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难免注意到李纨,她在诗社,评诗论词,当仁不让;与自己无关的家事,善于藏拙,不露锋芒;她青春丧偶,备受冷落,却活得风生水起,跻身十二金钗之中,一点也不逊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她评诗论词,是最优秀的评论家

第四章,作者对她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说她父亲是国子监祭酒,只让她读《列女传》之类的书,让她认得几个字而已;"她青春丧偶,虽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让人以为 ,她虽然正是锦绣年华,又居富贵风流之家,不过比死人多一口气,是贾府一个行走的贞节牌坊,着实冷清得让人吃惊。

然而,在探春兴冲冲地准备起诗社时,李纨的反应却十分热情。她一进门,便说:"雅的紧!要起诗社,我自荐我掌坛.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的.我想了一想,我又不会作诗,瞎乱些什么,因而也忘了,就没有说得.既是三妹妹高兴,我就帮你作兴起来。"

看这样子,感觉起个诗社,她比大观园里姑娘们更热情。她毫不客气地自荐掌坛,说自己原也有这个意思;第一个先给自己定了别号,封宝钗做"蘅芜君";又要让大家在她的地盘上做诗,说自己也要清雅起来。还给诗社定了规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作派,分明就是一个青春萌动的年轻女子, 带着对生活美好的渴望,在春天万木复苏,花红柳绿之际,想表述她的思想,她的看法。探春有此雅兴,她正好借花献佛,顺手推舟,看起来是成全了探春和一众姊妹,却实在是尽了李纨的兴头。

众才女写出诗来,李纨拿起来欣赏,毫不犹豫地定了高下。"若论风流别致,自是潇湘妃子,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这完全说明,她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见识绝不低于众才女。转瞬之间,让众人口服心服。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之后,李纨论起众才女的菊花诗来头头是道。她说林黛玉的诗,"巧的好,不露堆砌生硬";她虽自谦不会写诗填词,但论起诗词来,却不遑多让,绝对称得上大观园里最优秀的评论家。

这样的人才,哪里是无见无闻?她只是缺少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而已;这样的人才,又何曾与槁木死灰有半点关系?她只不过像传说中那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的鸟儿一样,藏起了自己的才华。而一旦机会到来,她定会做出惊人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她有不输于王熙凤的管家之才

人都说,李纨这个寡妇奶奶,是个大菩萨,不管事,也管不住人。但细细读来,才知这不过是世人对她的误解。

探春没有管家之时,那些下人,觉得探春不过是个未出闺阁的青年小姐,素日也最平和恬淡,因此都不在意。而当探春真正施展出自己过人的才华之后,众人才觉得自己白长了一双富贵眼,看得见钱财阿堵物,看不见探春的气度与决断。

李纨也一样。她在诗社做掌坛,言语之间,杀伐决断,毫不犹豫。宝玉对她的评论有不同意见,她直接怼了回去,说"原是依我评论,不与你们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有决断江山之利落,无优柔寡断之嫌疑。

她让迎春和惜春一起在诗社管些杂事,不冷落这两个并不擅长写诗的小姑子,完美地照顾好各人的情绪,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实足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她与探春一起理家时,对于下人殁了赏多少银子这事,其实很清楚。袭人的妈死了,赏了多少,她顺口就说出来了。对于家中之事,完全门儿清。

她只是碍于探春的面子,又明白自己的处境,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罢了。所以,才想了一想,说出依照袭人的例子,赏四十两这样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多年媳妇,冷眼旁观,明白王夫人只不过让她代管几天,回头还是要交给王熙凤的。所以,她只想明哲保身,护着自己尚德不尚才的名声,犯不上去做得罪人的事,只要在这一个月内做个太平管事,顺顺当当地过去就行了。

书中明着写探春的才干,其实暗着也写李纨的优秀。下人评论说:"刚刚倒了一个'巡海夜叉',又添了三个'镇山太岁',越性连夜里偷着吃酒顽的工夫都没了。"探春、宝钗之才,众所周知,李纨能与她们相提并论,自然是旗鼓相当。她的才华,正如《菜根谭》所说:"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她也并非不想管,史湘云请螃蟹宴,她拉着平儿不放,在平儿身上摸,初初当她寡妇寂寞,细看才知道,摸的是平儿身上的钥匙。她还打趣平儿:"要紧自己东西怕人偷了去, 却带在身上"。并夸赞了平儿几句,说平儿是王熙凤的一把总钥匙。来来去去,着眼点无非是贾府的钥匙。

这才是酒后吐真言,片语露真心。她也想把自己一身才华在众人面前展露,只是,贾府豪门大户,规矩繁多;她又是寡妇,不得婆婆喜爱;受身份所累,不好张扬,才不得不避重就轻,退而求其次。把她杀伐决断的锐气,生生埋葬在菩萨厚恩的表相下。

若真有一日,她掌管贾府中馈,相信众人也会看清,她菩萨表相的背后,有不输于王熙凤的才华与心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 她是贾母口中寡妇失业的可怜人

李纨是贾家二房的长媳,结婚不久,丈夫便撒手人寰,丢下她和儿子。生活上,贾母和王夫人说她寡妇失业的,可怜,给园子地,又取租子,年终又能分上上份的年例,怎么也过得丰衣足食,滋滋润润的。

但贾家虽然枝脉繁盛,人口众多,真正关心她二人生活的并不多。

王夫人身为她的婆婆,表面上,对她并无苛责之语,却也无关心之意。王夫人对孙子的关心,也仅仅限于把孙子的奶娘撵走。

贾府众姐妹,一众未出闺阁的女子,未经世事,也没法理解她痛失枕边人的苦楚。或者虽有理解,也不便去安慰她。

而王熙凤,却对她不是一般的羡慕嫉妒恨。那一回,她领着姊妹一起去找王熙凤,没说几句话,却被王熙凤噼里啪啦地说了几句,羡慕她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钱,比她多两倍。却怎么也没想过,午夜梦回,李纨是怎样孤寂地度过她的岁月。

若他有夫君,没准也能像李清照一样,与同样有才的夫君,赌书泼茶,把平常的日子,过成诗情画意,在鬓边插一朵花,要郎君比并看,人美还是花美。也可以当着夫君的面,理一理红妆,享受张敞画眉的闺房之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在芦雪庵赏雪时,把自己打扮一下,像众才女一样,穿一色大红猩猩毡或羽毛缎斗篷,像从画儿中走来一样美轮美奂,而不是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生生往冷冷清清的惨淡里走。

更可以二房长媳的身份,主持中馈,把藏了许久的风华,展露出来。那时,王熙凤纵有翻天覆地的才华,也只能甘拜下风,眼睁睁看着她发号施令,威风八面。

她虽有儿子,却未曾见她母以子贵。

贾府姑娘 ,一个人房中总有十多个婆子丫鬟伺候,宝玉房中,光丫鬟就有十六人之多。而李纨房中,主子奴才总共没十个人。

就连中秋家宴,王夫人都没有发现亲孙子贾兰不在。贾政问起,李纨直接说;"他说老爷并没有叫他,所以不肯来",众人当面笑他牛心古怪,但有谁想过,一个寡妇的孩子,是怎样形成这样的脾性?

众人围绕在宝玉的光环中时,有谁在意过李纨母子所受的冷落和漠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人生虽有缺憾,世界还有诗意

但无论李纨在贾府是怎样的尴尬,她始终把自己保护的好好的,努力把自己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

没人爱时,专注于自己,专注于自己的孩子。

与众姊妹品诗论词,在平淡的生活里,寻得诗情画意,春花秋月。主持中馈时,也能审时度势,看清真相,依旧落得个菩萨名声,不肯露出真才实学。

身在贾府这个大染缸中,却把儿子教育得与众不同,出淤泥而不染。在众学童打架时,把自己置于事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国平说:"人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但可以支配自己对命运的态度,平静地承受落在自己头上不可避免的遭遇。"

她就在这清醒之中,平静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在大观园中,独树一帜,恰如其分的应对。

现实的生活,于她,确有些缺憾,但谁的生活又能完美无缺?林清玄说:常思一二,不想八九,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人生还有一二成是如意的。

李纨的生活,看似寂寞寥落,但她有出众的才华,又能在生活中寻到自己的乐趣,也未尝不是一种圆满,一种超脱,一种无人匹敌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