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作者介绍

刘遂谦

北京和睦家医院康复医学科

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

澳洲DAA认证执业营养师

《中国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特邀编辑

擅长:婴幼儿及儿童喂养、饮食教育及营养发育指导,孕产妇营养指导及健康管理,急慢性疾病及肥胖营养治疗,以及肠外內营养支持。

参与第35版《马丁代尔大药典》、《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手册》、《Krause营养治疗学》中重要章节的译校编审及《中国临床营养培训网络授课教材》部分章节的审核命题。多家媒体营养专栏的签约专家顾问,并担任过数本母婴类图书主编。

本文摘自刘遂谦老师的书籍: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母乳是宝宝最佳的天然营养宝库。然而,受遗传因素、生理结构、营养状况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非每个妈妈都能如愿以偿地按照各国指南中建议的那样,实现 6 个月以内纯母乳喂养。此时,婴儿配方奶粉毫无疑问会担当起哺育的重任,或弥补母乳的不足,或成为宝宝完全的乳类来源。

不过,说到混合喂养(母乳 + 配方奶粉)和人工喂养(纯配方奶粉喂养),一直存在着一些误区。

为了避免一部分妈妈对概念混淆不清,先做一下名词解释。

混合喂养:指在母乳确定不足的情况下,用其他乳类或代乳品来补充喂养婴儿。混合喂养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且各有其优缺点。

补授法: 先让宝宝吸空妈妈的乳房,不足的量立即用配方奶补足。 优点: 宝宝的频繁吸吮能让妈妈的乳房持续接受刺激,有利于保证泌乳量,尽可能地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 缺点: 不适用于上班族,除非家就在工作单位的附近。 代授法: 母乳与配方奶交替喂养,全天有一次或数次完全使用配方奶替代母乳喂养。 优点: 有助于解决母乳量不足或因上班等原因不能按时喂养的问题。 缺点: 有可能减少母乳的分泌量及喂养次数。那么,常见误区有哪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www.pexels.com)

误区一:喂养必须定时定量。

先说说不足 28 天的新生儿。由于小宝宝的胃容量有限,消化液的分泌量也有限,消化能力刚刚开始被锻炼,肠道菌群刚开始被培养,吸吮母亲乳头的能力尚有待自我完善,吸奶的力气也不够足,因此,每次能够吸吮的奶量有限。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正确的做法是:按需喂养,即让宝宝自己决定吃多少奶,一方面顺应各器官生长发育的特点,另一方面由其自己逐渐形成进食的节律。

在我们人类强大基因的调控下,宝宝通常 2 小时左右就会有饥饿的表现。较快的饥饿感和因此而产生的频繁吸吮可以刺激母乳分泌,帮助新妈妈增加产奶量。

那么,对于出了月子(新生儿期)的婴儿呢?

要尊重宝宝自己的节律。总有家长问:“为什么宝宝有时奶量 150 毫升,有时只有 90 毫升?”我会反问一个问题:“如果你中午吃了顿大餐,晚饭还会到点儿就饿且再来一顿大餐么?”这个比喻略有些夸张,只是想让家长理解一个道理:饥饿信号是伴随消化程度和消化能力发出的,宝宝不傻,不会让自己撑着或饿着。自我节律被尊重的孩子,自身调节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不会弱,每顿的奶量或者说全天的总奶量,差别不会太大。

因此定时定量依旧应当尊重孩子自己的生理特点——宝宝给出想吃奶的信号(有觅食反射——宝宝的头转向妈妈的乳房,同时张大嘴巴、舌头向前下方伸出,做出吸吮的动作或将小手放进嘴里,迟些还会发出响亮的哭闹声)再喂奶(当然,最好不要等到出现明显哭闹),而不是妈妈因为担心自己奶量可能不够而频繁尝试喂奶(比如 1~1.5 小时就喂一次),也不要在宝宝给出“我吃饱了”的信号之后(比如自己主动停止吸吮乳头,把头扭开等),生怕宝宝没吃饱,还要补充性地多喂几口。

一般来说,用代授法喂养时,喂饱纯母乳可以坚持 3 小时以上,喂配方奶往往可以坚持 4 小时;而采用补授法喂养时,两顿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为 3.5~4 小时。

误区二:多喂多长,快快长大。

通俗点儿理解就是拔苗助长!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往往吃得比“理应”多,后期出现青少年肥胖的概率高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其中有两个原因:奶瓶喂养时,人工奶嘴更“通畅”更省力,宝宝吃起来不费力,自然不用太使劲,容易吃多;配方奶中蛋白质的含量往往比母乳高,超额的蛋白质摄入对他们并没有好处,反而会在一系列因素作用下,增加肥胖的发生率。

怎样判断有无过量喂养?参考身长(身高)- 体重生长曲线:出生体重正常的宝宝,只要生长轨迹基本保持出生时候的百分位,波动不大,就是正常的。一旦高出自己两条曲线,就要控制了。

误区三:既然更爱吃母乳,那就先喂配方奶,再喂母乳,避免宝宝不接受配方奶。

吸吮对于促进母乳分泌,以及妈妈乳房排空特别重要。所以,要尽可能争取纯母乳喂养。若母乳确实不足(宝宝已经吃空了两侧的母乳却仍不能满足时),则让宝宝先尽量吃空母乳,再用配方奶补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误区四:奶粉冲得浓些,更容易长个子。

所有的婴儿配方奶粉都会强调:是参照母乳的营养成分来配方生产的。“参照母乳”这四个字包含了太多的信息,不仅是营养素含量,还包括渗透压和肾溶质负荷等。为了模拟母乳,使配方奶粉更符合婴儿的生理特点和消化吸收代谢能力,产品冲调说明中建议的量是经过反复试验确认安全后给出的比例。一些妈妈怕宝宝吃不饱,将奶粉冲得太浓,不仅会因为上述营养素和影响因素的浓缩而增加宝宝的消化负担和肾脏负担,还会让宝宝有超重隐患,出现诸多得不偿失的后果。

另外,提醒一部分妈妈,诸如用米汤或者母乳来冲调奶粉的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可取的。

误区五:混合喂养,因为有母乳,所以不用喂水。

虽然是参照母乳营养配制的,但是冲调好的配方奶的含水量及营养元素的含量,依旧与母乳不同。因此,混合喂养的宝宝在某些环境下依然需要额外添加白水,比如当气候炎热或干燥时(夏季或是开了暖气或空调暖风的冬季),需要酌情补充水分。

补充水分的量视宝宝的皮肤湿润度、大小便情况,特别是小便的颜色而定,如果小便是近乎透明无色或只是微微有点儿黄的,说明他身体里的水分够了;如果小便明显发黄或者尿布换的次数减少、重量减轻,说明该给宝宝喝点儿水了。

误区六:配方奶喂养的量,一定要参照奶粉外包装上的推荐量。

在“误区一”中我们提到,受综合因素和个体差异的影响,每个宝宝的食量不会相同,同一个宝宝,在不同时间或不同阶段的奶量也不会相同。所以,配方奶粉外包装上推荐的食用量只是作为参考的平均值,如果宝宝的奶量稍高或低于推荐量,不必焦虑,通常 10%~20% 内的差距不会带来大的影响。还是那句话,吃得够不够,全看生长曲线!

——刘遂谦著


宝宝喂养小红书!有食育有营养有关怀,全面帮助父母解决宝宝喂养过程中的焦虑!张思莱、于康、范志红、小土大橙子、李静、陈大咖联合推荐!随书附赠宝宝日常记录手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