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阅读和学习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纸媒为主转化为网络媒体、自媒体、网络直播等多种新业态形式。就拿网球来说,相信很多球友手机里都订阅了几个网球类的微信公众号,碰到感兴趣的文章就点开来读读,觉得说的对的,对自己有启发的就耐着性子读完。觉得说的不对的,往往不待读完就直接叉掉关闭,或直接拖到评论区看热闹。

自媒体的突出优点就是信息量大、获取便捷,但也有明显的缺陷,比如文章质量良莠不齐,甚至有些文章观点错误,对读者产生明显的误导。对这类文章,读者就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

今天,我们不谈那些网球界的新闻八卦,也不去趟偶像谁优谁劣之争的浑水,单单聊聊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那就是如何提高个人网球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球技术类文章阅读量一向都比较高,说明很多人都想通过阅读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技术。不知道各位是否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我们读了很多网球技术方面的文章,也觉得这些文章说的都对,可自己的球技就是得不到明显的提高。正如我们读心灵励志类鸡汤文那样,读的时候觉得很有营养很过瘾,但事后就是对自己没有任何现实作用。鉴于此,很多人将这类文章称为“有毒鸡汤文”。

就我个人感受来看,在众多网球技术类文章中也充斥着一定数量的“有毒鸡汤文”。我所说的“有毒鸡汤文”并不是说这些文章的观点完全错误,恰恰相反,这些文章的观点、框架以及逻辑思路都是正确的,但对我们这些普通的业余网球爱好者却没什么用,甚至反而可能将我们引入歧途。以下结合我个人的经验,列举三类常见的网球技术类“有毒鸡汤文”。

第一类,介绍各种复杂的线路战术组合的文章

这类文章数量占比最多,也最容易收获读者的阅读量,所以有必要将这类文章放在第一类,首先来仔细说道说道。

随手翻开网球技战术方面的文章,大多都能找到带有多个线路箭头的配图,这类文章擅长从理论和实践来介绍花样繁多的线路组合,有的甚至将线路推演到第7拍之后。

举两个例子。比如,我们都知道发球除了旋转之外,落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以平分区为例,落点在外角的,对手接发球之后建议打一个正手直线;落点为内角的,对手接发球之后建议打一个正手斜线。这样的线路安排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可对于很多水平在3.5以下的业余网球爱好者来说,发球的落点是很难做到精准的控制的。如果对发球落点选择要求过高,就容易造成心理失衡,反倒会出现双误,至于接下来的线路组合计划就谈都不要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压反打正的道理,压着对方的反手位打,迫使对方回球出浅,然后伺机通过正手斜线或反手直线把球打到对方的正手位。但是,率先变线是有风险的,如果不考虑自己的变线能力,盲目按照这类文章建议那样率先变线,硬是要打正手反斜线或双反直线的话,不仅难度大,而且失误高。业余球员在对抗中想太多反倒会容易失误,少想不想线路、顺其自然的稳妥战术往往更容易拿分。

第二类,兜售所谓“标准动作”的文章

总是有人喜欢鼓吹所谓的“标准动作”,拿着固定的一套击球规范去建议业余球员调整动作。实际上,网球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动作”。就算是职业网球运动员,也找不出击球动作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完全否定击球的基本规范,而是说每个人的体能、身体素质、年龄、以及发力习惯都有差异,只要业余球员的动作没有违背基本的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力学原理,长期保持某一种姿势习惯而没有受伤,那这样的动作就应该没有大的错误,就不一定非得要照着所谓的“标准动作”进行纠正和调整。

事实上,一次击球几乎要协调全身绝大多数关节和肌肉,其中包含的拉拍、击球、随挥以及与击球相关的转体、屈膝、送髋等动作非常复杂,需要做到精准协调。而并不是所有人对那么多细节都能把控得很完美,业余球员往往是顾此失彼,能做好其中几个技术要素环节、能打出比较稳定的、质量稍高的球已经很不错了。就算是职业球员,也没有谁能做到百分百的完美无缺,更不要谈为数众多的业余菜鸟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对照所谓的“标准动作”规范来说,这些习惯就分为好习惯和坏习惯。有些介绍网球技术的“鸡汤文”会反复劝导业余球员去改动作,若不然就会造成技术难以提高、动作不好看、造成伤病等后果。就我个人经验来说,改动作是一件特别痛苦且见效甚微的事情。人一旦形成固定的击球节奏和习惯,再进行大的调整是很困难的,只能经过很多很多次的多球训练才可能取得一些效果。即便如此,你在比赛中能用、敢用新动作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在面临关键分时,你的思绪如果在旧动作和新动作之间出现一丁点的波动和摇摆,都可能使自己失去专注,造成击球动作变形,进而影响整场比赛的走向和输赢。

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反对改进和调整击球动作,而是强调不要被那些说的很复杂、要点特别多的技术分析类文章带偏了。我觉得对这些文章的观点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吸收。按照这些文章中的内容,对自己多年形成的击球动作进行一些微调,而不能全盘照搬照抄,更不要试图从根本上完全改变自己的击球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类,建议去模仿某位职业球员的文章

学网球与学其他运动项目相似,我们总是习惯于模仿某位打得好的人,而职业球员无疑是最好的模仿对象。于是,我们就经常看到一些文章以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等人为模板,全面细致地分析他们的技术特点,总结出若干条“应该或不应该”的注意事项,用以指导我们业余球员去模仿和学习。

费纳德这样的顶尖球员,当然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但问题的关键是,他们的这些技术特点是基于其强大的身体素质和绝佳的天赋,并不一定适合我们这些业余球员。或者说,他们的击球习惯和技术用到我们身体上就会变形甚至完全失灵。

举例来说,费德勒是我们业余球员最喜欢的模仿对象,但他的直臂击球是绝大多数业余球员学不来的,如果勉强为之,恐怕会带来很严重的伤病。但费德勒直臂打球那么多年,从没有传出右臂受伤的消息。像费德勒这样的职业球员不仅有绝佳的天赋,而且可能真的是骨骼清奇、异于常人,盲目地模仿和学习反倒可能造成“邯郸学步”之类的笑话。

不仅如此,这些职业球员之间也存在很多相悖的地方。比如,蒂姆的拉拍幅度就很大,而弗格尼尼的拉拍幅度就比较小。再比如,大多数球员发球时有明显的掉拍头“挠背”动作,而有的球员则掉拍头的幅度并不大,至于是否弓背以及弓背的幅度也有很大的差别。

综合以上分析,如果你再读到上面三类文章,那最好擦亮眼睛看看其中的内容是否适合自己,而不要盲目地偏听偏信,否则一旦接受了文章的观点但自己又做不到,难免会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和自卑感,甚至可能真的被带到沟里去。一般来说,某项技术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正确与否,而是适不适合自己。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人的球龄短年龄大,水平低认知浅,以上内容仅是我个人的经验总结,不可能适合所有的球友。老实说,我的水平还不到3.5。在我看来,水平达到4.0的人就可以击败业余圈子里的大多数人了。据此来看,本文所述观点并不适合3.5以上的业余大神。

谢谢各位的阅读。(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云卷云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