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0 鏖战汝州

文|寒山忆雪

对于李自成来说,1642年的冬天,和1643年的春天,是他的事业突飞猛进的时期。

他先是在少林寺南边的地盘上(嵩山南面的郏县)打败了孙传庭,然后转向东南,占领的河南最南面的一个地区,汝宁府(汝南),再然后,南下占领了湖北,除了武昌(武汉)、黄州(黄冈)、郧阳(十堰)。

紧接着,他火并了集团内的其他几个大佬,罗汝才、贺一龙、袁时中,大权独揽,顺便建立了政权。

就在同一时间,张献忠出了大别山,占领了湖北东南部,并且在武昌也效仿李自成,建立了政权。

接下来就进入了三伏天,暂时停战,李自成集团开始琢磨,是先占领江南,还是先占领西北。

就在老李和文官武将们进行不知道是不是激烈的讨论时,左良玉从江西北上,从三伏天打到中秋节,逼得张献忠带着小弟们逃离了武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在李自成摩拳擦掌,准备南下,把左良玉的脸按在黄鹤楼下面的石板路上摩擦时,一个消息传来了。

大西北局书记(陕西总督)孙传庭,又带兵出潼关,来找李自成的麻烦了。

李自成得到这个消息时,已经是八月中下旬了。

这个时候,张献忠已经离开了武昌,左良玉已经收复了武昌,孙传庭也走到了陕州。

陕州,现在叫三门峡,这里以地坑式样的窑洞而闻名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地坑窑洞在这里就是露个脸,主场还是孙传庭的。

在那个陪着枫叶飘零的去年的晚秋,孙传庭败的挺狼狈的。

本来明军士兵在汝州东面干死了几千闯军,追到郏县之后,却因为长期以来的饥饿、缺饷,被闯军丢弃的粮草辎重引诱,乱了阵型。

闯军反身冲击,明军大败。

虽说明军只死了几千人,主力还在,但是孙传庭依然很狼狈。

狼狈到,他都没能按照原路撤退,而是直接穿过嵩山,与少林寺擦肩而过,逃到了洛阳东面的巩县(巩义)。

对考古稍微有关注的朋友应该知道,这里最近(2020年)发行了一个仰韶文化时代的遗址,双槐树古城遗址,年代长达5300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那时候的孙传庭,可不知道这里的黄土塬下面,还埋有华夏远古始祖的古城遗址。他既不知道,也不感兴趣,他只关心,现在能不能摆脱李自成的追杀,把主力军队平安撤到黄河以北。

万幸的是,李自成在这场战役中,也是惨胜,所以并没有追击明军。

孙传庭从洛阳北面的孟津渡过黄河,绕道山西,回到了西安。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舔舐伤口,重新积攒实力。

这个过程,对孙传庭来说是痛苦的,对陕西的百姓来说,也是痛苦的。

重新积攒实力,需要百姓出钱、出粮、出人、出力。

孙传庭把老办法和新办法都用上了。

老办法,军队屯田。

早在5年前,孙传庭第一次来陕西当省长(巡抚)时,就整顿了陕西境内的部分屯田。光是西安城周围的四个卫,就清理出来了200万亩军田,一万一千多名卫所士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把这些卫所军,从军官豪门的农奴,重新变成屯垦的军人。到了当年年底,就收上来了14.5万两白银,和135万斤粮食。

这些银子和粮食,足够养活两万军队。

这个老办法,孙传庭当然要继续推广,除了关中外,陕北、陇东、陇西、汉中,甚至宁夏和河西走廊,都要搞起来。

除了老办法,还有新办法,保甲。

明朝政府的权力,在明初是顶峰,可以深入到县以下。当时的每个村庄,都会设立粮长,负责这个村庄的大部分杂事,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缴税。这些粮长,其实就是家境稍微殷实一点的自耕农。朱元璋给了这些粮长可以直接上达天听的权力,当然,名义上是这样的,具体实行的咋样,不是我们讨论的内容。

但是老老朱一死,后面的政府权力是一代不如一代,县以下的乡镇、村庄的政治权力,逐渐落到了当地的拥有科举功名的人和读书人的手里,这些人,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名字,乡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说,乡绅也会配合县太爷,把税收交上去,但是地方的权力,已经不是县太爷能管的了。尤其是在明朝,有一个奇特的法律规定,县官和县吏不允许下乡,这样一来,乡绅直接就成了乡下的土皇帝了。

乡绅成土皇帝,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说不上是好事,也说不上是坏事。

要说好吧,严重一点,万一乡绅作恶,鱼肉一方百姓,不严重一点,乡绅不公平对待底下的百姓,都不是啥好事。

可要说不好吧,乡绅作为地方头头,提供了隐蔽的秩序,同时也能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保护一方平安,甚至可以与县太爷讨价还价,减少皇粮国税的上缴数量,间接减轻普通老百姓的负担。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底层村民来说,乡绅社会是好是好,一两句话说不清楚。

但是对于朝廷来说,尤其是对于皇帝来说,乡绅社会却是大大的不好。

因为,基层的权力,皇权管不了了,这还了得?

在皇帝看来,能把皇权延伸到村庄一级,才是最美的。

可是即便是秦法最严苛的秦王朝,乡村基层的权力,仍然只能交给当地有名望有势力的人,比如乡一级的三老(乡长),里一级的里正(村长),还有负责乡村治安的亭长,大名鼎鼎的汉高帝刘邦,就是地方上的人物。

后世半儒半法的皇朝,就更加做不到,把皇权延伸到村庄一级了。

所以古语有云,皇权不下县。

不过呢,虽然皇权做不到严格控制乡村基层,却能做到简单控制乡村基层。

明初朱元璋搞出来的粮长制度,粮长的任命权是在县太爷手里的,所以皇权可以有限延伸到乡村。

明朝中后期乡村的乡绅,是乡村自发产生的,不需要县太爷的任命,所以皇权不下县。

孙传庭做的事情,就是让皇权,准确来说,是自己所代表的皇权,下到乡村一级。

怎么做呢?保甲制度。

十家组成一保,十保(一百家)组成一甲,保长和甲长都要由县太爷任命。然后呢,就是一家出事,一保连坐,一保出事,一甲连坐。

虽然保长、甲长还是当地农户担任,但是绕开了乡绅,朝廷的权力,有限的延伸到了乡村一级。

有人会有疑问了,为啥一定要管到乡村一级呢?基层丢给乡绅,不用操心那么多事,每年夏秋,自然有乡绅把税收交上来,不好吗?

交给乡绅,是轻松了,税就收不上来多少了,想要征发徭役,让老农民去拉军粮、做苦力、干河工,人也找不到了。

给地方百姓一定的利益,是乡绅立足地方的权力基础。

所以乡绅政治,与皇帝集权或者中央集权,是天然冲突的。

要想调动更多的资源,给整个帝国的政权机器服务,那就只能实行秦法。

实行保甲制度之后,孙传庭让每三家出一个壮劳力。这些壮劳力被安排去运输军粮、打造兵器、协助耕种军田、制作盔甲、赶制火车。

等等,火车?明朝有火车?

当然不是现在的火车,明朝的火车,是装载火炮的木车,简称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火车,在女真人入侵之后,基本上就消失了,以至于200多年,从西洋远道而来的新品种,被称为火车了。

如果明朝的火车继续传承下去,那么从西洋传来的“火车”,应该就会被叫成“机车”了。

话归正题,孙传庭的新老办法合起来,就是一个办法,恢复朱元璋时期的秦制。

古典社会,无非只有这套办法,挽救时局,或者说,开创时局。

孙传庭这么玩,老百姓不一定会苦,因为相比被流寇烧杀抢掠,这种有秩序有保护的苦,还可以忍受。但是对于乡绅来讲,那绝对是苦了。

清理军屯,就搞走了一大批豪门大户和乡绅的不动产,现在又搞保甲,把乡绅在政治上边缘化。

乡绅既损失了财产,又损失了地方上的话事权,那么接下来,状告孙传庭的奏疏,就如同雪片一般,落到了朱由检的御案(皇帝专用书桌)上了。

奏疏的内容无非是,「孙传庭执政严苛,百姓不堪重负」「孙传庭不出关攻打李自成,养寇自重」之类。

但是崇祯却从里面看到了一个非常不好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自行解决军队后勤,又能控制乡村基层,孙传庭极有可能发展成一方军阀。

文官成为军阀,前无古人,但是后有来着。

260多年后,一群文官督抚,成为满清国治下的军阀,并在最后关头,响应革命党,终结了满清国的生命。

能不能成为军阀,看他做的事情,而不是看他是文官还是武将。

但是,崇祯的担心是真的吗?

我们看看260多年后的满清国,即便“东南互保”前后,督抚掌握了地方实权,也没有哪个督抚,可以明目张胆的造满清国的反。满清国的军机处一张调令,张之洞也只能乖乖从湖广去中央,李鸿章也只能乖乖从中央去广东。

就算是凶猛的唐朝藩镇,大多数情况下,朝廷不也一样可以任免他们的头头吗?

崇祯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他显然对自己的皇权有什么误解。

可是他的诏书,还是从第二年(1643)的初夏,五月份开始,一直下到了七月份。

五月份,正是西安东南的白鹿原收麦子的季节,皇帝的诏书来了。

老孙同志,河南、四川也交给你管理,当三省总督,去打李自成吧。

六七月份,三伏天,皇帝的诏书又来了。

老孙同志,晋升你做国防部长(兵部尚书),山西、湖广(湖南湖北)、贵州、南直隶(苏皖沪)四个省也交给你了,总共七个省,七省督师,全国两京十三省,一半都是你的了。

再给你尚方宝剑,你可以有权利先斩后奏。

然后,你出关去打李自成吧。

孙传庭看了看刚收上来的为数不多的麦子,看了看训练的还稀稀拉拉的士兵,看了看赶造了一半的「火车」,看了看数量并不多的盔甲。

他不断捶着胸口,不断跺着脚,几乎快哭出来了。能咋办呀!前面是死路,可也不得不去啊!大丈夫战死沙场,死就死了,怎么能还去蹲大牢,面对狱卒的羞辱乎!

还没等秋收,孙传庭就集结了军队。

牛成虎为前军,高杰为中军,王定的榆林军、官抚民的宁夏军为后军,白广恩统领火车营,出潼关。

湖广总兵左良玉,从湖北北上,夹击李自成。

河南总兵陈永福,从河南北部南下,夹击李自成。

四川总兵秦翼鸣,从汉中东进,夹击李自成。

八月初十,中秋节前五天,孙传庭大军,出了潼关。

八月二十一,孙传庭到了陕州(三门峡),人在襄阳的李自成,得到了孙传庭大军东征的情报。

几天后,孙传庭在渑池击败了顺军守军。

这个渑池,就是蔺相如会见秦王时,拔剑逼秦王击缶唱歌的地方。

李自成给洛阳守军下达了一个命令,放弃洛阳,所有守军南撤到襄城,迎战孙传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除了高一功、冯雄留守襄阳,蔺养成、牛万才留守夷陵(宜昌),王文曜留守澧州(常德澧县),白旺守安陆,萧云林守荆门,谢应龙守汉川,周凤梧守禹州外,其余的将领,比如李过、刘宗敏、田见秀、袁宗第、刘芳亮、张鼐、刘体纯、郝摇旗、贺锦、刘希尧、赵应元,都跟随李自成北上迎战孙传庭了。

李自成之所以要放弃洛阳,两个考虑。

第一,孙传庭不是一般人物,明军来势汹汹,在洛阳继续抵挡明军,既把自己的战线拉长,又分散兵力,给明军送人头。

第二,把洛阳丢给孙传庭,拉长明军的战线,让明军补给困难,把洛阳守军撤到襄城,与主力会师,在襄城以逸待劳,可以给明军来个致命一击。

李自成的计划差一点就成功了。

他没有料到,九月初八,汝州的守将李养纯,投降了孙传庭,并且合盘托出了李自成的用计划。

从洛阳各县撤回来的文武官员,在汝州南面的宝丰,李自成的主力精锐,在襄城,顺军的家属老幼,都安置在了襄阳城东北面的唐县(现在叫唐河县)。

孙传庭大手一挥,明军占领了宝丰,尽屠李自成的洛阳官吏。

孙传庭再大手一挥,明军突袭到襄阳东北的唐县。不过这个时候,顺军的老营家属早已经撤离唐县。

孙传庭一个转身,又回到汝州,攻破了郏县。

李自成从襄城,带来了一万骑兵,几万步兵,迎战孙传庭。

与之前相比,李自成的军队越来越像精锐的正规军了。

他的骑兵排在了军阵的最前面,分成三排,名为三堵墙。步兵位列骑兵的后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军也摆开了阵势,白广恩的火车营环列阵前,牛成虎的火枪兵居中、长枪刀斧手居后,榆林军、宁夏军的骑兵分居两侧。

李自成的三堵墙骑兵依次发起冲锋。

明军的火炮与火枪给了顺军骑兵惨重的杀伤。

顺军三堵墙骑兵开始撤退,明军两翼的骑兵出动追击。

顺军三万精锐步兵长枪兵出动,明晃晃的长枪密集如林,明军骑兵被挡住冲锋。

顺军的三堵墙骑兵从两翼杀了个回马枪,明军骑兵纷纷后撤。

顺军的骑兵与步兵齐头并进,向明军冲锋。

火车营的大车把顺军阻挡在外,明军的火炮与火枪再一次给顺军重大杀伤。

顺军后撤了。

明军步骑兵同时出动,一路追杀顺军四十余里。

李自成的果毅将军谢君友被俘虏,然后咔嚓。李自成差点被明军追上,最终逃入襄城。

孙传庭大军进抵襄城。

襄城的顺军士气严重低落,有不少将士打算投降孙传庭。

李自成好像陷入了绝境。

不过轻易放弃不是他的风格,他发表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演讲的主要内容是,大家拼死一战,如果还不能取胜,你们就把我绑了,送给孙传庭请功。

当然,演讲的作用有限。

扛住明军对襄城进攻的,是襄城外,顺军构建的强大的防御阵地,比如好几圈壕沟、无数的鹿角、塔楼。

战争陷入了僵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天开始对孙传庭不公平了。

农历九月,本该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河南又开始连续七天的瓢泼大雨。

从陕西运来的军粮,又陷在了从三门峡到洛阳,再到汝州的路上。

襄城外的明军,饥寒交迫。

李自成派刘宗敏出城,率领了一万骑兵,奔袭白沙镇。

白沙镇在汝州和龙门关之间,是明军粮道必经之路。

刘宗敏奔袭白沙,对着运粮的民兵一顿砍杀,断了明军的粮道。

粮道是明军的命根子。命根子一断,汝州的明军直接哗变了。

孙传庭发现,败局已定了,再待下去,很有可能被顺军合围。

九月二十三,孙传庭下令明军分头撤退,陈永福留下来断后。

孙传庭前脚刚走,陈永福底下的军队后脚就开始逃跑。陈永福骑马上阵,连续砍死好几个逃跑的士兵,也不能阻止整个军队的溃散。最终,陈永福不得不带着部下,往北溃逃。

趁着这个机会,李自成全军出城,对明军发起总攻。

明军慌乱之中,列阵反击。

与上一次对战不同,这一次,顺军的布阵,步兵在前,骑兵在后。

高杰率领的骑兵主力,率先向顺军步兵发起冲锋。

顺军步兵开始有序后撤,高杰误以为顺军不堪一击,加速冲锋。

然后,他就一头撞上了从顺军步兵间隙中冲出来的三堵墙重骑兵,被干死了三四千人。

白广恩一看败局已定,火车营的火车全部丢弃,八千步兵徒步逃跑撤离战场。

高杰突围逃跑后,撞上了满地杂乱的火车,被追上来的顺军一顿爆锤,只剩下了几千人逃走了。

孙传庭还没有彻底失败,他准备带领几万亲兵去洛阳筹集粮食,与李自成做最后一搏。

愿望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顺军一路追到洛阳境内。没有了骑兵和火器营的明军,被顺军按在地上摩擦,擦死了四万多人。孙传庭一路狂奔,从洛阳北面的孟津渡河北去,撤到潼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次,李自成没有给孙传庭留下喘息的机会。

十几天后,十月上旬,刚刚到了寒露霜降的时节,李自成的主力就追到了潼关城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白广恩弃队友不顾,高杰气的作壁上观,没有支援明军的守关之战。白广恩的八千多人和孙传庭收罗的一两千残兵,根本不是李自成几万精兵的对手。

潼关很快失陷了。

孙传庭战死在了军中。

更凄惨的是,朱由检怀疑他没有战死,而是借机逃脱,既没有追谥他,也没有给他的家属任何抚恤。

可怜忠臣良将,落得如此下场。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

谢绝其他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