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过后,将近三伏,一日热三分。

小暑过后大约10天就会入伏,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阶段。

天气温宿,由干热转为闷热,做好防暑工作至关重要。

中医讲“冬病夏治”,小暑时节,是养生关键期,也是一个重要节点。

伏天将至,养护身体,能够平安度过夏季,还能为一整年身体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今日小暑,养生谨记:“吃三果”“做四事”,少生病、更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暑来临,伏天将至!“吃三果”“做四事”,助你度过“夏四关”

“夏四关”

湿热关

夏季多暑多湿,人们经常感觉头重脑疼,郁闷,倦怠,胸闷,食欲不振等。

对于体质湿热人群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并且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容易导致身体生病。

湿热体质的人群,最明显的就是出现便秘情况,而且大便气味非常臭。

养阳关

夏季重在养阳,而暑天容易伤阳气,出现元气不足,机体功能降低。

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出汗过多,水分得不到及时补充,人就容易伤津脱液。

免疫力一旦降低,感冒,肠胃疾病也会随之暴躁,此时更容易损害健康。

夏季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会慢慢下降,夏季养生一定要养阳气,以防冬天阳气不足,身体易患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睡眠关

夏季特点是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很多人晚上休息不好,就容易感觉浑身无力。

长期睡眠不好会导致体内肾上腺激素升高,使血压飙升,诱发血管疾病。

中医讲“阴阳失衡”,也会导致血管受到损伤,身体患病几率增加。

情绪关

天气闷热,情绪易受波动,容易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绞痛、心力衰竭等疾病。

切记,中风在夏天的发病率也相当高,多数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在这个季节发作。

情绪波动过大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哮喘等等。

所以在炎热的夏季,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保持愉快心情,有益身体健康,少生病。

“吃三果”

夏季的性当然不能错过,杏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能够间接补充维生素A,因为6个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变成一个维生素A。

杏,还含有钙、钾等微量元素,每100 克杏肉中,钙含量高达200mg。

夏季炎热,人们流汗比较多,很容易导致钾元素流失,多吃些杏可以补充钾元素。

杏全身都是宝,杏肉可以补充营养素,而杏仁则可以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荔枝

荔枝的上市时间非常短,但营养素含量非常突出,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精氨酸、色氨酸等营养成分。

夏季天气闷热,人们晚上容易睡不踏实,科学研究发现,吃荔枝可以改善睡眠不良等症状。

但荔枝含糖量比较高,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以免血糖不稳定。

桃子

桃子是养人的水果,经常食用能够为身体补充多种维生素以及矿物质。

桃子含有有机酸,膳食纤维等非常丰富,每天吃一个桃子可以帮助分解肠道中食物,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

夏季,桃子属于时令水果,所以多吃些桃子,更有益健康预防疾病。

“做四事”

晚睡早起,适当午休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适合晚睡早起顺应天地旺盛之阳气,晚睡不代表熬夜,在11点之前进入睡眠状态,保证6~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中午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休息30分钟到一个小时补充精力,让下午的工作效率更高。但是在睡觉时不要长期吹空调,以免引发感冒。

少动、多静

中医认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节,宜“少动多静”。

少动并非不动,可以在晨起或者傍晚时间段进行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太极拳,慢跑,瑜伽等等,让身体微微出汗,切记避免大汗淋漓。

出汗过多会导致体内阴阳平衡失调,耗损体内阳气,尤其是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人群,大量出汗,更容易导致血液浓度上升,增加患病风险。

多喝温水,少喝饮料

很多人认为夏季天气炎热,喝水一定要喝冰凉的,这样才能结束,其实你这样的做法大错特错。

天气炎热,体内阳气在体表冰凉的水进入体内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胃失调,出现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等表现。

有人口渴不喜欢喝白开水,而是选择用饮料代替水分摄入,这样会导致身体缺水更加严重,还会损害脾胃健康,增加患慢性疾病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饮食节制,清淡为主

夏季天气炎热,饮食应该以清淡为主,最好保持七八分饱,以免脾胃受损。

因为在夏季之后是肠胃疾病多发的季节饮食应该节制,避免吃撑,以免导致脾胃受损,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不适感。

夏季饮食也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少吃辛辣刺激生冷寒凉的食物,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让肠胃功能更加强大,身体健康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