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岭南文化时报》上曾登过王小波的一句自白:“我这人老远一看不是好人,走近了还是好人。”

小眼睛厚嘴唇,一米九的大个,狂草一样的头发,远看粗粝、不修边幅,走近了才能发现他的好和有趣。

他的书也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1952年王小波出生于北京,在男孩子中,王小波排行第二,所以他的小说里总有个叫王二的主人公。

王小波从小异于常人,不是因为他聪慧,而是他长了一个大头。也不是因为他天生福相,而是患了严重的软骨病。于是他从小吃钙片,吃了好多年,楞吃出一个梁山好汉的大块头。

王小波的不同,还在于他的呆萌,小时候他有个外号叫“傻波子”。

左二:王小波

童年的王小波,时常蹲在篱笆旁朝外边看,一看就是一个多小时;走路时抬头看天,常常会把脚给崴了.....闭耳塞听,傻乎乎的,以至于老师对王小波的脑子是否正常,产生了的怀疑。

不过哥哥王小平认为,王小波是大智若愚,从小就有一颗“文艺的丹心”。

02.

1968年,王小波16岁,他又特立独行了一把。不顾家人反对,他坚持去云南插队。

乡下的日子很苦,王小波却能苦中作乐,这与他天生浪漫的情怀分不开,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也给了他很多灵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他养了一只猪。这只猪也异于常猪。

它“两眼炯炯有光”,“像山羊般敏捷”,吃饱了没事做,就跳到房顶晒太阳。它的本事是模仿各种发音,学汽车叫、学拖拉机叫、学汽笛叫,惟妙惟肖。

工作组的人听到它的汽笛声,以为是下班铃响了,结果提前一个半小时,就乐颠颠地都走光了。

这还了得!这只猪很快就被“上面”定性为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坚决铲除。很快两支歼灭小组成立,一支“火枪”队,一支“手枪"队,分两路包抄剿猪。

结果此猪竟然豪迈的立于两队之中,任凭狗咬、人叫岿然不动。因为哪一方开火都会伤及对面的另一方队友。

剑拔弩张之际,这猪儿钻到一个空子,像鱼雷一样撞出去,潇洒至极,谁也没能逮住它。

“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

看到这,我会心一笑。王小波就是有这种力量,幽默中尽显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

03.

回北京后,王小波进了街道工厂。1977年,恢复高考,他考入了人民大学经贸系。

后来他学计算机、学编程,赴美国学习,再回北大任教,他的生活一直游离于文学之外。

但有一股原始的欲望始终驱使着他,使他认定写小说才是自己的宿命:

“我相信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

1992年,年届40的王小波辞掉工作,成为自由撰稿人,同时也面临着没钱的考验。

无论何时,搞纯文学,都不赚钱。“随时要面临饿死的可能。”

一位意大利记者曾采访王小波:“要成为一个作家,得具备什么素质?”王小波答:“维持生活。”

他也曾经感慨,如果要写墓志铭:会在“活过,爱过,写过”后面再加一句“书都卖掉了。”

但他也认定:“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这句话和高晓松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很相似,其实王小波才是诗意人生的鼻祖,而高晓松也不止一次表达过对王小波的喜爱:

“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王小波是可以和卡夫卡媲美的。”

04.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过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
——王小波《黄金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其实并没有发生爱情。但这不妨碍王二和陈清扬石破天惊的故事。

这是一个美丽的想象,对于陈清扬是,对于王小波也是。王二蒙昧、迟钝,21岁的他,还没有能力理解成熟女性。

而王小波,用这本写了十几年的书,“藐视常规,放肆地活过.....”后,也道出“人活在世上,就是为了忍受摧残,一直到死。想明了这一点,一切都能泰然处之。”

越是明白人性的人,越懂得怎么去爱。

王小波和李银河,两个互相认为颜值不高的人,爱成了一对神仙眷侣。

王小波从不吝啬自己的爱意: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
你的名字美极了。真的,单单你的名字就够我爱一世的了。
你要是愿意,我就永远爱你,你要是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我和你就好像两个小孩,围着一个神秘的果酱罐,一点一点地尝它,看看里面有多甜。

甚至别出心裁,把爱写在五线谱上:

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上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这样的浪漫,哪个女人能够抵挡?王小波去世23年后,李银河仍心心念念,经常在梦中念着他的名字醒来。

05.

自由、激情、汪洋恣肄,王小波活出了其他人的不能。

什么样的灵魂就要什么样的养料,越悲怆的时候我越想嬉皮。
人活在世界上,快乐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所以我只求它货真价实。

有趣,是王小波最打动人的。通透,是王小波最宝贵的。他像一股激流,教给我们思考的乐趣和生命的豁达。

很多大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才名声大噪。比如梵高,比如梭罗,王小波也是如此。

“小说很精彩,但现在不敢发。”由于内容太超前,王小波的书总是被打入地牢,难以见天日。

即使出版了,屡获大奖,因为没有正规渠道,仍是卖不动,只能在小圈子里疯传。

但是王小波没有放弃,依旧苦心孤诣、乐此不疲,即使经济上捉襟见肘。

1997年4月的一天,王小波一个人在郊区的工作室写作,突发心脏病,黯然离世。被发现时,他头抵着墙壁,墙上有牙齿的刮痕,地上有墙灰,看得出他用力挣扎过,他还有很多故事没有写......

王蒙说:“天妒英才”

麦家说:“如果让他多活10年,他也许会和鲁迅齐名。”

他一直游离在文学圈之外,却写出了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他没有加入作协,但他是一位真正的、纯粹的作家。

06.

为什么现代人不快乐?因为失掉了做人的味道。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这句话是王小波的最爱。

如何在“不可能自由”的现实中,找到和创造自由,是我们跟王小波最大的不同,也是我们不快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