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6月23号至27号的红山口会议,被称为专业足球向职业足球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会议,于此同时日本的职业联赛也在酝酿,在时间轴上可以说同步进行。中国足球此前对日本足球具有一定优势,当时的足协领导人王俊生,郎效龙还在93年考察日本首届J联赛。94年中国的首届职业联赛也像模像样的开始,然而十几年后两国的足球水平却发生了明显的倒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之所以要把足球改革作为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出于这样几点考虑(摘自当时的会议公告相关报道):

"第一,足球运动观赏性强,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社会影响大,历来和社会联系紧密,产业开发的潜力大。

第二,足球在国际上是影响最大、产业开发最早的体育项目,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我们可以吸收和利用国外的理论和经验。

第三,足球多次冲击世界杯和奥运会失利,业内外人士要求足球改革的呼声较高。另外一点,是不会对我国的“奥运战略”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我国有很多优势项目虽然具备一定的改革条件,但一旦改革失败或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势必影响我国整体奥运战略,而抓足球改革则没有这些后顾之忧.。“

足球职业化改革的动机三点分别解释过来就是:

1、足球有人看,适合市场开发;

2、拿来主义学外国,一切照搬;

3、足球是非奥运项目随便折腾,折腾死了也没事!

回过头来看当年的改革,不可谓不决绝,编制取消了!铁饭碗砸了!专业队脱钩变成职业队!人才流动,改革的方向并没有错,然而照搬照套肯定会出问题的,制定者没有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没有考虑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足球人才的基础在哪里?这是最重要的却没考虑,把吃饭的碗发了(俱乐部制改革,体校运动队改俱乐部),锅架起来了(联赛机制),但饭菜(足球人才)从哪里来?靠足校吗?靠市场需求引导吗?

1982年9月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独生子女是家庭的希望,体育改革后取消编制,基层的很多足球老师流失了。孩子在家庭中更重要,高考几乎成了大多数孩子的唯一选择,而足球能选择人才的基础资源就更加匮乏了!

从82年冲击世界杯,86、90、94......失利与受挫一个接着一个,中国足球的联赛机制运作起来了,但是中国的足球人口在哪里?

中国的校园足球基本被废,现在孩子学业负担重,大多数孩子根本没时间踢足球,而相反日本的孩子从下午3点到晚上7、8点钟都有孩子在操场或足球班踢球;

中国的基层教练在哪里?退役球员大多数转行,体育足球专科毕业的学生也大多改行他业,因为在基层没有回报,没有保障;而在日本退役球员当个小学中学教练大有人在;水平不够还当不上,只能当技术指导;

中国的校园足球联赛也没有,日本是如火如荼。

在改革前,以辽宁省为例,有省体校、市体校(沈阳、大连为主)、区县体校及校队四级培训体系,常年训练人口在万人左右,进入90年代后期,这一数据已经减少到一两千人;如高丰文足校的例子单独另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9年前后中国注册球员人数8千人左右!远不能与拥有50万注册球员的日本比,就是越南的足球人口也达到了5万人。

2016年在中国足协注册的男子职业球员达到1853人,其中中超714人、中甲606人、中乙583人。女超、女甲联赛球员注册人数590人。加上业余队或俱乐部的青训梯队等大概9万人左右。而在日本,18岁以下的注册足球运动员达67万。

总结:红山口会议在有中国足球改革上无疑具有重要且积极意义,但也成为中国足球走向更加衰落的一个标志性时间节点,有了市场机制却丧失了足球基础,中国足球走向无望在所难免了,当然这个社会问题也不是足协所能解决和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