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先森

志愿军入朝作战以后,由于战争形势风云变幻,韩军以及美军北上行军速度超过毛泽东、彭德怀等人原来的估计。于是志愿军方面灵活地调整战略,把开始的“集中力量歼灭南朝鲜六、七、八师”的战略改为边进边打,一口一口吃掉敌军。美军由于错判形势,小看了志愿军援朝的决心,依旧采取分头冒进的战术,给志愿军创造了相当好的。

战机

01 灵活调整战略战术

10月22日,南朝鲜第6师、第8师分别集结在顺川、江东地区,继续向北进军准备占领中朝边界各个据点。毛泽东抓住南朝鲜军队尚不知道志愿军已经入朝作战,掉以轻心的有利战机,22日上午7点给彭德怀指示“抓住南朝鲜第6、第8两师全部歼灭之。”彭德怀晚上10点也给前方指挥部打电报要求“集中39军、40军主力攻击敌侧背”。23日上午7点,毛泽东再次致电彭德怀,要求志愿军在南朝鲜第6、8师向熙川进攻时,“我军分数路包围攻击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形势变化很快。美军和南朝鲜的军队推进速度相当快,还在22日的时候,南朝鲜6、8两个师已经到了预定攻击的位置,但此时志愿军多为徒步行军,加上朝鲜难民挤占公路交通,导致没能在指定时间达到伏击位置。于是彭德怀把“预先伏击”,调整为“诱敌深入”、“边打边进”。通过在行进过程中预设伏击圈打击正面遭遇的南朝鲜军队。

很快,第一场战斗就打响了。25日上午,南朝鲜第6师第3营推进速度过快导致没有侦察周围情况,立刻与我军118师侦察连相遇,等到营主力全部进入预设的伏击圈以后,118师采取拦头、截尾、斩腰的做法,把这一营的兵力分成三段,分而歼之。经过5个小时的战斗,全歼第3营外加一个炮兵中队。

这次歼灭战就是有名的两水洞战斗

02 正式采用分而歼之战术

在10月25日中韩两军已经开始正面交锋时,美军司令部却误判了形势。“联合国军”总部分析了许多份有关中国军队入朝作战的情报后认为“没有迹象表明中国方面已开始动用大批整建制部队进行公开干涉。”这也和志愿军昼伏夜出,身穿朝鲜军队服装,因此隐蔽性极好的原因有关。

图:指挥作战的彭德怀

他们认为由于金日成军队已经溃败,入朝作战根本就失去了黄金时机,所以继续下令保持原定的前进计划不变,全速向中朝边境推进。这次误判正好给了志愿军分头歼敌的大好时机。25日下午5点,毛泽东电令彭德怀“考虑于26、27日先抓住一两部敌军围攻。”歼灭之战的大幕即将拉开。

25日到28日三天,看到南朝鲜军队依旧只顾向北推进,于是志愿军各个部队都在行进过程中寻找歼灭时机。28日24点,志愿军第40军按照既定方针向南朝鲜第6师19团、第8师10团发起进攻,短短几个小时,全歼4个营兵力,缴获汽车60余辆。29日傍晚,志愿军118师在将南朝鲜第6师7团包围整整一天后,向其发动总攻,到30日,全歼第7团大部分兵力。

图:志愿军俘虏美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月25日至30日的几次战斗,志愿军数战数捷,共歼敌1400多人。

03 云山之战重创美骑兵师

直到29日,麦克阿瑟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即相信中国绝对不会参战。“联合国军”情报处仍然认为“还没有迹象表明中共的军队在进行公开干预。”有意思的是,在华盛顿的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虽然看到关于中国参战的情报后忧心忡忡,但是却依然断言“中国人不会让大批部队渡江去冒险。”

此时,志愿军对南朝鲜和美军的兵力部署一清二楚,正打算来个包饺子,但是美军这边对志愿军毫不知觉。由于志愿军昼伏夜出,行军途中严密伪装并对行军路线严格保密,因此也无怪美军错判了志愿军的参战兵力和意图了。11月1日,志愿军西线的部队开始对清川江以北地区的南朝鲜、美英军队展开强大攻势。

图:麦克阿瑟

云山地处朝鲜北部的交通要道,志愿军早已部署在云山周围。1日上午,南朝鲜第1师12团在美军的火力配合下,准备强攻云山城北面的39军。但南朝鲜师早已成为被包围的对象了。下午7点半,三面围住云山之敌的志愿军发起总攻。等到总攻开始后,谁也想不到是美军王牌师“骑兵第1师”接替了云山南朝鲜第1师在云山的防务。志愿军得到这个消息后,愈战愈勇,抢占有利地形,分头围歼100多人,缴获坦克4辆,汽车30多辆。

云山一战,志愿军第39军最终击毙、俘虏美军1800多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飞机三架,击毁、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多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11月6日,整个第一次战役结束。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中歼敌俘虏1.5万多人,缴获汽车650辆。而志愿军牺牲和负伤的为10700多人。敌我双方伤亡比例在1.5:1。这在当时我军装备与“联合国军”相差悬殊情况下,战绩着实漂亮!

参考资料:

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一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二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