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第四十六回中有着这样一句话“将相和,国家兴。将相不和,国家败!”这是出自著名的“将相和”典故,也就是在我们小学课本里熟读的“负荆请罪”。廉颇勇于承认错误,向蔺相如请罪,最终互相和解的故事,让我们一直学习他们的勇于承担和宽宏大量,哪怕长大了之后也依然如此。

但是,在负荆请罪之后,蔺相如和廉颇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为何语文老师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不禁引发了我们的好奇,而根据史书的记载,这根本不好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廉颇和蔺相如二人,都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名臣,一文一武,堪称赵惠文王的左膀右臂。在公元前283年,身为小将的廉颇率军攻打被乐毅的五国联军大伤元气的齐国。在这一战力,廉颇大显神通,用高超的武艺和精妙绝伦的兵法直接攻取了齐国境内的阳晋,届时闻名天下,勇武廉颇兵法过人,令各路诸侯震惊。

廉颇在班师回朝后被封为上卿,而此时刚刚经历了“完璧归赵”的蔺相如,也从宦官手下的“舍人”成为了一名上大夫。公元前283年末~前284年,秦国和赵国爆发了激烈的战争,战况惨重,秦王在这时提出了和赵王渑池言和的请求。

廉颇和蔺相如一同用扬国威的理由规劝害怕的赵王,在蔺相如同行,廉颇秘密准备的情况下终于允诺。在渑池会上,蔺相如大显神威,舌战群臣,并且毫不示弱的还击秦王,甚至还留下了“秦王击否”这一趣事,让赵王名声大震并且平安归来。

事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并且官高廉颇一筹。这下子廉颇不高兴了,心想我在外带兵打仗保护赵国获取的功劳,他蔺相如几句话凭什么就能和我相提并论了?于是开始在四处对蔺相如进行冷嘲热讽,打压一二。

但是蔺相如并没有和廉颇计较,一心避让,这让他的门客们都十分不解。直到蔺相如说,这都是为了国家大势,将相不和国家不安,先国事后私欲啊。这些话传到了廉颇耳中,顿时让他羞愧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于是他赤着上身背负荆条来到蔺相如家中请罪。蔺相如非常大度的原谅了他,至此二人也成为了生死之交的好友,这也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在将相和之后,廉颇和蔺相如二人配合的非常默契,一时之间国力强盛,朝堂和谐,一派欣欣向荣。但是好景不长,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病逝,赵孝成王继位。

在公元前269年,廉颇已经大破了一次秦军。而在公元前262年的时候,秦国又因为韩国的土地和赵国展开战争。此时的名将赵奢病逝,蔺相如也身患重病,廉颇就成了执掌全部军务之人,凭借高明的用兵技巧,力守三年不破,让秦军十分疲惫。

可就在这时,赵孝成王居然中了秦军的反间计。为了消除廉颇这个大患,秦国放出谣言说他们最害怕赵括这名将军。赵括何许人也?“纸上谈兵”说的就是他了。可赵王完全不管那么多,当即撤了廉颇的职务,让赵括顶替。结果就是赵括大败,赵国险些因此灭亡。

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251年),燕国伐赵,廉颇率兵抗击,在鄗城险些全歼燕军,最终让燕国割据了无座城池来休战。这一战是史上十分著名的以少胜多战役之一。廉颇也因此被拜为假相,封信平君。然而,波折再次来袭。

公元前245年,赵悼襄王继位。随着他一上任,就立马解除了廉颇的兵权,并且对廉颇完全不信任,四处排挤打压,不得已逃亡魏国。但是廉颇一心等待着被赵王重新启用,可是却遭到了谗言的迫害,“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事也是由此发生。而在此时,蔺相如也因为重病溘然长逝。

廉颇痛失好友,还被四处排挤,在魏国得不到重用,去了楚国也不被信任。而他心心念念的赵王却再也没有来启用他,最终积郁成疾,黯然离世。在廉颇和蔺相如都死后,公元前22年,赵国被秦国横扫,丝毫不见当年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廉颇和蔺相如,一个死于君主的不信任和小人的谗言,一个死于突如其来的疾病。二人一文一武堪称战国一绝,却没能有足够的机会帮助赵国打天下,说到底还是未逢明主,造化弄人罢了,真是令人扼腕叹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