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研习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狟先森

1936年10月,鲁迅在临终前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纪念自己的老师。文章提到“中华民国”这个称呼是来自1907年,章太炎在《民报》发表的《中华民国解》这篇文章,可大家却遗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鲁迅这篇文章却产生了一段小小“公案”。1918年,孙中山曾经在《建国方略》中提到1905年的秋天,他在东京集合全国的英俊革命青年成立了中国同盟会,相信革命事业必定成功,因此才敲定以后的国名叫“中华民国”。

那么,到底是鲁迅的说法正确,还是孙中山自己的讲法符合历史真相呢?

01 关键的1903

孙中山自己回忆早在1885年中法战争那年,就有“创建民国之志”。1894年11月份,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兴中会上,规定会的章程就是“振兴中华,维持国体。”在这里,既有“中华”,也有“国”,但显然不是后来的“中华民国”。因为类似的句子早在当年元末朱元璋起义抗元的时候就用到过,比如1367年发布的檄文提到了“驱除胡虏,恢复中华。”

1903年,是与以后“中华民国”国号诞生紧密相连的关键一年。

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许多人转向反清的革命立场,章太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比当时人还激进,提出建立新国家的主张,也因此被清朝通缉。在一阵高过一阵的革命浪潮中间,1903年5月份,邹容出版了《革命军》一书。他除了高呼必须要用革命的手段“杀尽专制君主”以外,而且给新的国家定名为“中华共和国”。并且高呼“中华共和国万岁”。这与“中华民国”很相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是在1903年,8月份,孙中山在为“东京军事训练班”学员制定《誓词》的时候,把兴中会的誓词深化成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方针,这是历史上首次有文献记载的关于“民国”一词的称号。但是这和后来作为国号的“中华民国”还不一样,但毕竟这个词儿要呼之欲出了。

02 1905年的同盟会誓词

1904年,孙中山在美国游历时,写了一本英文书叫做《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在这本书里,孙中山明确提出讲到“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成“中华民国”的计划早就制定了。这本书的意义就在于,孙中山第一次明确认为未来国家的政体应该是以“中华民国”作为国号。

图: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英文稿

但是,这个国号的内容又是什么呢?孙中山没有明说,直到1905年。

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纲领正是1903年《誓词》的十六字方针。但是这一次,他更进一步地把这16字阐发成了我们所熟知的民族、民权、民生这三大注意,这就赋予了中华民国具体的内容。比如中华民国必须是独立的、必须铲除专制制度、必须解决土地问题。

更重要的是,孙中山把也明确把建立“中华民国”当做中国同盟会、中国革命者的奋斗纲领了。1918年孙中山回忆这件事情的时候,动情地说“乙巳(1905年)之秋,定立‘中华民国’之名称而公布于党员,传布中华民国之思想。”

因此,1905年随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中华民国”的国号也就确定了。孙中山无疑是定国号的第一人。但是为什么鲁迅又认为章太炎是首创“民国”者呢?

03 宣言“民国”太炎有大功

1906年12月,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一周年上发表了自己的演说,正式把未来的国家表述成标准的“中华民国”。但是革命党人自己的党纲和当时人们的接受程度其实是两码事。社会上大多数人也不知道还有“中华民国”这个词儿。

但是,章太炎的一篇文章,立刻让“中华民国”这个称呼蜚声中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章太炎

1907年7月5日,章太炎在《民报》第15号上发表了《中华民国解》这篇文章。章太炎很自然地凭借着自己的国学功底,引经据典解释着“中华民国”在中国的历史上到底有几种意思。最后就认为“汉”字只是表明一个民族,但是“华”却代表一个国家,因此新的国体要称作“中华民国”,这也是新国家和以前朝代不同的地方。

作为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名声本来就响亮。这篇文章自然而然引得无数读书人的好评,直接的结果就是更多的普通读书人也知道了“中华民国”这个词。

因此,孙中山是创立“中华民国”国号的第一人。但是章太炎在普及“中华民国”这个词上,功劳很大,以至于像鲁迅也自然而然地认为章太炎是“中华民国”国号的缔造者。

参考资料

1、许知远编:《东方历史评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2、胡明华:《‘中华民国’国号考》,《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3、胡阿祥:《有关‘中华民国’国号的一重公案》,《唯实》,201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