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当朝时代,由于制度的腐败让中国经济、文化、发展整整落后几十年。中国形象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个落后大国,空虚地表并无建筑,显得格外苍白,但是中国海军的形象始终是外人刮目相看的亮点。

无论是清政府时代还是现代科技强国,中国海军一直都是昂首挺胸的带头人。说到中国海军最早应该是起源于北洋水师,中国海军这支军队真的不容小觑,当时在国际上赫赫有名。外国侵略中国曾出动过航母和战舰,但都被中国这支海军打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中国海军的战功满满,但随着时间蜕变和科技发展,这支军队也逐步退化。然而,一场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使这支海军全军覆没。这其中就包含着中国海军历程告一段落,所有的海军将士都要面临被迫回家的现状。

其中,返潜回家乡的就有这样一个人,父母因战争而丧命,妻子因重病不幸去世。回到家乡的他只剩下一双儿女,他就是海军一员萨镇冰。其实,这样的情况大多数士兵都会遇到,但是如果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就不会那么诧异了。

一、从士兵到副将

萨镇冰,1859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听闻祖父曾是蒙古族大将,后来得到元世祖忽必烈重用。1859年,刚刚十岁的萨镇冰通过考试顺利进入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当时只是学堂,不是现在的大学。

因学习刻苦努力,得到老师的认可,在就读期间他结识了严复,邓世昌等人。学习四年后,萨镇冰以优异成绩得到全校第一并顺利毕业。短短实习后,他被分配到"海东云"战舰担任见习二副。当时的他只有十几岁,实习就担任二副,可以想象当时的他驾船技术是多么熟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因萨镇冰第一次在海上练习驾船,不免会有晕船现象。好在天资聪慧的他在短时间内就学会了如何摆脱晕船,如何进行海上作战,以及如何瞄准开炮等工作。这都是他作为新人的第一道关卡。

萨镇冰的第一次海上作战是在1874年,据后人记载:"萨司令当时指挥得当,歼灭海匪数百名,窝点被端不说,还确保舰上人员无一伤亡。"初次作战,鉴于任务圆满,舰长给兵记了大功并且正式命名他为"二副"。其实,这才是刚刚开始,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让人眼前一亮,开始成为海上的"天才少年"。

撒战

1875年的冬天,萨镇冰被调遣"杨武"舰队担任少尉。"杨武"舰是中国海上作战最大的战舰,可承载数百名士兵,几经周折后他训练的士兵基本都能熟练驾船航行了。能够当上这艘战舰的带头人确实值得骄傲。

然而,最让萨镇冰兴奋的是,这艘舰上遇见了同窗挚友严复,最幸运的是赶上了代表大清朝出国访问的美差。1894年,萨镇冰被任命为"杨武"舰舰长,此时军衔已经是副将,被调任北洋海军训练精英部队。

二、甲午战争迫使英雄重现

由于中日关系的破碎,关系愈加紧张,几乎不到一周时间能收到好几次军情。当时的"老佛爷"也忙于庆祝六十大寿,所以清政府的筹备资金被老佛爷抽走一大半,只剩下小半资金用于抵抗日军。日本海军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后,由于中国海军没有好的装备和炮弹,导致清军节节败退。

1895年的3月初,威海战役打响,萨镇冰作为副将奉命增援渤海。日军因装备优良的优势打出了一次又一次的高潮,萨镇冰率兵抵抗十多天最终坚持不住,清军的大势已去。显然,他们的坚守并不能挽回什么,萨镇冰不甘心,但没有任何办法。

和萨镇冰有赤子之心的丁汝昌宁死不投降,再加上李鸿章的避战求和策略,使丁汝昌逼上绝路,最终选择自杀殉国。威海战役让北洋海军几乎全军覆没,这也是象征着洋务运动的失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让同窗好友邓世昌、刘步蟾都以身殉国,兵最后也带领残余部队回到大陆。他和同一批高级军官都想过以身殉国,誓死保卫祖国大好河山,但是最终坚持活下来,因为萨镇冰说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撒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历经甲午中日战争后,他们并没有放弃中国现状,也没有随波逐流的苟活。他们把重振旗鼓的口号喊得异常响亮,保留了民国时期的海军建设,将耻辱深深的刻印在中国海军的魂魄里,永不忘记。

三、喜极而泣、老泪纵横

自战争失败后,萨镇冰选择回到大陆担任炮台总台指挥,此时的他已经年入半百,同时被当政袁世凯任命为海军大臣,担任北洋政府海军总司令。解放战争以后,萨镇冰没有选择去台湾享福,而是留在大陆,并带动身边好友留住军事人才,建国以后,他担任中国政协委员。

然而,武昌起义打破了安定。当时,面对人民群众和国家军事需要,萨镇冰还是带领海军抵抗侵略者,这其中也面临着清政府的摇摇欲坠,萨镇冰对清政府格外失望。最终选择了一条中间道路,称重病留在上海。好在好消息的传来让司令赢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1950年的10月,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得志愿军不得不打入汉城并取得阶段性胜利。萨镇冰从未想过几十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是因朝鲜开始,当时惨败的北洋政府现在却是胜利,想到这里,司令老泪纵横。好友的以身殉国时刻提醒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了中国海军事业,司令多次考察精英部队并提出意见,之后无论是朝政怎么变化,萨镇冰都奋力抗战,为前线战士做出贡献。

老人在1952年病逝,生于福州死于福州。生前老人的财产已经全部捐献给了政府,非常幸运的是,老人将一生历程谱写战争篇章,亲眼见证了北洋军队的开端、发展、破碎、重建、到壮大。清政府灭亡到新中国成立,日本的战败投降,他的一生中充满了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