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王朝覆灭。同年,吴三桂放开山海关,迎清军入关,随即满清开始了同一中国的道路。到了公元1683年,在顺治、康熙的两代努力下,国内的反对势力基本被肃清,满清的统治开始稳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准噶尔汗国的历史

时间进入17世纪,漠北的喀尔喀蒙古被皇太极收服,而漠西蒙古四部中的准噶尔却逐渐强大起来,准噶尔部吞并了杜尔伯特部,击败了土尔扈特部、和硕特部,并迫使土尔扈特西迁,基本统一了漠西蒙古(新疆地区)。

公元1634年,准噶尔天才首领巴图尔上位。巴图尔在位时,沙俄曾多次入侵准噶尔,妄图使整个漠西蒙古地区成为沙俄的领土,巴图尔在多次谴责无效之后,用武力连续两次打退沙俄入侵,取得了与沙俄的平等政治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噶尔丹无疑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上位之后先后击败和硕特部和哈萨克汗国,灭掉叶尔羌汗国,称霸西域。

康熙三征噶尔丹

公元1688年,在灭掉了叶尔羌汗国,打败哈萨克汗国和和硕特之后,噶尔丹将目光瞄向了东方。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蒙古早在皇太极时代就臣服于清朝,那么噶尔丹为何敢冒得罪清朝的风险攻击喀尔喀?

  • 国际环境

面对这一局面,清朝加速了对沙俄的进攻,在1689年与沙俄达成了《尼布楚条约》,以损失部分领土为代价,换取了与沙俄的短暂和平。腾出手来之后,公元1690年,康熙帝率两路大军,亲征噶尔丹。

  • 一征

第一次征伐刚开始清军就受到了挫折,右路大军出塞没多久就打了败仗,噶尔丹长驱直入,攻到离北京仅七百里的乌兰布通,这无疑助长了噶尔丹的气焰。

清军缓过神来,在大将福全的统帅下,用优势兵力和火炮火枪大破噶尔丹,噶尔丹只得俯首称臣。一征以清军全胜告终。

  • 二征

康熙三路大军,左军费扬古,右军萨布素,中军由康熙亲自统领。康熙的中军行军最快,因此在科图碰到了噶尔丹的前锋部队,有臣子劝康熙暂避锋芒,等待左右两军汇合,康熙不为所动,一路进军到克鲁伦河。

噶尔丹见到康熙军容整齐,气势宏大,连夜拔营而逃。二征以清军获胜为终结。

  • 三征

噶尔丹逃后,在昭莫多被清军大将费扬古伏击,主力尽丧,大败而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噶尔丹上天无门,入地无路。公元1697年,噶尔丹在阿察阿穆塔台服毒自杀身亡。

为何三征后康熙不乘胜追击?

公元1697年,策妄阿拉布坦向清朝呈上噶尔丹的尸首,向清朝臣服。清朝与准噶尔汗国由此和平。

那么这时候就有人会问,为什么康熙三征噶尔丹之后不乘胜追击,一举拿下准噶尔呢?笔者通过阅读史料,得出三个原因:

1,清朝国力已经空虚。在经历了平三藩、收台湾、雅克萨之战、三征噶尔丹之后,清军损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国库空虚,百姓也因为连年战争而厌战。

2,准噶尔汗国依然强大。准噶尔汗国并没有因为噶尔丹的死就陷入混乱,在雄主策妄阿拉布坦的统治下,准噶尔汗国迅速恢复了国力,可战之兵超过三十万,实力雄厚。

3,沙俄帝国的觊觎。17、18世纪的沙俄对清朝有着十分大的觊觎,并且沙俄实力强大,一直在渗透清朝的边疆地区,并暗中支持准噶尔汗国。一旦清朝与准噶尔汗国陷入胶着,沙俄可能会南下。

康熙作为一代雄主,有着这三个问题,他势必不能再起战端。

结语

康熙的不追击打法被历史证明是对的。

之后,在雍正与乾隆前期两代人的努力下,清朝的国力走向鼎盛。同时在1727年,清朝与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沙俄由于得到了利益,与清朝的关系趋于稳定。清朝征伐准噶尔的条件已经成熟,只需等待一个时机。

公元1745年,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去世,汗国陷入内乱,各部攻伐不断,汗国力量大为减弱。乾隆帝抓住时机,在1755年两路大军出击准噶尔汗国,四年之后,准噶尔汗国被清朝彻底征服,清朝完成了统一。

参考资料:

《清实录》

《清史稿》

《准噶尔汗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