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兵器研究所】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主编原廓、作者胡言,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者按:如果西魏的创立者宇文泰穿越千年时光来到现代,并开始他的网上冲浪之旅,那么,最让他感到魔幻的可能不是“我大魏亡了”,而是他被逼无奈下创立的府兵制,竟然成了不少网友心目中最完美的设计。在很多网友眼中,西魏时期建立的府兵制,几乎具备了征兵制度所能具有的所有优点:士兵训练有素,装备优质可靠,而后勤方面更是有着自给自足的先天优势,可以想象,如果这一切为真,那么依靠府兵制起家的西魏,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武运昌隆”。那么实情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文泰

真的有一种制度可以完美到没有任何缺点么?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仔细想想,府兵制的“全能”本身就存在着“逻辑矛盾”,尤其是“自给自足”和“兵精器利”这两点,在古代生产力受限的情况下,一种兵制很难顾头又顾尾的兼备这两种优点。这种误解的产生可能与“别人家孩子”式的认知偏差类似:我们小时候总会从父母口中听到“别人家孩子”的故事,他热爱学习,乐观开朗,同时在篮球\乒乓球\足球课上又经常能吊打对面的小伙伴,言而总之,几乎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典型。但实际上,父母口中的这个具备一切优点的“孩子”,可能并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优点的集合,他们的种种优点共同组成了这样一个完美的人设,所以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不得不无时无刻生活在这样一个“非人哉”的阴影之下。府兵制的情况也有些类似,它之所以会有近乎于完美的形象,是因为这一形象几乎集成了从西魏到隋唐二百年间府兵制曾经具备的所有优点。
一、府兵制的诞生:东西魏战争的剧烈损耗,使得宇文泰“穷则思变”

府兵制作为一种制度,本身是时代发展的产物,西魏、东魏对峙时期,无论是从军事体量还是人才储备上来看,西迁入关后建立的西魏政权,都不是占据了洛阳以东、徐州以北大片土地的东魏的对手。从东西魏建立开始算起,短短十五年的时间,这两股势力间就爆发了包括邙山之役、虎牢之役、玉壁之役在内共九次大战,总体上来说,两国交战互有胜负,但底子薄、根基浅的西魏却首先受到穷兵黩武的反噬。

▲夹在吐谷浑和东魏之间的西魏

一方面,剧烈的战争使得西魏的军事储备严重消耗,而另一方面,自嘲为“关西大行台”的西魏政权,本身就缺乏深植当地的统治基础,若继续为了战争而对当地进行盘剥,西魏很可能因为“非战之罪”而解体 。于是,利用和拉拢当地的政治力量,成为宇文泰的选择。前面我们说,占据关中的西魏在体量上不敌东魏,但这并不意味着关中本地就缺乏兵源。事实可能恰恰相反,由于从两晋开始持续上百年的动乱,当地豪族为了自保,往往会想方设法的征募乡人为兵,这些士兵被时人称为乡兵。虽然单独看去,任何一支乡兵在军力上都无法与国家政权相抗衡,但这些乡兵部队的数量加起来却足以改变东西魏之间的军力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从公元542年开始,宇文泰开始通过“广募关陇豪右”的方式来补充战争中的军力损耗。但问题是,根基本就不稳的西魏,要如何才能说服这些豪族们将兵权交给他们?唯一的可行之道,是将他们转化为自己人。对西魏来说,收拢兵权不是目的,增强军事实力才是危机关头的第一要务,为此,宇文泰毫不吝惜地给予这些乡兵统帅们(乡帅)都督、大都督、帅都督等职位。这些职位既是荣誉,同时也是他们必须承担的义务。乡帅在封官之后,依旧统帅着之前自己的乡兵部下,唯一不同的是,他们需要为西魏征战四方。这就是西魏府兵制的形成。
二、西魏府兵制的特点:皆为职业军人的内外府兵,是“兵农分离”的典型例子

西魏的府兵一共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乡间豪右处征募而来的外府兵,即唐朝时的折冲府兵,而另一部分则是西魏的“基本盘”,以六镇兵卒为主体的内府兵。在这一时期,无论是外府兵还是内府兵,都极为精锐。

以六镇兵卒为主的内府兵是西魏最纯粹的军事力量,它保留了北魏时期鲜卑部队不事农耕的传统,据《北史·传论》记载,这些内府兵“十五曰上则门栏陛戟,警昼巡夜。十五曰下则教旗习战,无他赋役。每兵唯办弓刀一具,月简视之,甲槊戈弩,并资官给”。也就是说,他们上半月在外巡逻执勤,下半月训练兵事,不必承担西魏的赋税任务。而在军备物资上,除了需要自备一弓一刀外,其他包括护甲在内的所有军需物品,都由西魏直接供应。这种以研习战术配合和执行军事任务为业的职业士兵,军事素质之强可想而知。

相比之下,外府兵的待遇虽然稍差,但依旧显现出了西魏军队精锐化的倾向。《玉海》中曾记载了西魏时期外府兵优渥的待遇:“免其身租庸调,郡守农隙教试阅。兵仗、衣驮、牛驴及糗粮旨蓄六家共备......”这些外府兵同样不用承担西魏的徭役赋税,不仅如此,外府兵的武器铠甲、马匹粮草等一切辎重,都是由六户中等人家联合供应,虽然无法与内府兵的“并资官给”相提并论,但在当时,这种待遇也绝对算得上是优渥。我们惯常以为的“兵农合一”并不适用于此时此刻的府兵,他们更像是一种依靠国家政策培养的职业军队。有训练,有待遇,有装备,有后勤,这样武装起来的部队,战斗力能差到哪去?
三、从“兵农分离”到“兵农一体”:隋唐府兵制规模扩大的背后,是军队战斗力的“稀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西魏内外府兵的训练和待遇来看,府兵制度下的职业军队,其精锐程度绝对要远超同时代的普通军队。但仔细算来,这笔经济账其实依旧有值得商榷之处,无论是国家补贴,还是由富户支持,征募一个府兵的成本极为高昂。在东西魏战争时期,西魏还可以咬紧牙关去硬抗这种消耗,但等到隋朝篡周自立后,它广阔的疆域已经不是区区几万精锐府兵就能轻松掌控住的。

▲平A怼一切的隋朝
隋朝因为二世而亡,常常被人们忽略,但实际上,这个怼完突厥怼吐谷浑,怼完南陈怼琉球,怼完临邑怼高句丽的铁憨憨,战斗力一点不比之后的盛唐来的弱。尤其是灭陈之战,隋朝更是一次性动员兵力达50万之巨,那么,这些士兵又是怎么来的呢?没错,他们也是“府兵”。事实上,从北周后期开始,北方统治者就不再执着于从“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丁者”中征辟府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曾经精锐得过分的府兵,战斗力开始“掺水”。

▲北周地图

《隋书》里有一段如今读来甚至有些令人惊悚的记载:“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意思是,为了增加兵源,朝廷直接将半数的夏人(关陇本地汉人)征募为府兵。当然,这里所说的“半为兵”,必须要排除老人、孩童以及女子,但即使这样,以当时关陇三百六万户的总量来算,被征辟为府兵的男子也至少有上百万之巨。原来最多时只有十几万的府兵,为何突然要扩编十倍左右?这其实并不意味统治者开始穷兵黩武,恰恰相反,这正是他们基于现实情况的一种妥协:牺牲质量来提高数量。

与西魏的情况不同,北周从武帝时期开始,就着重注意恢复北魏的均田制度,从对隐匿佃户者施以重刑,到强势捣毁寺院,勒令僧众还籍,北周的均田制开始大规模复兴,百姓的经济状况也随之好转。在这种情况下,依靠治下富户对府兵的支持,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于是,从北周末期开始,不事生产的职业士兵开始逐渐消失,与原先完全不需要缴纳赋税的模式相比,这时的府兵“平时为农”而“战时为兵”。虽然同样可以享受一定的赋税折免,但两者待遇上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武宗灭佛
客观来说,隋唐时期的府兵已经从“兵农分离”走向“兵农一体”,虽然不再是纯职业化的军队,但是由于数量的急速膨胀,在很长一段时间,它的战斗力不减反增,这也是隋炀帝时期国家可以在元气大伤的前提下三征高句丽的原因。
四、结语:

府兵制,从西魏大统八年开始施行,至玄宗天宝八年废止,期间经历了将近二百年的时间。这么漫长的时间里,这一制度经历了由“兵农分离”到“兵农一体”这一重要的变化,可以说,虽然都被称为府兵制,但从西魏到隋唐,府兵制的内涵却不断变化。因此,说府兵训练有素,自给自足,装备优良都没有错误,但可惜的是,没有任何一个时候府兵制能让以上三种优点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