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魔王。

对于各个家庭,高考绝对是一件大事。虽然近些年机会很多,但是高考依然是很多人通往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特别是那些高考大省。围绕高考有众多产业,因此高考经济应运而生。不过在高考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引人深思的现象正在出现。这个现象从一个新名词发端——“小镇做题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小镇做题家”?,这个有些戏谑的称呼,特指那些出身小城市,埋头苦读以及擅长应试,不过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生。这个词的由来还要追溯到创立在5月份的豆瓣小组“废物引进计划”,在小组的简介上写着这样一句话,985、211失学失业者的新校园,分享失败故事,讨论如何脱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惊讶的是,小组成员数已经超过6万名,数字还在进一步上升。要知道这个数字,已经超过每年毕业的985本科生数量的三分之一,这里当然有不少吐槽者,不过围观者也不在少数。很多人把自己的遭遇,归咎于原生家庭物质生活匮乏而导致的童年见识的缺失,当然这种说法遭到不少人的批评,并且认为这些人已经跌入“沉迷学霸人设的陷阱”,同时讽刺他们“矫情”和“变相炫耀”的声音也不少,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 BC- SPS)对北京的15所公办大学本科生进行抽样追踪,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事情,整体上农村大学生比例偏低,对于顶级名校,例如清华北大和人大,它们的城乡学生比例更加夸张。三所名校的农村学生只有16%,换言之城市学生占比高达8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高校扩招的推行,从数量上高等教育的城乡分化在减小,不过在不同的高校层次上,这种分层依旧非常明显。城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质量依旧不平等,也就是说当高校层次拔高,农村籍学生比例会进一步减小。进入大学后这些人,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困难,缺乏交际、没有特长,长此以往会引发惰性,从而对前路产生迷惘,同时无力改变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究其原因,经济的快速发展,确实让农村和城市同时受益,不过中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人均收入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同时虽然保证人口的自由流动,不过在资源分配上有比较明显的户籍属性,以教育资源为例,无论是入学儿童数目,还是具有不同学历的师资配备,城乡之间拥有难以填补的差距。除此之外,收入水平受限也会影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城市学生所经历的,奥数、音乐、美术等兴趣培训,是“小镇做题家”难以企及的差距,综合实力的不足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所谓的抱怨,在小组讨论中,自救才是真正的议题。即便明白身处困境,他们也没有放弃,依然在努力攀爬,为自己挣下一片天。没有人想自称废物,当他们在自嘲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就算不能感同身受,也请多一些宽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啦,以上就是本期内容,如果感到一点点收获,欢迎点击关注“幻世魔王”留言互动,我在评论区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