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7月9日,旧历六月初七日,俄国宣布日朝事件系日本无理,俄国只能友谊力劝日本撤兵,未使强勒。在中日因处理朝鲜问题而爆发的战争一触即发之时,李鸿章妄图“以夷制夷”,靠俄国调停的梦想彻底破灭,真可谓抓篮子打水一场空,其历史脉络又是如何呢?

中朝关系,源远流长。最早的记载,应该是孔子所称的“殷末三仁”之一箕子封于朝鲜故事。在中国,“箕子朝鲜”一事由于与西周的关联而被着重记载于史籍,孔子以后这些史籍被选定为儒家经典。在朝鲜韩国方面,记载了“箕子朝鲜”内容的《三国史记》等书编成于11世纪以后,应当是接受了中国儒家的记载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鲜地图

在历史长河中,古代和近代史上的朝韩半岛,举凡礼制、政治制度、经济、科技、艺术、风俗等,均深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自新罗、高丽王朝以来,“虽域居海岛,然禀受正朔,遵奉儒学,乐律同和,度量同制”,他们以能够记诵中国古典文学的章句或吟咏中国诗歌而自豪。

1392年在明朝的帮助下,李成桂夺得政权,并向明称臣。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了“朝鲜”作为李氏政权的国号,这是“朝鲜”作为国号的开始。明定朝鲜为永不征讨之国,朝鲜尊明为永世的父国和天朝,采用明年号,明和朝鲜正式以鸭绿江作为边界,至此后700年再无大变更。李成桂制定了与明王朝和睦友善的邦交国策,积极输入汉文化,努力发展朝中睦邻关系,开创了两国关系史上最为亲密的时代。

鸦片战争

然而,历史滑落到19世纪末期,西方凭借坚船炮利轰开宗主国——中国的大门,大清王朝处于内忧外患之中,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被动地裹挟进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争夺战中。同样,大清宗属国的朝鲜仍旧抱残守阙,拒与西方接触,故步自封。

历史吊诡之处在于,同样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日本,也是同样受西方列强侵略的日本,却与中国做了切割,分道扬镳。紧随清廷“自强”、“求富”洋务运动之后的日本,开启明治维新,全方位接受西方文化,实施脱亚入欧,结果日本变法强大,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鸿章

羽翼渐丰的日本步入西方列强后尘,将侵略的触角伸向一衣带水的朝鲜,并制定了“征韩论”,步步为营。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尽管实力大增,但毕竟是弹丸之地,不可能完成蛇吞象的企图。当时日本对是朝鲜仍是清朝藩属有所顾虑,所以屡次向清廷探问是否管理朝鲜的内政外交,清廷则表示不过问。日本经过多种方法试探,已摸透了清廷态度,决定寻找机会,开启侵略朝鲜的罪恶行径。

机会终于等来了!1894年,朝鲜爆发的东学党起义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夺取朝鲜的千载难逢机会。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后,中日按照《天津专条》约定,共同出兵朝鲜,但起义平息后,本应共同退兵。日本在朝鲜既不理会清廷要求同时撤军,相反的还陆续增兵挑衅,并提出一个中日两国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建议。清廷断然不接受日本提议,日本便找到了翻脸的机会,战争一触即发。

李鸿章作为洋务派代表人物,对时事有着清醒的忧患和危机意识。他提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路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一方面,李鸿章委托驻日公使汪凤藻,与日本交涉,但日方照复驻日公使汪凤藻,拒绝清政府关于中日双方同时撤兵的建议。同时,李鸿章派北洋海军左翼总兵、“镇远舰”管带,也就是北洋海军二把手的林泰曾率“镇远”、“超勇”和“广丙”三舰抵达仁川,开展外交斡旋。

镇远舰管带林泰曾

另一方面,李鸿章采取“以夷制夷”策略,妄想凭借西方列强给日本施加压力。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李鸿章采取的这个策略不一定是最好的策略,但在当时的情势,也只有这一着棋。所以日本在朝鲜问题上向清廷摊牌,李鸿章知道无法与日本诉诸战争,乃转而希望用俄国对付日本。

早在1885年,俄国就想与朝鲜建立通商关系,也想分一杯羹。所以俄国不愿见日本占有特殊利益,因此李鸿章便透过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希望俄国出面干涉,或由俄国联合英美法意各国,制止日本的野心。

可是狡诈的日本也向俄国和欧美各国列强积极采取外交活动,解释日本的目的是在改变朝鲜的现状,清除朝鲜的反动势力,促使朝鲜回归国际大家庭之中。

北洋舰队官兵合影

日本的花言巧语蒙蔽了欧美列强,而作为受李鸿章委托调停的俄国鉴于朝鲜当局者顽固不化,并且排外势力越发强大,同时日本向俄国保证它对朝鲜没有领土野心,决不侵占朝鲜领土。这样一来,李鸿章所凭借的“以夷制夷”策略没有取得效果。

当中日面临决裂,李鸿章一再催促俄国出面干涉时,俄国的答复是:“俄国只能以友谊劝日本撤兵,不能相强”。于是李鸿章想透过俄国干涉以阻止日本在朝鲜的野心的计划破产了。

然而,武装到牙齿的日本留给李鸿章的时间不多了……

本文系《北洋海军历史上的今天之十》,持续更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