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人物林亦桥 编辑钟十五

7月7日全国高考日,有1071万人走进考场。就在三天前,2020年体考生左梓琛已查到了自己的体育单招文化考试成绩。

“这只能算不拖后腿的文化成绩。”加上6月体育专项分,左梓琛的综合分数算下来是82.98分,超过了他今年要报考的西南大学游泳单招去年的最高分80分。

但左梓琛没有十足把握,觉得自己是擦边过了安全线。因疫情,更多的学生会选择西南大学这样相对稳妥的学校。今年的报录比会更激烈。

3个月之前,他因疫情找不到泳池练习,只能在家乡的湖里独自练习了2个月的蛙泳。“每一天感觉都很煎熬,我怕我到最后不想游。”直到4月回到学校恢复训练后很长时间,一直难以突破1分14秒。

这一届的体考生受疫情影响,远非往届可比。同报考单招的高三复读生潘墨睿,同样因疫情找不到泳池,只好借用朋友的健身室里的器械,来保持锻炼的节奏。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体育单招报名4.2万名考生,而体育单招各院校录取总人数约15750人,报录比在37.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体育单招报名4.2万名考生,报录比约37.5%。图/网络

没有可以练习的游泳池

三月初,涪江湖的水很浑浊,潜下水后完全看不清前方,水流的阻力比室内的标准游泳池要大。在水下,左梓琛脑子里一片空白,只能坚持往前游。

“今年已经是第二年了,没有后路。”左梓琛是绵阳中学的高三体考复读生,这是他备战高考的第二年。2019年,他因估错成绩,1分之差无缘北京体育大学。

左梓琛具有一级运动员资格,走的是体考生的单招路子,但它像条独木桥,如果一开始选错,就没有回头路可走。

对体育生而言,如果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除非运气极好被没完成招生计划的第二志愿学校录取,否则只有复读。2019年游泳类体考生全国录取率不到50%。

如果没有疫情,结合他去年的游泳专项成绩,他今年报考的第一志愿是浙江大学,第二志愿是中南大学。

3月初,全国疫情防控措施依然很严格,很多游泳健身场所被封闭。在绵阳的左梓琛没有找到泳池。偶然在全国游泳体考生的群里听到有人说,实在不行就去河里游。于是,左梓琛通过冬泳协会的大叔,在涪江湖里找到一块漩涡少的公开水域练习。

三月的绵阳气温只有十几度,水温则更低。下午三点以后下水,水温仍冷得刺骨。在涪江湖练习的第一天,左梓琛只游了十多分钟,回到岸上四肢已经冻红。

3月初,左梓琛在涪江湖练习。图/受访者提供

此时,体考生潘墨睿也两个多月没有下水练习了。他也是一名体考复读生,去年以3分之差与第一志愿的成都体育学院失之交臂。

疫情以前,潘墨睿每天在泳池里要待6个小时。姿势不对,会有额外的训练。如果没有到边就转身,教练会让潘墨睿再游40圈。他称,罚圈可以让自己肌肉的形成记忆。

疫情期间,他联系过好几个泳池,询问对方能否借用一下泳池。对方都回复“不行”,只有等到市场监管部门允许才能开放,若擅自开业会被处罚的

1月10日是潘墨睿在疫情前最后一次下水训练,此时他已达到1分04秒的成绩,符合他对自己专业课的规划。按计划,过完年就从绵阳到北京参加文化课的训练。

报考体育院校的单招体考生,除了考核游泳专项成绩外,还要考语数外三门主课外加一门政治课。此外体考生还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员,类似高校的自主招生。而单招则相当于普通高考的提前批录取。

直到武汉封城之后,四川有确诊病例后,开学时间被一再推迟,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游泳练习不能停。最后,潘墨睿只能借用朋友的健身室,只能靠练器械保持锻炼的节奏,“如果停止运动,脂肪就会堆积。”。

不过,“健身房里的器械练习主要是锻炼力量,和游泳练习的目的完全不同。”潘墨睿称。

煎熬的独自练习

每次下水前,左梓琛要在附近的公园跑上20分钟热身,下水还会背着浮板。 三月选择在公开的水域练习,他最担心的是水温太低自己会抽筋发生意外。

“在涪江河里游泳不能追求量,只能保持水感。”对游泳类体考生来说,一周没有下水训练,第二周在下水就感觉游不动。只有保持练习才能对水的阻力控制感越好。

因水温太低,一开始前两天,左梓琛只能在水下待十分钟,之后每天坚持就可以慢慢适应了。到最后,左梓琛在水下的时间能慢慢维持在半小时到四十分钟。

再复读一年,复读生的体力不会有明显下降,最大的不确定是招考要求的变化。

2020年,体育对游泳体考生的考核从50米改为100米。此前潘墨睿和左梓琛都是游50米短距离的,考核标准的更改意味着他们在整个游程耐力上有提高。左梓琛记得,“自己第一次游100米,第一个50米和第二个50米时间差了7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多数院校对游泳体考生的考核从50米改为100米。图/网络

3月1日填报单招志愿时,他将原先的浙江大学第一志愿,改为西南大学。这原本是他“备选的备选”,

浙江大学今年游泳100米男生只招4个学生。因一直不能训练,出于求稳心态,左梓琛选择有13个100米男生游泳招生名额的西南大学。

四月中旬,潘墨睿打电话问游泳馆得知对方复工的消息。游泳馆复业,来游泳的人不在少数。50米的标池,差不多每天都挤着十五个来健身的大叔。

比起感染风险,潘墨睿更担心游泳成绩退化。刚恢复下水的时候,游一个来回也觉得喘。游完之后,感觉四肢的酸痛感特别明显,速度也比疫情前慢。“有一些肌肉群因为很久没有运动,耐乳酸也不好。”直到游了一个星期左右,才开始把状恢复到疫情前。

没有计时,没有教练教调整恢复,潘墨睿只能继续游。按照以往四月正是单招的专项测试时间,但此时开考时间还没有确定。单招考试延期到多久,也没有明确的通知。以前在俱乐部奔着确切的目标训练,结束后能睡得比较踏实。

“那段时间不能有一点放松,每天都要继续练习,不知道还可以练多久,又害怕这样的练习还要持续很长时间。”等待开考,独自练习的日子里,潘墨睿感到很烦躁,即使大量训练之后也没有疲倦感。

左梓琛也有同样的感受。“每一天感觉都很煎熬,我怕我到最后不想游。”他想早一点考完早一点结束。

没有热身环节的开考

四月,绵阳的毕业班学生开始复课。体考生除要适应文化课的复习节奏变化,还要适应放缓的游泳速度。

左梓琛刚回学校,在泳池里游了第一次泳,但100米成绩只有1分14秒。这比他两年前开始正规的游泳训练时的百米成绩还慢了3秒。

而100米蛙泳项目里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成绩是1分10秒,折合分数是91分,而1分13秒折算成绩就在85分左右。一秒之差带来的专业课分数变化,意味着能否考上大学的差异。这段时间,左梓琛的心情都比较低落。

在西南大学的报考群里,左梓琛也感受到了很大的竞争压力。最初进群,考生大约只有20个,而在3月填报完单招志愿以后,群成员数量扩充到40多人,而游泳单项大约每年有九百多名考生,“这应该是很激烈的报录比了”。

“以往因为高水平(运动员)需要到报考院校测试,开考时间可能会有冲突,所以无法报单招考试。今年和单招共用同一个成绩,填报报单招学校志愿的人也增加了。”

疫情除了影响学生的志愿填报心态,还改变了考试的规则。为疫情防控减少考生流动,今年的体育单招、高水平运动员统一使用单招体育专项考试的成绩。

6月16日至17日,全国除北京和湖北考生外,其余考生需携带开考前7天的核酸检测报告在成都参加考试。左梓琛和潘墨睿也在其中。

为减少人员聚集,今年的考生在游泳测试前没热身环节。图/网络

为减少人员聚集,今年的考生在游泳测试前没热身环节。

成都考场设在四川体育职业学院,但只有一个泳池。因疫情防控需要,分省市、分时段进行。为减少人员聚集,今年的考生在游泳测试前没热身环节。

进入考场后,换好衣服体考生就按照次序一组一组的考试。而且疫情防控,每一组的考试的时间间隔比较长,而准备活动其实是做完之后在40分钟之内才有效果。其次是为了减少阻力提速,游泳运动员的泳裤很紧,穿上泳裤以后也不太方便做准备活动。

所以进考场检录以后,潘墨睿就一直在做准备活动。等下水游完后知道了自己的成绩,1分06秒,相比去年减少了0.2秒,但核算体育成绩比之前高了。而左梓琛最终成绩1分10秒核算下来有91分,他认为在同一组考试的考生里,自己的速度相对来说算快的。

但他们当时并无把握,最终能否被报考的第一院校录取。这还要看他们的文化课成绩,尽管后者的录取权重仅占3成。就在单招游泳专项考试的10天前,他们俩刚完成四门文化课考试。

全国体育单招文化考试成绩要等到7月4日才能公布。在最终出分、录取以前,左梓琛和潘墨睿感觉自己的等待,就像在过山车上高低起伏。每天网络上,周围长辈朋友都会抛出关于疫情影响录取的判断,有好有坏。

17天后,一万多名考生挤进查分网站,导致查分系统迟迟无法显示成绩。为了尽早查询到分数,体考生之间互相帮查成绩。四小时后,潘墨睿和左梓琛从各自朋友那里得知了自己的成绩。

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他们三年零七个月的备考生活终于可以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