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多数国人都是听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长大的,《周易》中的这句话着实适合勉励人们不断奋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句话要配上《韩非子》中的“侍人不如自侍,人之为己者不如之为人者也”才更完美,人不仅要不断力求自我进步,更要谨记不能事事依靠别人。

二战以后,世界格局逐步稳定,形成了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争霸的模式。两国之间的争霸不仅在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碰撞。然而在后期,苏联当局做出了太多错误的决定,以至于输掉了冷战,在其的羽翼庇护下的众多小国也随之四散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标志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是世界史上的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在这一天,持续了几十年的冷战终于宣告结束,世界的“两极”格局终于解体,曾经能与美国匹敌的苏联在这一天宣告解体。曾经苏维埃政权内包含的十五个加盟共和国自此也各奔东西,“苏维埃”一词好像也从这一天开始成为了过去式。

01

出人意料的是,有一个国家仍然固执地坚守着属于苏维埃的一切,它不仅继承了所有苏维埃的制度,就连国旗和国徽都没有改变。作为苏联解体后全球仅存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它在世界国家之林中显得有些孤独。这个国家就是位于东欧的德左共和国,世界仅存的苏维埃国家。

▲德左共和国亚历山大·苏沃洛夫广场

德左本是指东欧的一个特定区域。由于地处德涅斯特河在摩尔多瓦境内的左岸,因此这块区域就被简称为德左。该共和国的首都是蒂拉斯波尔,国土面积仅有4163平方公里,国民也仅有69.2万人(2019年数据)。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承认德左共和国的存在,大多数国家仍然默认这块区域是摩尔多瓦的一部分。但是1990年德左共和国已经在事实独立,不再受摩尔多瓦的控制,并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首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首都蒂拉斯波尔的总统府

德左原属的摩尔多瓦,在苏联解体之后顺应当时潮流,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然而,摩尔多瓦一直都比较穷困,作为摩尔多瓦经济状况较好的省份,德左地区并不愿意与摩尔多瓦一起发展资本主义,于是在1990年宣布成立共和国。面对德左一意孤行的独立建国,摩尔多瓦自然是不同意的,于是在两地区的边境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在冲突愈演愈烈的情况下,1992年摩尔多瓦爆发内战,也称“旗帜战争”,这是因为当时的德左地区拒绝使用新的摩尔多瓦国旗。

▲摩尔多瓦妇女

那次战争,大约有1500人丧生,群众的反战情绪也越来越高,因此内战在不久之后就停止了。同时,俄罗斯在德左地区驻扎了一支1510人的维和部队。不同于传统的多国联合,这支维和部队以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为主。自此摩尔多瓦政府再也没能在事实上控制过德左地区,德左共和国虽然不为主流国际社会承认,却也这么生存了下来。

02

建国之后,德左共和国继承了苏联的全部旧制,国家的最高会议仍称苏维埃、延续了镰刀加锤头的国旗、沿用了苏联的公有制经济、货币名称也继续使用苏联的“卢布”、每年的十月革命纪念日仍是德左的重要节日、比较大的广场和重要建筑物前一般都竖有列宁像。这一切都让这个国家看起来很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座普通苏联城市。

▲纪念建国的街头宣传牌

作为一个“国中之国”,又是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不大的地区,德左的存在感本不应该太强,然而它却在欧洲享有着“盛名”。德左共和国号称“军火之国”,境内至今仍有规模不等的各类军火交易。上世纪军火贸易十分频繁的时候,国际黑市上的武器大多有德左共和国的影子,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德左在苏联时期就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和武器生产储备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蒂拉斯波尔街头散步的民众

虽然已经建国了三十年,但是由于其复杂的地缘政治以及各种各样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在军火方面的恶名,都让德左很难被除俄罗斯以外的世界主流国家承认,只能和其他的“准主权国家”抱团取暖。随着军火市场,特别是黑市的萎靡,加之周边国家逐步的包围封锁,德左已经成为了全欧洲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结语

不过在现如今乌克兰国际局势恶化的情况下,德左共和国地理位置上的战略意义又日渐凸显。德左的人民也一如既往地相信俄罗斯,毕竟在2006年中有97%的选票支持德左成为俄罗斯的自由邦。现在的德左人民仍然满心期待俄罗斯对他们的支持,并相信他们未来的生活不会太差。

参考资料:

《周易》《韩非子》《列国志:摩尔多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