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1 略定西北

文|寒山忆雪

1643年,在那个枫叶飘零的晚秋,孙传庭死了。

他战死在了潼关。

朱由检却认为他没有战死,逃离了战场,既不追谥,也不给他的家人任何抚恤。

可怜忠臣,落得如此下场,忠魂无所依。

正所谓,「十月清霜重,飘零无所归」。

孙传庭离开了历史舞台,历史这台大戏,还得继续唱下去。

和孙传庭一起守潼关的,还有高杰和白广恩。

高杰在之前的襄城战役中,已经损失了一大半骑兵。作为队友的白广恩,不仅没有支援高杰,反而弃队友而逃,甚至在逃跑的路上,把火车丢的遍地都是,挡住了高杰骑兵逃跑的路。

有这个怨恨在前,李自成攻打潼关时,高杰作壁上观,任由白广恩和孙传庭自生自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孙传庭战死了,白广恩带着战败的队伍,逃离潼关,向甘肃方向撤退。

高杰也带着残余的军队,往陕北方向撤退。

有人说,高杰如果不袖手旁观,潼关战役就能如何如何。

其实就算高杰加入了战场,只凭他几千个骑兵,也不能改变什么。无非是让顺军多费一点兵力,多砍一些人头罢了,潼关最终还是要失守。

李自成登上潼关的城头,向西眺望。

就在五年前,不远处的潼关原上,他还被洪承畴与孙传庭围住,揍得七荤八素,最终只剩下几十个人突围,逃到了商洛山里。

五年后的现在,潼关已经成了自己的地盘,身后还站在十万大军,比明军战斗力更强的军队。放眼西望,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自己了。

十月十二日,顺军抵达西安城外。

守城的明军少的可怜,只有五千多人,还不是陕西当地士兵,而是川军,领头的是副将(相当于副军长)王根子。

川军川军,自然士兵都是四川人,他们哪里能受得了大西北初冬的寒冷。

王根子向西安的官员索要棉衣,给士兵御寒。陕西府库里的物资早就被孙传庭征用完了,全部损失在了河南和潼关战场上,这个时候哪有棉衣给王根子的五千川军。

不过官员们王根子出了一个主意,你可以去问秦王要一下试试。

秦王,是明朝的第一大藩王,在所有藩王当中地位最高,始封君是朱元璋的二儿子,太子朱标的二弟,燕王朱棣(后来的永乐皇帝)的二哥。

秦王在朱元璋时代,不仅仅地位高,权力也大。他的王府占了西安城十分之一的面积,在关中拥有几万亩王田,虽然不能管辖治理当地的百姓,但是却可以节制关中地区的几万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燕王朱棣篡位之后,藩王的权力就缩减了。节制地方军队的权力被拿走了,藩王直辖的王府卫队,也从上万人,削减到只剩下几百人。

与此同时,朱棣开始允许藩王兼并土地,好好做一个土财主。

用网友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明朝开始把藩王当猪养了。

到明末,在位的秦王是朱存极。从名字的偏旁就可以判断,他跟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同一辈的。

被当猪养的秦王朱存极,没有什么军政权力,但是他有钱啊。

可是有钱人朱存极,却不肯给守卫西安城的王根子一点点援助。

王根子一怒之下,开城,投降李自成。

李自成兵不血刃,拿下了西安。

占领西安后,李自成将顺军分成三路。

田见秀南下攻打汉中,刘宗敏、袁宗第西进攻打甘肃,李自成与李过攻打陕北。

只用了一个多月时间。

田见秀打下了汉中,明军守军高汝利投降。

李自成、李过打下了延安、榆林,高杰逃往山西。

刘宗敏、袁宗第占领了庆阳、固原、定西(当时叫巩昌府),明军将领白广恩、陈永福、左光先、牛成虎,都投降了顺军。

宁夏守军看情况不对头,还没等大顺军赶到,就宣布投降了,后来牛成虎接管了这里。

还剩下甘肃西部。

刘宗敏、袁宗第都撤回了西南,西征最后的任务,交给了贺锦。

贺锦是革左五营的五个老领导之一,本来不是李自成的嫡系。但是李自成搞死了贺一龙之后,其他几个将领都效忠了李自成,贺锦就在其中。

这个效忠不是虚的。

贺锦接手了西征的大任之后,就像明朝初年的付友德那样,直捣甘肃西部。

冒着腊月的大雪和严寒,贺锦连续拿下兰州、凉州(武威)、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一直干到嘉峪关,整个河西走廊都被拿下。

刚过完年,贺锦得到西宁方面的战报:派去攻打西宁的偏师,被当地土司兵干灭。

贺锦马不停蹄,赶往西宁,在对战中,贺锦一个突袭,斩杀了西宁守将鲁胤昌。

不幸的是,贺锦孤军深入,陷入明军土司兵的包围,最终战死。

后续的大顺军,在辛思忠的率领下,最终攻占了西宁。

就在贺锦纵横甘肃的时候,李自成正在西安筹备建国。

有人会有疑问了,老李不是在襄阳建立过政权了么?

建立政权和建国,还是有差别的。

建立政权,仅仅只是建立政权系统,也就是行政和军事系统。在名义上,这个政权并没有与大明帝国切割,而只是大明帝国内部的一个没有名分的独立政权。

但是建国就不一样了,建国意味着,这个政权与明帝国正式切割了。

建国的标志之一,就是定国号。

按照民间的谶纬之说(民间流传的谣言),刘伯温曾和朱元璋说,明朝「遇顺即止」,意思就是遇到「顺」,王朝就会终结,李自成因此把自己的国号定为「大顺」。

然后,李自成就称帝了。

没错,是称帝了。

有很多说法认为,李自成在西安是称王,并没有称帝,到了北京城之后才称帝。

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漏洞很多。

首先,李自成还追奉了自己的祖先为皇帝,追奉自己死去的母亲为太后,把自己的妻子高氏册封为皇后。所以他不可能只是称王。

其次,李自成在襄阳已经称王了,到西安再称一遍王,属于多此一举。

而且,到西安后,李自成重组了政府,六政府(六部)的长官名称也提升了一个台阶。在襄阳时,六政府的最高长官叫侍郎,而侍郎在明朝六部中只是副部长。到了西安时,六政府的最高长官改成了尚书,这就跟明朝六部的最高长官尚书一样了。

很明显,在襄阳称王时,他的政权规格也比明朝政府低一个级别,到了西安,他的政权规格和明朝中央政府没有什么区别了,可见李自成称帝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到北京后,为什么又有李自成登基称帝的说法呢?

其实,在北京的一系列礼仪流程,是召集百官举行朝会、祭天,宣告正式接过明朝的法统,而不是称帝。

能证明老李称帝还有一个证据,那就是年号。1644年的正月,李自成宣布新年号「永昌」。一般情况下,只有皇帝才有权使用新年号,如果李自成只是称王,是不会改元的。

只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朱元璋称吴王时,仍然使用的是后宋的「龙凤」年号。但是到1366年,后宋皇帝韩林儿死了,1367年朱元璋还没有称帝,中间的空缺时间,就用的是「吴元年」这样特殊的纪年。

但总归是朱元璋称帝之后,才有年号改元的资格。

话归正题,李自成称帝之后,政府和军队自然也有了一番新的变动。

政府的变动是三方面。

一个是官职规格提高,与明朝中央政府几乎对等。

比如,明朝有内阁大学士,大顺就设立了天佑殿大学士。明朝有内阁首辅,大顺就设立了平章军国事。明朝的六部长官是尚书,大顺的六政府长官也从侍郎改成尚书。明朝有翰林院,大顺则设立了弘文馆。明朝有六科给事中,大顺就设立谏议大夫。总而言之,除了名字不一样,其他基本上都是明朝的复制。

另一方面是人员的改变。

比如,平章军国事原来叫上相,担任上相的是张国绅,牛金星只是左辅,也就是副相。但是张国绅带有严重的前明官僚的旧习,李自成不能容忍,将他处死,牛金星升任上相,也就是平章军国事。

再比如,原来的六政府侍郎,职位基本上没动,新设六政府尚书,都是新人。像吏政尚书宋企郊、户政尚书陆之祺、礼政尚书巩焴、兵政尚书张嶙然,这些都是明朝的进士,而且在李自成打下西安之前,他们都至少做到地方的副省长、市长之类的级别,有丰富的从政经验。

第三方面就是地方官职的变动。

在襄阳时,李自成的地盘还不大,两大半个省,所以没有设立省一级的官员。到西安后,地盘一下子扩大很多,便设立了省一级的官员。省级的长官,明朝叫巡抚,大顺国叫节度使,依然只是名字变了一下,其他都是照搬明朝的。

军队的变动,主要是给武将们封爵。

最高等级的权将军、制将军封侯,果毅将军、武威将军封伯、子等等。

比如,汝侯刘宗敏、泽侯田见秀、蕲侯谷英、亳侯李过、磁侯刘芳亮、义侯张鼐、绵侯袁宗第、淮侯刘希尧,光山伯刘体纯、太平伯吴汝义、巫山伯马世耀、武阳伯李友、平南伯刘忠、文水伯陈永福、桃源伯白广恩、确山伯王根子等等。

一切搞定完毕,新年就来了。

正月初八,还没过元宵节,李自成就带着大顺军一半左右的主力,东征攻打北京了。

有人会有疑问,老李为什么急着东征?

这个问题,问的好像没什么质量。

就像一个人,要和另外一个人争夺一块大饼。而对方频繁的把自己按在地上摩擦,在被揍得鼻青脸肿之后,突然小宇宙爆发,一跤把对方摔趴在地上,这个时候,难道你还会站在原地不动,等对方爬起来吗?正常的做法,当然是赶紧再踹对方几脚,然后把大饼抢到手再说。

对于李自成来说,明朝就是那个不断把自己揍得鼻青脸肿的人。

被揍了将近十年,一直到三年前,他才突然小宇宙爆发,开始能和明朝掰手腕。

但是即便小宇宙爆发的这几年,明廷依然能调动无数的资源,投入到围剿李自成的战场上。

李自成先是打败傅宗龙,汪乔年来了。再打败汪乔年,杨文岳和左良玉来了。再打败左良玉,孙传庭来了。好不容易打败孙传庭,赢得了一年时间,拿下了湖北,建立了政权,孙传庭又来了。

我们站在后人的视角去看,那是开了天眼的,站在上帝视角的,自然可以知道,李自成襄阳建政后,明朝已经精疲力尽,资源榨干,没有多少牌可以打了。

再结合后来顺军在山海关被清军打败,我们后人当然可以认为,李自成操之过急了,不应该急着东征,而是应该稳固根据地,顺便打下四川,获得西南粮仓。

但是站在当事人李自成的视角来看,他只能看到明军来了一茬又一茬,他可不知道明廷究竟还有多少牌可以打。

在李自成看来,四川不是还在明朝手里吗,江南不也还在明朝手里吗,华北还有宣大和关宁两个军团。

要是自己在陕西歇一歇,喘一喘气,谁知道朱由检会不会又弄来几个军团,来找自己死磕呢?

就比如,还没过年的时候,还在腊月,左良玉就在武昌反攻湖北,派副将卢光祖攻打随州、枣阳。

郧阳的明军也出山攻打房县、均州,威胁襄阳。

汝南的地方团练刘洪起也发起叛乱,占据了汝南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主力如果去南方砍左良玉们,谁又能保证朱由检不会把关宁军调到内地,捅李自成的菊花呢?

与其在根据地里坐等,不如趁着士气高涨,趁着对方暂时被摔了一跤时,上去照头猛踹几脚。

东征,攻打北京,就是照着明朝的头猛踹几脚。

能不能打死他,李自成不敢保证,但是至少能让他迟一点爬起来。

如果东征没有成功,这就是以攻代守,稳住了中原和大西北这两块根据地。如果东征成功了,大饼拿到手了,那岂不是更好。

抱着这种心态,踏着正月厚厚的积雪,李自成大军出发了。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

谢绝其他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