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股东减完三股东减,三股东减完四股东减——牛市预期如此强烈,为什么第一创业的股东如此“不惜筹”?

在连续三个交易日放量大涨后,部分券商开始偃旗息鼓,唯独第一创业仍然涨停。截止7月7日收盘,第一创业报10.02元,4个交易日合计上涨41.52%。

然而就在第一创业二级市场预期火热之时,公司第二,第三大股东却相继成为投资者的“对手盘”。

7月6日,第一创业公告,公司第三大股东浙江航民集团将在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第一创业股份不超过3502.4万股,占第一创业总股本比例不超过1%。对于减持的理由,浙江航民集团表示套现后的资金将用于“主业升级、产业布局调整”,其与2019年第一次公告减持时如出一辙。

无独有偶,就在7月3日,第一创业第二大股东华熙昕宇宣布减持计划实施完毕,期间减持公司股份约2986万股,减持价格6.95元/股至7.44元/股,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份为0.85%。

从2019年5月第一创业上市股份解禁至今短短一年,第一创业已经发布22次减持类公告。公司重要股东华熙昕宇,航民集团,能兴控股合计七批次减持公司股票,合计减持数量4.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12%。更重要的是,在不断减持的过程中,首创集团却被动被拱上第一大股东的位置。

而此时,已然控股一张券商牌照,且为这家券商上市犯愁的首创集团,似乎正倍感焦虑。

第一创业“减持竞赛”,无人想做大股东?

第一创业二级市场的疯狂炒作,或许来自于减持带来的资本运作“臆想”。

根据Choice数据,若浙江航民集团全额减持完毕,第一创业的前三大股东将依次为北京首创集团,华熙昕宇和浙江航民集团,三者或分别持有第一创业总股本比例13.27%,11.56%和4.97%。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第一创业公告称,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华熙昕宇减持4126万股公司股份,减持比例1.18%。公告披露后,首创集团被动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虽然目前第一创业公告公司仍然不存在实控人,但这也是首创集团自2008年以来,首度再度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而被动成为第一大股东的后果是,首创集团再度面临”一参一控“监管要求的挑战。根据企查查数据,目前首创集团持有首创证券63%股权,为公司绝对控股股东。

公开招股书显示,第一创业的前身为1993年成立佛山证券。2006年开始,由于银证分离的大趋势,北京首创集团收购佛山证券,后公司更名第一创业证券,并将公司由佛山迁址至深圳。

2008年,第一创业完成一轮股权变更,首创集团向浙江航民集团出让13.81%的第一创业出资额,首创集团保留33.46%的出资比例,维持对公司相对控股的持股状态。

同年9月,第一创业完成了一轮大额增资扩股,北京女富商赵燕实际控制的华熙昕宇认购2.7亿注册资本增资,顺势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赵燕作为“京圈”著名女富豪,实际控制华熙国际投资集团,根据2020年披露的胡润富豪榜,赵燕全数身家超过280亿。有意思的是,赵燕曾因作为唯一一个投资兴建并运营2008年奥运会专用球馆——五棵松体育馆的民营企业掌门人而为资本圈所熟知。很多人也因此对赵燕的神秘背景感到好奇。

赵燕以生物医药学起家,华熙国际投资集团则以刚于2019年上市的“玻尿酸第一股”华熙生物作为公司旗舰平台。根据华熙国际投资集团介绍,公司主营业务为体育文化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这样一家集团企业在2008年选择参股一家券商,显得极为不自然。

而对于2008年第一创业易主赵燕的原因,业内人士分析,首创集团2008年正促动首创证券借壳ST前锋。由于集团公司对持有券商股权必须满足“一参一控”的监管要求,首创集团无奈邀请“红人”赵燕前来增资,稀释并取代自己成为第一大股东。

而华熙系虽然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却仅在第一创业保留两个董事会席位,其与首创集团派驻董事人员数量相当。

而赵燕自己似乎也将自己定义为“过客”。除上述减持公告外,赵燕的去意其实在三年前已然显现。

2017年8月,第一创业时任第一大股东华熙昕宇和第三大股东能兴控股公告因筹划资产重组而停牌,并称资产重组范围包含其持有的第一创业股权。此后2017年9月15日,有媒体报道称,京东金融拟收购第一创业证券24%的股份,作价约15亿美元。不过不久后,公司公告终止资产重组,并意为深长地回复媒体报道称“不存在京东金融洽购第一创业24%股份”的情形。

时至今日,首创证券借壳十年后仍无后文,壳资源ST前锋被北汽蓝谷“截胡”。而在第一创业这边,首创集团再度被“确立”第一大股东,“一参一控”监管要求再次遭到拷问,这让第一创业的易主可能再次提高。

第一创业或非“牛市”下首选

另一方面,股东的减持无疑反映了其对公司业绩的“不自信”。在牛市将至的当下,这样的减持显得极为“不自然”。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第一创业的业务结构,导致公司很难受益于“牛市”的到来。

公开资料显示,第一创业自2017年起确定了以固定收益+资产管理业务为基本盘的业务结构。其中券商母公司主要以传统券商业务与特色固定收益自营交易为主,子公司创金合信,一创投资分管公私募业务,一创投行则主要聚焦债券承销业务。

第一创业2019年年报显示,2019年公司资管业务实现营收8.5亿,同比增长43%;占营收比例最高,达33%;固定收益业务实现收入4.30亿元,占营收比例达16.65%,排名第二。

自营固收与资管业务“一鱼双吃”,第一创业以固收为核心能力的业务模式似乎“很美好”。然而在权益市场急速升温的当下,以固收为主的第一创业似乎面临些许“逆风”。

根据公司披露的今年5月财务数据显示,第一创业母公司5月营业收入-582万元,净利润-3585万元,疑似因5月债市大幅调整引发自营盘亏损所致。

而从资管业务的结构来看,虽然子公司创金合信手持公募牌照,但公司业务却纯靠“私募”。

根据第一创业2019年年报,创金合信2019年全年实现收入4.257亿,实现净利润6722万,较去年同期增近4倍。但从业务结构上来看,创金合信仍然以机构委外和通道业务为主,主动管理业务和权益资产管理成绩乏善可陈。

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止2019年年底,创金合信基金管理规模月均达到3413亿,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二,远高于博时,华夏,易方达等老牌基金公司。

根据创金合信公开基金公告,公司86只存续基金合计管理规模287.56亿元,不到私募管理规模的十分之一,其中的全效基金净资产(基金全效净资产即全额收取1.5%管理费的基金资产)只有81亿,偏股混基和股票基金合计全效净资产仅为40亿,其仅为私募资产管理总额的1.17%。

上述现象表现出来的实质是,创金合信以大型机构委外托管业务为核心业务导向,如根据创金合信2019年基金年报,公司存续最大规模的债券基金——创金合信尊享纯债债券型单一持有人比例高达99%,即该基金资产几乎完全为机构委外资金;同时创金合信旗下创金合信尊盈纯债竟然一年亏损16.78%,盖因某单一投资者大额赎回导致基金管理费用淹没年度收益,致使个别投资者权益受损。

随着银行,保险自主理财,资管子公司的兴起,机构委外业务前景似乎不怎么明朗。第一创业的机构业务是否能如往年般快速成长,主动管理能力是否能够提升,成为了第一创业接下去最为关注的“心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