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六月节。”

暑,热也。小暑即为“小热”。

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过后,将近三伏,一日热三分,“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但接下来的天气会越来越闷热、越来越潮湿。

中医上讲“冬病夏治”,尤其在三伏天内,这期间一定要养好身体。

小暑节气,近三伏,吃“3宝”:

中医上认为,“五季”除了春、夏、秋、冬外,小暑到立秋之间,称为“长夏”。

这期间,阳热下降,水气上升,湿邪易困脾胃,所以,这期间,饮食上,宜清热解暑、健脾利湿。

1,藕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熟食,是夏季常见的一种菜。

藕,有清热、养血、除烦的作用,可将鲜藕切成片,加入点小葱清炒,味道爽口,还有降暑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红豆

红豆,性平,富含铁,具有理气、通经的作用,非常适合女性食用。

红豆可入汤、入粥或做成消暑甜品,有增加食欲的作用。

中医认为“红色入心”,吃些红豆,能清心火,还能补心血。

3,绿豆芽

绿豆芽热量低,水分和纤维素含量比较高,有促进肠道蠕动作用,从而促进排便。

另外,绿豆芽,有清热解暑、利尿除湿的作用。

小暑节气,近三伏,喝“3茶”:

“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这时,养心很重要。

1,莲子心茶

莲子心,具有清心去热、消暑除烦,缓解心情烦闷之功效,非常适合夏季饮用。

莲子心,味苦,性寒,泡水喝,睡前饮用,还有养生安神的作用。

提醒,怕冷、大便稀溏的人最好不要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山楂荷叶茶

中医认为,“夏天属心,长夏归脾”,宜养心健脾。

将山楂和荷叶按2:1比例搭配在一起,泡水喝,有降脂的作用,非常适合夏季中,心脾两虚、淤血阻络的人饮用。

3,姜茶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老医生开药方”。

夏季,宜喝姜茶,用茶叶少许,生姜几片,去皮水煎,饭后饮用,可发汗解表、温肺止咳的作用。

生姜,性温,能温经散寒,暖胃暖宫,对女性经期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小暑节气,近三伏,做好4件事:

1,晚睡早起,中午小憩

中医认为,夏季养生,适合晚睡早起,以应天地旺盛之阳气。

切记,晚睡不代表是熬夜,最好在23点半之前进入睡眠状态,保证6-8个小时的睡眠。

到了中午,可以小憩30分钟左右,利于补充精力,让下午的状态更好。

提醒,睡觉时,最好不要开着空调,更不要风扇直吹,容易引起感冒、中风等病。

2,“少动多静”,避免剧烈运动

中医认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节,这时,宜“少动多静”。

“少动”不是“不动”,可在晚上时段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微微出汗就行,切忌大汗淋漓。

出汗过多,会使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易耗损阳气。

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更应避免出汗多,以免血液浓稠度增加,加重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多喝温水,少喝饮料

很多人认为,夏季很热,喝水一定要喝冰凉的,这样才能解暑。

实际上,天气热,体内阳气在体表,冰凉的水进入体内,会损伤脾胃,导致脾失健运,易出现食欲不振、无精打采等表现。

另外,还有些人渴了喝饮料,实际上,饮料不但不能解渴,还会使体内缺水更多。

最好是多喝温水,尤其是中老年人,应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

喝温水,能及时补充水分,还利于养脾胃。

4,饮食节制,清淡芳香

《黄帝内经》记载“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简单说,饮食上吃得太多了,会损伤肠胃。

尤其小暑后,进入夏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饮食上应节制一些,避免吃得过饱,以免损伤脾胃,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不适。

夏季饮食以清淡芳香为主,清淡易于消化,芳香可刺激食欲,如冬菇、南瓜、鸭肉等。

还可适量吃些葱、姜、蒜、醋等,健脾开胃,杀菌防病。

夏季,胃口差的人,以营养丰富为主,可吃些应季蔬果、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小结:小暑时节,天气炎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切勿沾凉,保护好体内阳气,不易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