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魔王。

很多人最近在关注,新冠病毒是否发生变异?原因就在于,来自国际著名杂志,《细胞》上的一篇文章,显示有29%的新冠病毒样本,都出现了一种变异叫做D164G。这种变异覆盖范围非常广,携带这种变异的病毒,早已在欧洲和美洲传播开,像这一次北京发生的反弹疫情,其中的病毒株也含有这个突变。那什么是D164G变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它的病毒外壳S蛋白是由,一串氨基酸序列组成的,因此D614G突变就是在,新冠病毒的第614位的氨基酸突变。写在数字前面的是突变前的模样,数字后面的是突变后的氨基酸,D代表天冬氨酸,G代表甘氨酸,因此就是第614位的氨基酸位点,发生从天冬氨酸到甘氨酸的突变。事实上突变并不稀奇,根据GISAID数据库公布的信息。到目前为止,新冠病毒的基因组序列上,已经发现超过1万个不同位点突变,也就是说发生D614G突变时,还伴随有其它位点和区域的变化。那为什么D614G受到更多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点是这个位点的突变已经变成,传播的主要基因型。一开始它并不是这般“强大”,在3月之前它的全球占比不到10%,欧洲是最早发现它的地方,不过随后就扩散到北美洲、南美洲、亚洲等地,到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90%以上。显而易见含有这个突变的病毒株,已经成为传播的主要基因型。除了传播力度大,关于突变本身也有很多重要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D614G是一个错义突变,这是一种改变氨基酸的变异,这里有一个概念需要明确,并不是每一个突变都会导致氨基酸改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把“大马”写成“小马”,虽然会有一定变化,但不会特别影响意思的理解,但如果“马”字变成“牛”字,“大马”和“大牛”相差可就大了。因此D614G的突变可以理解为,一种从“大马”到“大牛”的改变,而这个突变发生的位置,恰好在新冠病毒的刺突蛋白上。关于刺突蛋白,这是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重要帮手,换句话说也是疫苗和疗法针对的目标。因此D614G突变或许会引起,刺突蛋白的变化,从而改变刺突蛋白的结构、性质等特征,因此值得研究人员深入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而来一个问题,D614G突变会给病毒带来什么?在文章中研究人员用体外感染实验,计算发现病毒载量出现变化,D614G突变体病毒载量更高,其它团队也在人肺上皮细胞等中,发现D614G突变的感染能力增强,虽然存在这样的客观事实,但D614G突变会不会增强毒性,甚至增强病毒感染人的能力,还是一个未知数。毕竟不能只用病毒载量来衡量病情状况,因为在无症状感染者中也存在高滴度病毒,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既然产生D614G突变,那么对疫苗的研制会有影响吗?目前疫苗和疗法针对的目标区域,大多集中在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区域(RBD),而D614G并不在RBD区域,因此产生重大影响的可能性不大,此外D614G突变也不影响病毒的核酸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如果感到一点点收获,欢迎点击关注“幻世魔王”留言互动,我在评论区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