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对于上千万考生以及家庭来说,这是一场决定自身命运的考试。

但作为中国人改变阶层通道之一的高考,现在还能改变很多很多底层人的命运吗?恐怕很多人越来越不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高考是目前最为公平的考试,但这种公平只是建立在大家同一时间进行考试,高考判卷子还是公正的基础上,其他隐形的差距则是没办法抹平的。

36人班级32人上清华北大,差距从身份开始

清华和北大,是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清华园、未名湖,也是无数学子心中的诗和远方。

要想通过高考跨入这两所最高学府,十载寒窗,打败百万人才能入读,说的一点也不夸张。

而当无数高三学子为了那个遥不可及的名校梦挑灯夜战的时候,却有另一批人弯道超车,将绝大多数普通学生死死地按在了起跑线上。

他们和我们一样,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华夏子孙的血统毋庸置疑,唯一不同的是一纸外国国籍。

人大附中国际班:36名学生,除了一人赴海外读本科之外,其余35人皆顺利考取中国顶尖院校——16个北大,16个清华,3个人大,优秀耀眼到令人震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外籍华人来说,进入清北虽然不至于是“躺着都能上”那么夸张,但一本洋护照,能换来一条进入清北的“捷径”,这早已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相比于国内高考上清华北大难于登天,外籍华人的子女可以参加华侨生联考,每年报考的人数也就5000人左右,虽然满分同样是750分,但是绝大多数985、211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只有400分。

用一个外籍身份轻轻敲开名校大门,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这是让他们眼红的“捷径”。可当你痛骂这是“钻空子”,是专为官二代、富二代准备的“漏洞”,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你不行?

为什么你不行呢?

千千万万来自最普通家庭的孩子,背负着全家的希望,挑灯夜战,赢得高考,才有机会赢得通往外部世界的门票,为此,他们拼尽全力。

衡水、毛坦厂中学的孩子们,严格地执行着早上5:30起床吃早饭,晚上22:50回来洗漱、睡觉的规律作息,有些勤奋好学的孩子,还要额外看书到凌晨一两点才休息,如此周而复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来说,高考就是生命的全部。

与此同时,在上海最好的高中之一——上海中学的国际部,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顶尖高校,只不过是学生的选择之一而已。小小年纪的他们,早已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这些孩子本身的优秀程度,也许根本就不需要通过“上清华北大”来证明,哈佛耶鲁、牛津剑桥,才可能是他们最终的归宿。

当你还在为别人换个国籍就能“躺上清北”感到惊诧时,人家早就把这当成教育投资的日常。

就是累死也要把孩子送去海外读书

中国目前在海外的留学生数量已经接近90万,如果说以前到国外留学的孩子多是富二代们,现在更多的学生则来自经济状况普通的家庭,他们的父母为了把孩子放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生活节俭、辛苦打拼,供孩子在海外读书。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一种说法“就是累死也要把孩子送去海外读书”在留学圈广为传播。

中国的父母都有一种想法或者说是责任,就是努力让自己比上一代过得好,比父母好。然后努力创造条件让下一代比自己好。

我有一个朋友,是家里的独子,父母也只是月入过万的知识分子家庭,但是从高中开始,他就被送去美国读书。

而他被送出国的原因是他爸不想让他成为应试教育流水线上的统一零件,他爸算了一笔账,一个人连吃带住含学费,40万人民币,不见得比在国内选择好学校高多少。送走之后,父母可以全身心放在工作上,两相一比,也不算高消费。

在美国读了7年书,我朋友基本上已经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不过他现在毕业去了硅谷,年薪可观,按他的预期,应该2-3年就可以把当初家里的投入赚回来。

高考不是唯一出路,这大概是现在家长最清醒的认识,为什么累死也要把孩子送去海外读书?因为他们心里清楚:

那些有能力给下一代换个身份、送孩子出国学习,才是真正决定孩子们未来出路的人,不仅仅是出路,从眼界到格局,从阶级到资源,他们所带来的全方位、多维度的碾压,才是真正赢在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