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8 东略淮西

文|寒山忆雪

1641年这一年,上天似乎偏爱李自成。

这一年的年初,李自成和张献忠都用千里转战的方式,突袭占领了军事重镇。李自成占了洛阳,张献忠占了襄阳。

但是接下来,两个人的命运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李自成改变了流寇作风,先是在洛阳招募了三万军队,然后又占领了河南中部的许昌和周边县城,又攻打开封,得到了袁时中小袁营的加盟,队伍壮大到十万人。等到罗汝才在信阳被左良玉暴揍,北上投奔李自成之后,李自成的队伍已经扩大到十几万人了。

张献忠虽然也在襄阳招募了几万饥民,但是却被左良玉尾随,在信阳被打的只剩下几千人,跑到大别山里,又被王允成揍得只剩下几十个人。

张献忠如果有上帝视角,发现自己其实把左良玉挡在南边,给李自成赢得了壮大的机会,大概也只能感慨,老天罩李不罩张。

感慨完,还是得想办法摆脱眼前的绝境。

张献忠想到的办法是,去投奔李自成。

这个时候的李自成,正在暴揍援救河南的杨文岳和傅宗龙。

张献忠带着他的几十个小弟,去见了李自成,表达了来意。

李自成看到老张落魄成这个鬼样子,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既然来了,就别客气啥了,好好当我的部下吧。

老张心里顿时就奔腾过几万只草泥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李一看老张满脸的不服气,当时没翻脸,背后却跟小弟们讨论起来。丫的,都混成这个鬼样子了,还嘚瑟个啥劲?实在不行,就弄他丫的。

罗汝才一看气氛不太对劲,私下里劝了劝李自成。老张毕竟曾经也是义军的一个大领导,有头有脸的人物,咱们曾经还都跟他混过,他这么嘚瑟,也正常啊。他诚心来投奔,咱们杀了他,以后让天下英雄这么看待咱们。

不如这样吧,咱们借给他一点点兵力,让他从哪来回哪去。他要是搞不出来什么事情,被官兵给灭了,也是他自己的命,这样你老李也省的背负一个杀投奔英雄的恶名。要是他能搞出来什么大事情,那也好,他可以在南边继续牵制明军,不是嘛?

老李冷静下来一想,罗汝才不愧外号叫曹操,还真是有想法。

得到李自成的默许之后,罗汝才借给了张献忠五百名骑兵。

有人会觉得,给他五百骑兵能干什么用,给明军塞牙缝都不够吧。

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了。在晚明那个遍地狼烟、四处饥荒的时代,只要手里有几百号能打的小弟,就能裹挟出几千饥饿的壮汉,有了几千饥饿的壮汉,就能裹挟出几万饥饿的灾民。可以说,只要首领不死,基本上就能生生不息。

所以《大明劫》里的孙传庭就说了,李自成这些人,可以输个十回八回,还能东山再起,但是他孙传庭一回都输不起。

张献忠一样输得起。

带着几十个死忠粉和五百骑兵离开了李自成之后,张献忠放眼四望,该往哪里去呢?

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占了河南中部,洛阳、许昌、郑州都在他的控制下,开封也变成了一座孤城。往西去,还是老李的地盘,不行。往北去,过了黄河,那里蹲着从山西、山东和河北来的明军,自己带着五百小弟去,那不是找死么,也不行。

还是得往南,去大别山,躲一段时间,再看。

不过南面的汝南和信阳,还有左良玉的部将在那里蹲着,总督杨文岳也蹲在汝南城里,直接从项城南下是不行的,得绕个路。

走皖北碰碰运气吧。

当时的皖北,不叫皖北。在明朝,江苏和安徽都还没有出现,它们是合在一起的一个省份,叫做南直隶。而皖北在当时,属于凤阳巡抚的辖区。

六年前,高迎祥还活着的时候,张献忠就和高迎祥、李自成一起搭档过,从郑州向东南直杀凤阳,烧了明朝的皇家祖陵。这真是熟门熟路了。

朝东没走两天,张献忠裹挟出了上万饥民。

又没走两天,攻破了亳(bo)州城。

抢了亳州城的钱财粮食之后,张献忠没敢再继续攻打城市,而是选择走乡村小路,南下直插大别山。

在大别山,张献忠碰到了久违的战友——革左五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前,张献忠还在四川乱跑的时候,革左五营就在打湖北东部的随州、安陆、麻城一带。

几个月前,在鄂东碰壁的革左五营,又跑到了大别山东面,抢了合肥东面的巢湖、含山几个县。

当时张献忠已经攻破了襄阳,并且转战河南信阳一带,革左五营就想回到大别山,与张献忠会师。但是左良玉部将王允成在大别山区的英山县看着门呢,会师的计划没有达成。

不过李自成干翻了傅宗龙,又再一次包围开封,接替了杨嗣昌位置的丁启睿,调左良玉北上援救开封,大别山区的明军,差不多走空了。正好革左五营在巢湖周边被黄得功一顿爆锤,退回了大别山。

又正好,绕道亳州的张献忠,来到了大别山区。

会师了。

张献忠很开心。大别山不是咱们呆的地方,走,兄弟们,跟我去打南京去。

在大别山里过了年,到了1642年的春天,当李自成在河南一面围困左良玉,一面暴揍汪乔年的时候,张献忠和革左五营出山了。

他们进入了安徽中部,先占舒城、六安,再取合肥(当时叫庐州),又南下夺取巢湖周边的州县。

接下来,就是在巢湖里造船,操练水军。目的很明显了,老张这是要走朱元璋走过的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京方面不是傻子,早就看出来张献忠的意图。

负责保卫南京的是凤阳总督。所谓凤阳总督,管的可不是凤阳一块地方,而是整个南直隶(江苏+安徽)长江以北的地盘。当时坐在凤阳总督位置上的,是高斗光。

高斗光是山东人,比孙传庭大六岁,但是两个人是同一年的进士,在京城的同一个考场里考过试,也在皇宫的同一个屋顶下一起殿试过。

更巧的是,六年前(1636),孙传庭当了陕西巡抚的时候,高斗光也在同一年去当了延绥巡抚。两个人的辖区,正好是陕甘的一南一北,孙传庭在南,高斗光在北,两个人一起合作对付过李自成的造反大军。

到了一年前(1641),当时的凤阳总督朱大典,因为贪污腐败,被弹劾了,高斗光也就被调任,当上了凤阳总督。

当然,总督不能是光杆司令,下面还得有负责冲锋陷阵的。

负责冲锋陷阵的,有两支军队,黄得功和刘良佐,这两位现在的职务,都是总兵。

黄得功常年驻扎在凤阳、定远一带,负责保护凤阳和盱眙的皇家祖陵。

刘良佐常年驻扎在合肥、安庆一带,负责拱卫南京。

除了司令官和军队,当然也少不了政委(监军)。当时凤阳总督区的监军,是一个宦官,俗称太监,名字叫卢九德。

为什么我不惜浪费笔墨,隆重介绍这几位,因为,在后面,他们将一度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最C位的几个主角。

当然,高斗光要排除在外,为啥呢?

因为得到张献忠占领巢湖的消息之后,高斗光调黄得功、刘良佐前去围剿,结果在夹山被张献忠的军队打败。

这个夹山具体在什么地方,我也没有查到,但是看巢湖周边的地形,再结合刘良佐和黄得功出兵的方向,应该在巢湖北面或者东面的那几座山之间。

话归正题,夹山之战失败后,高斗光被撤职了。

接替凤阳总督的人,叫马士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名鼎鼎,无需介绍。未来一段时间,历史舞台上绝对的主角。

巧的是,马士英和孙传庭、汪乔年、高斗光,都是同一年的进士。

秋天到了,马士英也到任了。他召集黄得功、刘良佐再次反击。这一次,明军大败张献忠各部,收复合肥和巢湖周边的县城,张献忠一看,来了个猛人,形势不对,感觉上岸,溜之大吉。

张献忠逃跑的方向还是大别山。黄得功、刘良佐紧追不舍,从庐江、桐城,一直追到潜山县。

在这里,张献忠又一次被明军爆了菊,一万多队友投降了明军,自己麾下最能征善战的养子王兴国,也战死了。

如果王兴国不死,后来的历史里,排在大西军之首的,就不会是孙可望了。

不过还好,张献忠没有像上次一样只剩下几十人,他率领剩余的几千人,继续向西,跑到了潜山县西面的太湖县,藏到了山里。

潜山大败,张献忠损失的不仅仅最能打的义子和一万多小弟,革左五营也失踪了。

当然,并不是真的失踪了,革左五营在潜山被明军冲散,直接北上进了大别山。蛰伏了一两个月后,他们听说李自成不仅打退了孙传庭,还南下攻占了汝南,直接和大别山连成一片了。

那还有啥好说的呢,北上投奔了李自成了。

张献忠要是能看到这些,肯定又要哀叹,老天罩李不罩张啊!

在太湖县北面的大山里蛰伏了一个冬天,张献忠发现,湖北的明军怎么都坐船往东跑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李自成占了汝南之后,就进入湖北,占领了襄阳。

左良玉能暴揍张献忠,却打不过李自成。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半年前刚在朱仙镇大战中被李自成打残,左良玉实在没有信心阻挡闯军,于是带着家当和小弟们,赶紧往下游跑,一口气跑到了江西九江。

九江我们都知道,这里有个著名的山,叫庐山。

得知左良玉跑到九江,武昌周边几乎没有明军,张献忠心里笑开了花。

赶在过年前,张献忠就打下了太湖县西面的黄梅县,对,就是黄梅戏的那个黄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过完年,张献忠再接再厉,赶在春天结束之前,一口气占领了整个黄州府,现在叫黄冈市,以出巨难的考试卷而闻名全国的黄冈市。

张献忠不需要考试卷,他需要的是人。在这里,他的队伍又从几千人扩大到了一两万人。

转眼间到了五月,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张献忠收割了一茬小麦之后,沿江而上,占了汉阳和汉口,然后渡江,占领了武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李自成已经在襄阳建立政府了,刚刚处理完内部的矛盾(火拼罗汝才等人),还没来得及南下武昌。

占了武昌之后,张献忠把武昌城里的楚王朱华奎扔到了江里,把楚王府的钱财粮食散发出去,赈济穷苦百姓。这一招下来,张献忠的队伍又扩充了不少人,没有七八万,可能也有四五万了。

然后,他就一屁股住进了楚王的王宫里。

李自成这个老瘪壳子居然也称王建政了,俺也不能落后。

五月中旬,张献忠自称大西王,设立六部、各州县官员,甚至还抢在李自成之前,开科取士。

正好,李自成南下武昌的先锋军,得到了这个消息。

李自成会怎么应对呢?

本文为寒山喷史原创文章

谢绝其他媒体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