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是主要参与者,却又都是战败国。德国本身实力不弱,因为队友太弱,经常面临多线多战的情况。二战后,德国的国土缩减超过了百分之二十,只剩下35万多一点的领土。德国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的打呢?

首先,德国人觉得自己吃亏了。德国最大的问题就是长期分裂。在英法开启海外殖民之路的时候,德国还处于分裂状态。而德国统一的时候,英法等国已经把世界上的好地方瓜分的差不多了。这是同样出身日耳曼民族的德国受不了的。他们和同属古德意志的奥地利人结盟,希望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秩序。但是德国人盟友实在太少,拿的出手的也不多,一战最终战败。战胜国英法逼迫德国签订近乎苛刻的《凡尔赛条约》成为德国人发动二战的导火索。希特勒等人正是借助鼓吹《凡尔赛条约》对德国不公平来刺激德国人复仇。两次世界大战都会德国人觉得自己吃亏,想复仇有很大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大国梦与地理位置缺陷的影响。英国是岛国,法国三面临海。而德国虽然紧邻北海和波罗的海 ,但距离大洋太远,且波罗的海实际上是一个接近封闭的海域。近代以来的大国,都是海洋强国(除了沙俄,但沙俄海洋面积也不小),而德国则是一个弱海权国家。德国人天然有日耳曼民族的优越感,他们也觉得应该和英法是一个层次的。而德国的海洋形势实际上很容易被英法等国锁死在内陆。德国想成为大国,必须通过扩张,不断扩大海岸线,让自己的海洋权益越来越大。战争是德国改变地理缺陷的唯一方法。

第三,普鲁士的好战基因。从德国分裂的时候,普鲁士就以好战闻名,普鲁士的宰相俾斯麦提出著名的铁血政策,把普鲁士人的好战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实际上,历史上的普鲁士军队主要由容克贵族构成。这个贵族特别重视战功,想取得爵位出人头地就必须有好的军功。这种贵族培养方式逐步形成了普鲁士人好战的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决策者思维决定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虽然也喜欢使用武力。但很重视利用外交关系平衡欧洲列强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避免两线作战被夹击。而德国两次世界大战都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俾斯麦的思路能够被德皇和周边的人采纳,德国就不会同时和那么多欧洲强国树敌。尤其在大陆上同时面对法国和俄国两个强敌。德皇威廉二世上台后,认为德国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过分自信,让德国的对手陷入了两线作战。而二战德国能够扩大战争规模,完全是英法绥靖政策引起的。而发动全面战争,完全德国错误的估计形势,同时面对英法、苏联还有已经崛起的美国等大国。随着二战的进行,德国战败已经成为定局。

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作为战争的发动国之一的德国受到了伤害。现在的德国已经彻底战争影响,走和平发展之路,成为欧洲乃至世界上的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