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由清华北大经费削减而引发的人才流失问题,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

其实,我国是一个人才培养的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才流失的大国,每年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惊人。金灿荣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从1978年到2015年的37年间,光硅谷一个地方就吸引了近两万名清华毕业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个数据,相信大家的后背一阵发凉。

其实,美国能够保持全球领先的地位,表面上看靠的是军事科技和经济,实际上靠的还是人才。

下面我们就来深度分析,美国是如何打响这场看不见硝烟的人才战争。

美国自建国以来,一直都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而且还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知识就是力量”的理念。

但是由于人才的匮乏,美国的科技发展并不是很快。真正的顶尖人才还是聚集在欧洲,因为欧洲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不仅拥有雄厚的资本,完善的产权体系和法律制度,而且在世界前沿科技领域拥有大量顶尖人才。

美国做梦都想拥有这些人才,但由于自身条件限制,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来吸引这些人才,所以我们发现在一战之前,许多新发明新创造基本都是诞生在欧洲,而不是在美国。

转折点发生在一战。

在一战的时候,由于美国保持中立的政策,在一旁坐收渔翁之利,大发战争财。美国其实是想趁机坐上世界老大的位置,可是直到战争结束,世界格局也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但是美国有一个很大的收获,那就是获得了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费米等2000多名犹太籍科学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不得不说美国对待人才的态度。

我们总说美国是一个包容开放的国家,其实这种包容与开放,首先就体现在吸收人才上。因为对于人才来说,美国不像别的国家还要考虑宗教信仰,血统、种族等因素,他完全不考虑这些,只要是服务于美国的人才,一律照单全收,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

得到了这么多犹太籍科学家,美国的军事科技可以说得到了质的飞跃。从一战到二战短短的20多年时间,美国的军事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

尝到了甜头之后,美国就越来越重视人才,而且也越来越渴望人才。在这个时候,美国一直没有停止在全世界搜罗人才。

美国参与二战后,刚开始自信满满,认为自己的军事和科技远远比德国强大,但是与德国正面干起来之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多么幼稚。

德国的飞机不仅比盟军飞得快,飞得远,而且他的潜艇离开基地可以长达12个月,然后突然给盟军致命的打击。最重要的是,德国的V-2导弹能够以超音速的方式打到英国本土,而且盟军没有任何办法进行拦截。

V-2弹道导弹

这种弹道导弹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黑科技,因为盟军的雷达技术根本监测不到,包括苏联在内没有任何飞行器能够追上这种导弹,等发现了已经击中了目标。当时盟军可以说被这种导弹吊打,而且毫无还手之力。

这一战深深刺痛了美国的神经,也促使美国把抢夺德国技术专家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

在二战的后半场,美国与苏联同时攻入德国,重视工业发展的苏联将占领区成千上万的机器设备全部“打包回国”,而美国却动用了专门为二战组建的“特殊部队”秘密的抢夺科技专家。

这支特殊部队叫“阿尔索斯突击队”,是由美国科技局局长提议,罗斯福总统下令组建的。这支部队的任务只有一个,那就是捕获战败国的科技专家。

阿尔索斯突击队

他们在这支部队身上可谓下了“血本”,竟然动用了一个伞兵师,两个装甲师,还有整个第六集团军,可见美国对于德国科学家是多么的渴望!

当苏联人马不停蹄地用火车、汽车、轮船把物资与设备源源不断地运到苏联的时候,这支突击队拿着美国政府提供长长的高级人才名单,秘密地出现在北欧的田间地头。

他们冒着战火的危险,不惜一切代价的在废弃中、难民营以及在地窖中寻找名单上的科学家,然后用吉普车将一个个科学家请上车,马不停蹄运到大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最终捕获了大约1200名德国科学家,其中就包括曾经让盟军闻风丧胆的V-2导弹的设计者冯布劳恩。此人后来还领导了阿波罗计划,阿姆斯特朗能够登上月球就是他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曾经为纳粹服务的人到达美国之后,并没有受到任何审判,而且美国还给他们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工作环境。美国后来研制了核武器,登上了月球,发明了计算机,都是这帮人干的。

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美国就是在这个时候打响人才战争的。

二战之后,世界上没有再爆发大规模战争,人类社会也由此进入和平时期。正当世界各国忙于进行独立斗争、恢复国家建设的时候,美国又悄无声息的打响了人才战争。

这次目标不再是德国,而是全世界。

如果说二战之前美国抢夺人才的方式简单粗暴,那么二战之后,美国就“温柔”多了,他们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为获得人才下了连环套。

此时美国已经把人才战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不计代价网罗全世界的人才为美国的霸权服务。

1946年,美国开始实施“富布奈特计划”,通过提供奖学金的方式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到美国留学。

这只是美国收割人才的第一步,随后他多次修改移民法,不断降低人才引进的门槛,而且要求国家每年留出29万个移民名额,专门用来吸引国外的高科技人才。这个用意非常的明显。

后来他干脆直接规定,只要是紧缺的高科技人才,可以不考虑国籍,年龄和资历,一律准许优先进入美国工作。

到了1990年,美国政府还觉得这么多人才不够用,于是又实施了H1B签证计划,每年拨出6.5万个名额,专门吸引高科技人才前来工作。到1999年又增加到11.5万名,其中10%是中国人。

这是国家层面的政策,到了各大学,针对留学生的政策就更多了。美国各个知名大学都制定了完善的留学生政策和交换生计划,并提供高额的奖学金。

不怕你不下套,就怕你不来。在政府和学校的密切配合下,赴美留学的人才越来越多。

这里有一份数据,从60年代到1999年,美国吸收的国外留学生是49.1万人,占全球留学总人数的1/3。欧盟在2003年有40多万高级人才去了美国,而且愿意留下来的超过了75%。俄罗斯在苏联解体时有152万科技人才,其中流向美国的高科技人才将近7万人。在硅谷这个科技之城,大多数科技人员都是中国人和印度人,而且在硅谷的20万工程科技人员中,有6万是中国人。

美国发起的人才战争越来越猛烈,不仅把西方发达国家搜罗了一遍,而且将触角伸向了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与印度。

有一件很讽刺的事情,印度国大党前总统前往美国治疗咽喉癌,没想到为他动刀的医生就是印度人。

而中国流失的人才比印度多得多,从1985年中国允许自费出国开始,清华大学的留学生有82%去了美国,而北大有76%的去了美国。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送出去的140多万留学生当中,回来的人数还不到一个零头。

发展中国家是美国人才战争中最重要的目标,而中国却是美国收割全球人才最大的受害者。

很显然,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人才战争中,美国是最大的赢家。

所以像清华北大这种顶尖人才留学不归的现象,往小了说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问题,往大了说,其实这就是国家之间的人才战争。

不过,美国并没有得意多久,因为进入21世纪之后,他迎来了我们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