是品牌与营销,私募之前的客户多为线下高净值客户,小散认知度有限,需要重新在广大基民中建立品牌,这个需要时间。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