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中华文明发展的初级阶段,也是中国政治生态的发展初期。从汉朝建国到文景之治,政坛角力、高层博弈就一直笼罩在了帝国的上空。很多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当中都蕴含了很深的政治算计和图谋。汉武帝继位之后,全国更是形成了“朕即天下”的政治体制,皇帝的意志成为了凌驾于全国之上的至尊威权,任何力量已无法与之抗衡。众所周知,自汉高祖分封诸侯王之来,地方上的诸侯王就一直是汉朝统治的离心力量。汉景帝时期还爆发了吴楚七国之乱,几乎把整个国家全部推入了混乱的边缘。所以,汉武帝时期提出了“推恩令”政策,令诸侯王的每一个儿子都享有王国土地的继承权。如此一来,王国的地理面积就会逐渐萎缩,王国的数量也会逐渐凋零。可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依旧有人可以逆势而上。汉武帝时期亲自册封胶东康王的小儿子刘庆为六安王,可以说是少见的新封诸侯王。这件不寻常的分封背后,自然也蕴含了汉武帝特殊的政治考量和打算。其具体的情形如何,且待在下慢慢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景帝是西汉乃至整个汉代子嗣数量最多的皇帝,《汉书》中记载景帝膝下抚育了一皇十三王,共计十四子。后世的很多诸侯王都是汉景帝的子孙苗裔。其中:

“王皇后生孝武皇帝。栗姬生临江闵王荣、河间献王德、临江哀王阏。程姬生鲁共王馀、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贾夫人生赵敬肃王彭祖、中山靖王胜。唐姬生长沙定王发。王夫人生广川惠王越、胶东康王寄、清河哀王乘、常山宪王舜”。

汉代时期还秉持着皇子封王就国的传统,而且面对七国之乱平定后的权力真空,景帝基本上都是将皇子们的封国放到了之前作乱的七国属地上。皇太子刘荣被废之后,刘彻脱颖而出成为太子。当时的后宫中,刘彻生母王氏被封为皇后,最得宠的还有王皇后的胞妹王夫人。这姐妹两人几乎把持了整个后宫中的大权,风光一时。而刘彻与自己的母亲和姨母自幼亲近,关系很好。王夫人所生的皇子从血缘和情感上也和刘彻之间更为热络,成为了最亲的手足。论感情,远胜于其他的异母兄弟。特别是胶东康王刘寄,因为刘彻在成为太子之前就是受封胶东国,称胶东王。刘寄在刘彻成为太子之后继任胶东王执掌胶东,这份机缘和情感自然更深一重。

刘彻即位后,对于王夫人所生的皇子也是关怀备至,尤其是胶东康王刘寄。当时的推恩令已经在全国的范围内开始推行,按照规定,诸侯王的长子袭王爵,其他的幼子占有王国的一县之地封侯。可是,刘寄的情况却有些复杂。《汉书》记载:“寄有长子贤,母无宠,少子庆,母爱幸,寄常欲立之,为非次,因有过,遂无所言。”简单说来,就是长子和生母不受父亲刘寄的宠爱,幼子和生母却非常得势。刘寄想要改立幼子继承王位,却没有合适的理由,限于两难。汉武帝知道后,感念从小的深厚情感。因而“上怜之,立贤为胶东王,奉康王祀,而封庆为六安王,王故衡山地。”这样的命令明显与推恩令相违背,汉武帝此举完全就是顾及和刘寄特殊的手足情分才做出的决定。六安王国因此得以出现,其所处的地域还是富庶肥沃的故衡山国地区。

衡山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它的辖县相当今河南省信阳市、安徽省霍山、怀宁县以西,南至长江,北至淮河。这里不仅是江淮地区的富饶之地,同时还有易于耕作的平原地区,经济条件非常好。汉武帝元狩元年,衡山王刘赐谋反一事被告发,自杀,衡山国撤销,国除为郡。如此一来,衡山国就纳入了汉朝的统治范围之中。而汉武帝后来将这里分封给刘庆设立六安王国,无疑是损己而利人,当中的情感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六安王国据《汉书》记载:“六安共王庆立三十八年薨。子夷王禄嗣,十年薨。子缪王定嗣,二十二年薨。子顷王光嗣,二十七年薨。子育嗣,王莽时绝。”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年,六安王国一直都没有中断绝嗣,这说明王国内部的传承非常稳定。到了西汉末期,国家一共有了:“户三万八千三百四十五,口十七万八千六百一十六,计五县。”由此可见,六安王国的政务和人口发展还是很平稳的。

而汉武帝对于王夫人的其他孩子也都十分亲厚,比如广川惠王在位十三年中道夭亡。其子犯法不道,遭受重处,有司上奏应该废除广川王国。刘彻心生不忍,特意下诏说:“广川惠王于朕为兄,朕不忍绝其宗庙,其以惠王孙去为广川王。”就这样,广川惠王的孙子继承王位,广川王国得以保存。清河哀王早夭,常山宪王“以孝景中五年立。舜,帝少子,骄淫,数犯禁,上常宽之”。由此可见,对于自己姨母诞下的几个手足兄弟,汉武帝刘彻一改严厉的作风,变得十分宽厚仁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培植势力,巩固汉武帝在宗室中的核心地位。刘邦以同姓诸侯王分封四方,从根本上看来是因为地方不稳,派遣子弟亲眷前往治理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一些,这些子弟也对于自己非常忠心。可是随着血缘的疏离与感情的淡漠,诸侯王和皇室慢慢就成为了名义上的亲人,实际已经没有了感情基础。但是,如果贸然全部裁撤诸侯国,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动乱。所以,汉武帝的推恩令就犹如“温水煮青蛙”,缓缓地削夺诸侯们的权力和地盘。如果诸侯王不控制生育,那么随着后人的增多,王国面积势必一代一代缩小。如果诸侯王控制生育,只生一个。那么在医疗条件落后的古代,一旦继承人夭折,王国就面临后继无人的问题。绝嗣之后,王国自动废除,地盘划入汉朝统治疆域之中。无论哪条路,诸侯王都十分被动。而除了推恩令之外,培植忠于自己的亲近手足,分封他们的子弟为诸侯王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同时也能够彰显“朕即天下,恩威齐天”的权势,以此来宣告自己强大的统治力。

王夫人和王皇后是姐妹,王夫人的儿子就是汉武帝血缘上最亲近的兄弟。这些人往往可以协助汉武帝去稀释其他支脉刘姓宗室的力量。所以,即使是在推恩令广泛实行的时代,胶东康王的幼子依旧可以逆势封王。而且王国所在地还是在经济发达却政治动荡的衡山地区。衡山国所在区域是一个经常爆发叛乱的地域。这里最早是汉高祖建国时期的合伙人英布的淮南国。在韩信、彭越相继被杀后,英布起兵自卫,但是却败在了汉高祖御驾亲征的大军之下。后来刘邦将这一地区分封给了自己的小儿子刘长。刘长在汉文帝继位后,多行不法,最后被废放逐到了蜀中,但却死于中途。汉文帝非常自责,就将淮南国一分为三,封给了刘长的三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淮南国、衡山国、庐江国。景帝四年,吴楚七国之乱已平定,衡山王来朝,景帝认为衡山王有拒绝吴国叛乱邀请的忠贞,便可怜刘勃在卑湿的南方做王而徙封刘勃为济北王。而获得淮南国的刘安却在汉武帝时期因为谋反而畏罪自杀。淮南之地三叛三定,真可以说的上动荡不安。而六安这个地方也见证了汉朝皇室刘姓家族内部几代人的恩恩怨怨,多少宫闱喋血、政治算计交织在其中。所以,刘彻将自己最亲近的子侄封在六安也有稳定此处的用意。说来也巧,自从汉武帝设立六安国之后淮南地区安定了许多。六安王位从汉武帝一直传承到汉末,再也没有经历过太大的动荡。也许是汉武帝将刘庆封为六安王后,真的稳定了淮南地区也未可知。

综上所述,汉代时期中央和地方诸侯王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吴楚七国之乱爆发后,汉朝对于诸侯越发防范。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以柔克刚,实行“推恩令”。将诸侯国不断分化,形成了小王国和若干侯国。这样一来就彻底打击了诸侯王的势力,同时刘彻也大力扶持自己亲近子侄为王,试图以亲情血缘来稳定地方。汉武帝之母王皇后的妹妹王夫人也是汉景帝的宠妃,先后诞育多子。汉武帝对于这几位血缘关系更进一步的手足兄弟十分友善,其中的胶东康王宠爱幼子。按照推恩令,这位幼子刘庆只能是封为侯。可是汉武帝亲自破例封他为六安王,享有原衡山国故地。这样一来既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也增强了地方上的核心凝聚力。六安王国从汉武帝到西汉末年一直没有断绝过,淮南地区在汉武帝之后也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诸侯叛乱。可见汉武帝逆势分封六安王,也有其明智之处,为西汉的地方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