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娱乐7月10日报道 在“不与秦塞通人烟”的自然环境下,四川却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安史之乱、抗战内迁等国难之时,四川成为整个国家的支撑点和根据地;北上广深成为中国经济关键性热点的今天,四川却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心目中理想的家园,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凤凰卫视联合出品的十集大型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以“从四川读懂中国”为核心演绎,从历史、自然、现实等多个维度,探寻答案。

《蜀道风流》从四川盆地的形成切入,这里最高的山系和最大的盆地并存,高和低的对立使这片原本地势低洼的土地灾害频发。但是,蜀地先民却从这种对立中寻找和谐。在巴山蜀水中,他们种下了世界第一棵人工种植的茶树,这才有了“蒙顶山上茶”的美誉;在川南的自贡,早在清道光十五年,就打下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的盐井;这里,织造了中国第一匹丝绸,“锦官城”的美誉沿用至今;蜀郡守李冰顺应自然、师法自然修建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造就了农耕文明时代的“天府之国”。

历经数千年时光淬炼,蜀人把本不是宜居之所的古老四川,打造成了富饶肥沃的“天府之国”。今天的四川成都,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与休闲之都的慢生活完美融合,优雅时尚与乐观包容交相辉映,连续10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是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成为很多国人心中的“理想家园”。

地理上的矛盾对立,借由蜀人的勤劳勇敢,通过“天人合一”的思想,演变成了文化上的多元。在这种多元中隐藏着真正的“蜀人之道”——四川人为了生存发展而创造出无尽的智慧成果。这种哲学和生活之道,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蜀道,世界可以更好地读懂四川,读懂中国。

《蜀道风流》以地铁公司员工邱寒跨界做摄影师的故事,来看四川文化的多元;以李冰修建都江堰,来看四川人民顺应变化的智慧;以大渡河流域的一名水利工程师黄会宝的亲身经历,来看四川人民开山辟地的魄力;以道法自然的思想启蒙,来看蜀地人民刚柔并济的和谐思想。

安史之乱,唐明皇通过崎岖坎坷的蜀道入蜀,为大唐的延续保存了力量;抗战爆发,通过水陆和陆路,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金陵大学、同济大学等十多家国家级高等学府和研究机构纷纷迁驻李庄,这个长江边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镇,竟然成为全国四大文化中心之一,汇集了傅斯年、梁思成、李济、林徽因、董作宾等大师,使这里成了抗战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

不管是历史、当下还是未来,普通群众都是最重要的故事主角。这些故事不仅是他们自身,也折射出了他们生活的时代,和一种能够代表整个四川的历史价值和情感体验。也正因蜀道的开通,这些物质和精神上的财富,从四川发散到中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新的特质、新的基因。蜀道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四川人民走出盆地、通江达海、走向世界。让传统在现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就是复兴。让文化成为发展的动力,就是自信。这就是纪录片《蜀道风流》的主题与意义。

《蜀道风流》播出后就收到了各方的强烈反响。优酷视频独家播出首日,便登上“文化纪实热度榜单”第一名,“纪录片上新排行榜”第一名。此外,节目位列晚间黄金档节目融合传播指数榜第五。

《蜀道风流》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交通基础设施——蜀道为载体,以“有形”蜀道和“无形”蜀道两条脉络展开,探究多元、开放、理性、浪漫等诸多中华文化的本质特性。“有形”蜀道立体串联四川独特的自然、历史、建设风貌,还原蜀地瑰丽多姿;“无形”蜀道着力弘扬巴蜀精品传统文化,追溯中华文明的前世今生,折射四川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性格之美。《蜀道风流》不仅聚焦于前世,也观照了今生。

十集文化纪录片《蜀道风流》7月10日晚收官,21点20分在四川卫视播出,20点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