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狟先森

晚清民初,许多叱咤风云、留过学的大人物好像最初都是学的理工科。1877年,严复作为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的出洋学生赴英国最初学习的是轮船驾驶;1904年,后来大名鼎鼎的鲁迅按照原定的志愿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准备“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1910年,胡适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赴美留学,最初是进入康奈尔大学农学系学习农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留英时期的严复

虽然这些人在后来的时间里改了行,但是很多人不禁会问:这一时期,难道中国留学生最初都喜欢学理工科?

01 留学的“三股势力”

1847年容闳等人赴美留学成为中国留学生出现的开端。1900年前后,中国留学生实际上形成了三股不同的留学势力。

首先是赴美留学。虽然中国在1847年就有了留美学生,但由于朝廷保守势力的阻挠以及对首批留美经历的不好印象,中国的赴美留学一直处于低潮期,直到1904年以后才有较大改变。1896年-1911年进入美国正规大学就读的中国学生有558人,到1911年,留美人数已增至650人。

其次是赴欧留学。1900年以后,清政府官派留欧学生不仅在英、法、德三国学习,而且去比利时、俄国和奥地利等欧洲国家的学生也逐渐增多。一份报告显示,1908年-1910年,留欧学生总数约为500余人,其中留法者140余人,留英者124人,留德者77人,留俄者23人。到1911年,官派留欧学生有987人。

图:留美时期的胡适

再次是赴日留学。赴日留学堪称是1900年代前后中国留学史上的奇观。1896年才有赴日留学生,1906年时中国赴日留学的小高潮,保守估计也有6000-8000人左右。1896年-1911年十余年间,留日学生数猛增至4万-5万人左右。

这些在三个不同地方留学的学生,最终形成了不同的学科爱好。他们并非都只爱理工科。

02 欧美留学生爱理工科

这时期留美学生绝大多数以学习理工医农科为主。曾经的留美学生竺可桢回忆道我们这批七十人中,学自然科学、工农的最多,约占70 %以上……不仅我们这批如此,恐怕全部庚款留学生中学工农理科的都要占70 —80%。”这种选择倾向大致受到美国以实业和工程立国的社会风气以及美国发达科技的影响。因此,许多赴美留学生大多信奉“实业救国论”,相信“中国今日一切之事莫非建设问题,故吾人不可不注重实业之学。

与留美学生相似,留欧学生对于理工科也是情有独钟,他们大多集中在海军的制造、驾驶和机械等工科方面。虽然1900年代留欧学生学习的科目有所扩展,但仍主要学习理工科。根据驻德大使杨晟的奏报,1896—1906年间70名登记在册的留德学生中,在军校学习的学生为38名,学习制造技术的17名;留俄学生中,虽然学习人文社科的相对较其他欧陆国家多,但学习理工科的人数还是多一些。1900年代,在有据可考的留俄28人中,选学工科的有12人,学习法政的有9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竺可桢

这种留学倾向与清政府在1900年代高度重视发展本国的工业、国防的精神有关,这种理念鼓励了留欧美学生选择理工科。1910年,清政府更明确规定“游学欧洲之官费学生,以入大学习医、农、工、格致四科之专门学者为限,习法、政、文、商各科者不得给官费。

03留日学生多选文科

赴日留学是1900年代中国留学史上的奇观。留日学生表现出了与留欧美学生不同的学习倾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选了文科!

根据当时的留日学生监督杨枢奏报,1904年日本“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这时的文科泛指师范、政法以及人文学科。在1906年留日学生高潮中,60%的学生主要是学习速成科而速成科主要是师范和政法专业。

图:容闳

1907年在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的35名中国留学生中,18名学习政法专业,再加上学习人文社科的学生,学习文科人数多达21名。东渡日本学习政法是1900年代留日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现象。1904—1908年在日本法政大学法政速成科肄业的中国学生就有1885人,毕业1215人。这种“政法热”一方面与清政府学习日本准备实行君主立宪,因此需要大批政法专业人士的大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则与留日学生大多家境较差,学习速成科目时间短,花费少有关。

因此,在清末民初之际,并非所有留学生都喜欢学习理工科。在大环境之下,中国留学生实际形成了“西洋学理、东洋学文”的景观。

参考资料:

1、王奇生:《中国留学生的历史轨迹(1872-1949)》,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2、徐曼:《近代留美生留学特点考》:《内蒙古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3、魏善玲:《清末出国留学生的结构分析(1896-1911)》,《历史档案》,2013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