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大师鲁迅先生,是一位受学者们敬仰的文坛前辈,他创作的很多文章我们在读书时都有学习。甚至在当年很多知名人士遇到什么事情都喜欢找鲁迅帮忙题字。为此厦门大学就曾出面邀请鲁迅给自己大学的牌匾题字,然而鲁迅发挥出一惯的内涵文采,偏偏在写“门”字的时候不带钩,写“学”字的时候没有宝盖头,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句“横眉冷对千夫指”足可让世人见识鲁迅先生的个性,其非爱慕虚荣之辈,金钱名利对他来说不重要,所赚的小钱够日常生活就好,所以鲁迅一向没有刻意去讨好谁,反倒是会“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写文章道出当代社会的真实残酷现象,还借文笔讽刺一些人与事。

那么当初厦门大学发来题字邀请的时候,鲁迅本来是不想答应的,因为他之前在厦门大学当老师的时候,曾与一位林文庆的人闹过矛盾,故此双方都互不待见,出于这个原因,想必鲁迅不会再想与厦门大学有过多来往。

后来可能是出于怀念,才答应下来。毕竟1926的时候,鲁迅曾诚邀成为厦门大学国文系的教授,虽然执教两年时间,但难免有一些感情,为此亲自提笔给厦门大学写下了四个大字,当作该大学的牌匾。

如果你有幸就读厦门大学,或者到那里一游的话,则会发现厦大门口正上方挂着,四个金漆大字:“厦门大学”奇怪的是最后的学字,并没有宝盖头,还有第二个“门”字,没有带钩,形状还有点扭歪,据说这四个大字是用书法写成后,再请工匠,原封不动所打造出来的牌匾。

那么最具争议性的,则是最后的“学”字,中国汉字里的学,按草书写法分为两种,首先第一种则是解放后推行的简体字,也就是我们读书时学到的学。此“学”字带宝盖头是因为是从草书基础衍变得来,但以前的“学”字又有多种写法。草书中的“学”比较潦草,贴近书法风格,唯有懂得书法知识的人能看出个所以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学过草书的人与没学草书的人,对“厦门大学”最后的学字见解也不同。毕竟在懂草书人眼里会认为一个转折都能改变一个字的影响力,非学草书的人则会认为同一个字,写得歪缺一点也是同样意思,很少能体会当中的内涵。所以,这个没有宝盖头的“学”其实就是彰显出草书与简体字的区别,是一种草书文化的形式。

还有,厦门大学牌匾上的字并非鲁迅先生亲手所写,此乃出自我国一些书法名师的手笔,只不过是借用了鲁迅前辈的书法而已。该书法名师当年痴迷鲁迅书法,从中悟出许多道理,特别是鲁迅书法里有一种叫“集子”的东西,从中体现了最写书法的审美追求。所谓集字,融合创作和艺术,借用书法展示出来。

非常考验作者的书法功力,以及个人风格,不仅要熟悉各种规则,还能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有时候也会参考一些古代名家的写法,诸如参考唐朝的诗人、文豪的集字现存作品等。

至于“学”字没有宝盖头,还有一说,称是鲁迅先生想借字传达,学无止境,学不封顶的意思。鲁迅以高深的草书写法,把一个字写出深奥的意识,使得后世学子受益匪浅。所以说鲁迅并没有写错!朋友们千万别闹出笑话了。不过对于不懂草书的人,看到“厦门大学”可能还误以为民国时的学字和门字就是这样写的,殊不知这两个字都是中国草书写法,并非简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