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爱买房,这是世界上另一个和美国人爱炒股一样,无争议的事实。

近年来,无论是各大机构统计的家庭住房资产占比,还是各大媒体报道的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都在说明一个问题:楼市是一个巨大的资金蓄水池。

不过,到了2020年,这种情况似乎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摄图网

.01

上半年的买房钱

创近四年新低!

最近,央妈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56万亿元。

乍看之下,很多人会以为,数字还在增加,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对比一下近几年的数据,咱们就能发现端倪。

看到了吗?

从近四年1-6月的数据来看,虽然人民币新增贷款是在增加的,但是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却在下降,占比也在不断下滑。

从新增贷款量来看,今年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只有3.56万亿元创下近四年新低。

从占比来看,2017年住户部门新增贷款占比人民币新增贷款达到47.3%,是近四年最高点,之后一路下降。到今年,占比降到29.4%,同比降幅也是最猛,少了9.5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摄图网

所谓住户部门贷款,包括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主要是发放给个人或者家庭,可以用来买车、买房、旅游、装修等。但按照中国人的尿性,多半拿来买房,相信大家都清楚。

而且要知道,今年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2.09万亿元,比2019年上半年的9.67万亿元,还多了25%。

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市场资金面是充裕的,但流入楼市的钱却变少了。

这个事实,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前几天的讲话中,也能看得出来:

早些年,商业银行对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的比例曾经高达43%、44%,这些年在相应政策引导下,该比例逐年下降,今年1-5月,占比已经降至25%。

.02

为什么流入楼市的钱少了?

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疫情依然是最关键的因素,电影、旅游、娱乐等需要大量人流的行业,至今仍未恢复常态。

加之,经济受到冲击,未来前景存在不确定,百姓收入下降,面临失业,对买房这件事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2、今年上半年,每次降准降息,央妈都有意识地在控制,例如1年期LPR利率降了30个基点,而5年期利率只降了15个基点。

同时,高层会议反复重申“房住不炒”,多地放松楼市调控惨遭“一日游”,都影响了百姓的预期,不少人把买房节点延后了。

3、基于资本的逐利性,股市突发牛市,也将楼市的部分资金暂时分流了出去,就像不少人头脑发热就拿着首付款冲进股市。

图源摄图网

但实际上,从上半年的楼市情况来看,还是出现了局部火热的现象。

例如上海、深圳的抢房潮,杭州的5万人摇,东莞二手房价格领涨全国......

原因也不难理解,这些城市基本面本来就好,有钱又有人,而且规划利好多,被不少人看好,政府也对楼市进行了适当的放松。

当然,也和当地楼市有关,例如杭州由于一二手房价格倒挂,买到即赚到,自然多人抢。

不过,从上半年新增住户部门贷款来看,最多也就只能达到这样的局部效果,无法支撑整个中国楼市的回暖,目前很多三四五线城市的楼市还处于“凉凉”状态。

图源摄图网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央妈已经开始刹车,具体表现为:连续两个月没有降低房贷利率,对MLF进行缩量,疯狂开启逆回购,将长期放水变成了短期放水。

毕竟,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6.22万亿元,整体放水量还是很多的。但为了避免重蹈2009年的覆辙,所以央妈开始有意识地控制了。

换句话说,如果下半年疫情没有反复,今年资金宽裕的阶段性顶点已经过去,下半年大概率不会出现上半年那样的货币惊喜。

.03

现在要不要买房?

1、短期看政策

一是看货币政策,判断最近要不要买房,看7月LPR的5年贷款利率有没有下降,降了就可以买了。

二是看调控政策,从最近各地表现来看,下半年热门城市大概率会收紧调控,所以想在大城市买房的可以早点入手。

2、首选大城市,学会放长线

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首选大城市、核心都市圈、城市群,能级越高越安全,毕竟这些城市人口增加显著,经济实力雄厚,但是要做好片区选择,避开犄角旮旯。

目前楼市不再适合短期投资,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房价短期涨跌再正常不过,只要房子在好城市,配套够好,就是优质资产。

3、若非自住,最好别碰小城市

在三四五线小城工作生活,当然可以买房。否则,最好别碰。

要知道,三四五线城市房价上涨,短期是受棚改影响,但长期来看,随着人口流失,投资属性逐渐减弱,没有多少人愿意接手。

特别是“收缩型城市”,就像最近那位鹤岗青年,就算3万买回来的房子,最后还是亏了8万才卖出去。

买房需谨慎,从来就不是一句废话。

部分资料来源:刘晓博说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