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国新办网站 焦非/摄)

在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的大背景下,上半年我国外贸交出一份还不错的成绩单。

“6月份出口、进口双双实现正增长”、“二季度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大多数实现增长”……7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半年外贸进出口表现好于预期。

从公布数据来看,除了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提升、对东盟进出口增长态势延续、民营企业进出口逆势增长等特征外,今年上半年,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分析认为,这是受疫情影响。此外,上半年主要大宗商品和重点农产品进口量增加,体现了内需复苏。

此外,对于中美经贸协议进展,海关总署也给出回应:上半年,自美进口降幅低于整体进口1.8个百分点,协议正在得到执行。

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从全球来看,上半年我国进出口表现较好。我国外贸有韧性,和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后期出口最大困难主要还在于外需不足,订单不稳。进口方面,随着国内需求持续复苏,大宗商品价格逐步回升,中美经贸协议继续执行,加上去年同期进口增速比较低,下半年进口会逐步企稳。

此外,多地税务部门透露的税收大数据显示,部分外贸企业正在加速出口转内销的重心转换;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和纳税主体发展指数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二季度进出口有所回温,6月进口、出口双双实现正增长

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24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降幅较前5个月收窄1.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71万亿元,下降3%;进口6.53万亿元,下降3.3%。从季度环比来看,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值环比一季度增长16.7%,出口环比增长31.3%,进口环比增长1.6%。

李魁文表示,在经历了一季度震荡后,二季度进出口有所回稳。

从月度看,6月份当月进出口同比增长5.1%,其中出口增长4.3%,进口增长6.2%。这是出口自4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而进口在4月、5月份两位数降幅后,也于6月份“转负为正”。

李魁文表示,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今年以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增加外贸信贷投放、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增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支持出口转内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帮助外贸企业渡难关、保市场、保订单,有力促进了出口。同时,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率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对进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撑。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对记者表示,对比世界贸易组织和联合国贸发会议对于今年全球货物贸易的预期值,中国进出口表现较好。

世界贸易组织此前预计2020年全球货物贸易将下降13%至32%,联合国贸发会议预计下降20%。

中美贸易总值同比下降6.6%,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正在得到执行

上半年,中美贸易总值1.6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6%。其中,对美出口1.25万亿元,下降8.1%,自美进口3956.2亿元,下降1.5%,贸易顺差8517.4亿元,减少10.8%。

李魁文表示,中美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中美经贸合作也是互利共赢的,我国在应对突发疫情的困难面前,仍然在信守承诺、履行协议。上半年,自美进口降幅低于整体进口1.8个百分点,协议正在得到执行。

“在当前形势下,双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对维护中美两国经济稳定、对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摆脱疫情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美双方应创造条件和氛围,排除干扰,共同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李魁文强调。

从国内区域发展来看,上半年,我国东部地区外贸进出口11.39万亿元,下降4.7%,中西部地区进出口2.38万亿元,增长5.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7%,比重提升1.4个百分点。中西部进出口保持增长,国内区域布局更加均衡。

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大多数实现增长,东盟表现最抢眼

李魁文介绍,二季度我与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大多数实现增长。具体来看,上半年我国前十大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和下降的各占半数,而单看第二季度,呈现增长的达到了8个。

“表现最为抢眼的是东盟。”李魁文说。

今年上半年,东盟取代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进出口值达到了2.0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达到14.7%,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2个百分点。

李魁文分析,这得益于该地区整体疫情防控形势相对较好,且近年来与我国经贸合作持续深入,产业链结合更加紧密,双边贸易稳步增长。如:今年上半年,我国自东盟进口集成电路2268.1亿元,增长23.8%,占自东盟进口总值的24.2%,对东盟出口集成电路896.8亿元,增长29.1%,占对东盟出口总值的7.8%。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活跃,拉动我国与东盟贸易增长3.2个百分点。

再比如,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进出口稳步增长,拉动我国对东盟贸易整体增长5.7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我国与越南进出口增长18.1%,进出口规模位列东盟各国首位,增速高出与东盟整体贸易增速12.5个百分点。

此外,去年10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协议书》对所有协定成员全面生效,在原产地规则、贸易通关协定、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等方面都降低了门槛,进一步释放了自贸区实施的红利,也有力促进了双边农产品贸易发展。今年上半年,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进出口1370.5亿元,同比增长13.2%。

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出口增长较快

防疫物资、“宅经济”产品出口对于支撑上半年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魁文介绍,上半年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出口增长32.4%,医药材及药品、医疗仪器及器械出口分别增长23.6%和46.4%。同时,受疫情防控影响,也带动了“宅经济”消费提升,相关产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上半年出口分别增长了9.1%和0.2%。

从重要产品类型来看,上半年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降幅均低于总体降幅。数据显示,同期我国机电产品出口4.52万亿元,下降2.3%,占出口总值的58.6%;纺织服装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5万亿元,下降1.4%,占比19.4%。

庞超然表示,上半年的出口表现整体好于市场预期。后期出口最大困难主要还在于外需不足,订单不稳,订单违约、订单流失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在应对举措方面,他建议继续支持创新外贸方式,支持深挖市场,深挖需求,同时积极推进出口转内销的工作,保住外贸主体。

中泰宏观首席分析师梁中华认为,今年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冲击经济,主要经济体出口贸易大幅下滑,而我国出口跌幅却非常小,体现出了较大的韧性。除了疫情相关产品的出口大增外,全球疫情的错位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展望后期,梁中华认为,我国出口将延续负增长的状态,依然有压力。一方面,近期海外疫情二次暴发,需求端仍然受到压制。6月PMI指数中新出口订单也仅恢复至42.6%。另一方面,4-5月海外自中国进口比重上升较多的产品,大多不是之前重点进口产品。随着海外工厂陆续解除封锁状态,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除印度外)基本在6月陆续复工复产,海外对来自中国产品的需求有所下降。

我国率先复工复产支撑进口值回升,海关将继续优化通关环境

6月当月,进口同比增长6.2%,这是在4月、5月份两位数降幅的背景下实现的。李魁文表示,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率先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对进出口形成了有力支撑。

具体来看,上半年,我国机电产品进口值增长1.2%,其中电子元件、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分别增长14.1%和7.2%,大宗商品如原油、煤炭、铁矿砂、铜矿砂进口量分别增加9.9%、12.7%、9.6%和3%。

李魁文表示,今年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市场需求减弱,并引发避险情绪突增,带动包括原油、煤炭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明显下跌。随着我国企业复工复产速度加快,也拉动了煤炭等能源原材料的进口明显增加。海关将继续优化通关环境,为包括煤炭在内的大宗商品进口提升贸易便利水平继续作出贡献。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王静文对记者表示,内需复苏基本上可以确认,再加上去年同期进口增速比较低,下半年进口应该会逐步企稳。

重点农产品进口量增加,进口猪肉增加1.4倍

数据显示,上半年部分农产品进口增加,其中进口大豆4504.4万吨,增加17.9%;进口猪肉212.3万吨,增加1.4倍;进口牛肉99.7万吨,增加42.9%。

一段时间以来,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暂停进口部分境外肉类生产企业产品的举动引发关注。今日的发布会上,也有媒体就选择标准提问?

对此,李魁文表示,海关总署将坚决贯彻关于食品安全工作“四个最严”的重要指示,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战略的总体部署,密切关注国际疫情发展,立足海关职能做好进口商品安全管控,严格检验检疫,严防风险、严控源头,严把进出口食品安全关。

目前,为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传入的风险,全国海关对进口冷链食品开展了新冠病毒风险检测。不久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表示,中国海关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等新冠病毒的核酸检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有关规定,国内法律依据充分。这是为保护人民身体健康而采取的必要措施,不影响国际正常贸易的开展。

跨境电商成为企业应对疫情的积极助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外贸增长亮点,2019年,全年新设24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实现1.9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4%。2019年全国网购替代率为80.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替代进一步增强。

今年以来,作为新型贸易业态,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海关统计,今年上半年,海关跨境电商监管平台进出口增长26.2%,其中出口增长28.7%,进口增长24.4%。

7月以来,海关总署在北京、天津、南京、杭州等海关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开启了规模化“卖全球”的跨境电商新征程。

李魁文介绍,截至7月7日试点第一周,10个试点海关共验放跨境电商B2B出口报关单和申报清单26.6万票,货值2.5亿元人民币,出口货物主要有服装鞋帽、小家电、智能办公家具、手机配件、户外用品等,出口目的国主要有欧洲、美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正在研究新的政策措施支持稳外贸

今年以来,海关总署先后出台外贸稳增长10条措施并制定50条具体任务清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达产,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运转,稳住外贸基本盘。

李魁文透露,目前,海关正在按照全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要求,筹备召开全国海关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研究出台新的支持稳外贸政策措施,努力促进外贸外资稳定发展。

今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落地。海南自贸港建设无论从对外开放的高度、广度、深度还是制度设计、制度创新上,方案的力度都可谓前所未有。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李魁文表示,按照管得住是放得开的前提要求,目前正在积极谋划研究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海关监管框架方案。海关总署会同海南省已初步研究形成了《海南自由贸易港口岸布局方案》。

展望下半年,李魁文表示,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叠加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下半年进出口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李魁文进一步说,但也要看到,我国外贸发展韧性足、回旋余地大,随着一系列稳外贸政策措施效应的持续释放,有信心稳住外贸基本盘,努力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

出口转内销企稳回暖

出口转内销是当前稳外贸的重要政策措施。6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涉及近2亿人就业的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稳定。

7月13日,多地税务部门透露的税收大数据显示,部分外贸企业正在加速出口转内销的重心转换;纳税主体活力指数和纳税主体发展指数已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

以广东省税务局税收数据为例,今年1—5月,广东地区出口企业内销经过3个月低迷后在4月突破去年水平,5月内销金额与4月基本持平。其中,通信设备制造行业、纺织服装行业、电机制造行业出口转内销成效突出,内销逆势增长明显。民营和外资企业转内销程度较高,1—5月出口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内销占比分别提升0.8个和0.7个百分点。

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的数据表明,从近期的税收大数据来看,17.6%的外贸企业增值税开票数量同比增加,其中有27.7%,也就是近三成的生产型出口企业内销业务的比例上升。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