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人类极度自豪。

那时的神话,宗教,哲学,科学,这几乎包揽了人类所有的知识,它们都讲了同一件事情:人类是地球上绝对的主角,生命的起源似乎就等同于人类的起源。

人是宇宙的中心。

我们人类是神话里的天选之子。

在东方,中国女娲造人的传说在战国时就已盛行。《山海经》中记载「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女娲用黄土和水创造了人类。

在希腊神话里,造人的是普罗米修斯。他用泥土创造出一个还没有灵魂的人形雕塑。智慧女神雅典娜惊奇于他的创造物,便把灵魂和神圣的呼吸吹送给泥人,于是有了人类生命。

在印加神话中,创世神——帕查卡马克通过雕刻石像造人。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第一束光芒照亮了这些石像,赋予了他们生命,这里便成为人类的起源地。

这样的神话还有很多,各式各样,五花八门。而且,尽管彼此相隔十万八千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神话故事的结构却极为相似。

一句话,神创造了人类,人类成为这个世界的主角。

宗教上,犹太教和基督教,对人类起源的解释,也充满了一样的神话气味。

人类的祖先是因为偷食禁果而被上帝赶出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亚当是上帝亲手所造,夏娃则是亚当的一根肋骨所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开朗基罗《原罪与逐出伊甸园》

哲人里,也随处可见对人类的尊崇。古希腊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则强调:「人是目的」。

既然人的地位如此崇高,那么人所居住的地球自然不能落了下乘,宇宙的其他一切都应该是围绕地球旋转的。最早的科学,对世界秩序的描绘即依此点展开。

早在古希腊时期,米利都学派就提出了「地心说」,并经亚里士多德、托勒密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起来。

托勒密认为,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从地球向外依次有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在各自的轨道上绕地球运转。

▲托勒密。托勒密的结论是经过对古代观测资料的思考从而对宇宙模型进行的精密的解释,尽管他的结论在现代看来是完全错误的,但他的方法论有可取之处,为之后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奠定了基础。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说法,正好是「神学家的天空」的基础。神学家当然对这样的科学体系大感满意。

「神创论」加上「地心说」,构成了威力无穷的组合。神学有科学这样的「婢女」,自然要力捧托勒密的结论,并用神学权威加持「地心说」,维护人类的权威地位。

一切胆敢挑战这套神学-科学体系的科学家,都要面临教会的雷霆怒火。

「人类中心主义」令人类许久难以摆脱愚昧。

当然, 自以为「自己是居住在宇宙中心的上帝的孩子」注定只是一场美梦。

只要是梦,总会醒的。

首先是「地心说」遭遇挑战。

古希腊的智者,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和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早在公元前300多年前就已经提到过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到了1800多年后的波兰,哥白尼又重新提出这一这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心说示意图

他仔细研读古代的典籍,为「太阳中心说」寻找资料。他看到了古籍中一些大胆的见解,比如「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地球静止不动,费罗窝斯和毕达哥拉斯却叫它围绕一堆火旋转」,还有:「在行星的中心站着巨大而威严的太阳,它不但是时间的主宰,不但是地球的主宰,而且是群星和天空的主宰」。

这样的言论在中世纪的欧洲无疑是「离经叛道」的,但是对于哥白尼来说,却像是为夜航中的他指引方向的灯塔。

哥白尼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将他的观点都写进了著作《天体运行论》中。这本书在他42岁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但是因为害怕遭到教皇的反对,他并未将书稿付之。直到哥白尼70岁,《天体运行论》才得以面世。此时病榻上的哥白尼收到样书,摸了摸书的封面便溘然长逝了。

▲《天体运行论》
作者:[波]哥白尼
译者:叶式辉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

后来意大利的伽利略通过他所创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天体周相等现象,论证了哥白尼的观点。

最有意思的是,尽管科学见解石破天惊,他本人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在《天体运行论》的导言中说道:

「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因为人类果真见到天主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然会感到一种动力促使人趋向于规范的生活,去实行各种道德,可以从万物中看出来造物主确实是真美善之源。」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评价哥白尼:

「哥白尼是一位波兰教士,抱着真纯无暇的正统信仰……他的正统信仰很真诚,他不认为他的学说与《圣经》相抵触。」

哥白尼的「日心说」依然有很多缺陷,他所说的宇宙在现在看来其实只是太阳系,他还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一问题。但无论如何,他这个被伽利略证实的观点推翻了前人的「地心说」,地球不再是宇宙的中心。

如果人类不处于宇宙中心这一黄金地段,那我们又怎么能说自己是被上帝疼爱的孩子呢?这是教会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一生推崇哥白尼日心说的布鲁诺被处以火刑,证实了该理论的伽利略被终身监禁。

「地心说」被推翻后,接着「神创论」也遇到巨大的挑战。

来自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所提出的「进化论」的挑战。

在达尔文之前,对于人类起源的理解,其实也已经有了一些不同于「神创论」的伏笔。

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西曼德,认为生命最初由海中软泥产生。原始的水生生物经过蜕变而变为陆地生物。他推测,人最初是由另外一种动物产生的,其理由是别的动物都很快就给自己寻找食物,而只有人却需要很长一段哺乳时期,如果人在起初就是像现代人这种样子,那他是不能存留下来的。他认为人就是从鱼产生的,这可能是从观察人的胚胎和幼鱼有某种相似而得出的结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中说:

「自然界由无生物进展到动物是一个积微渐进的过程,因而由于其连续性,我们难以觉察这些事物间的界限及中间物隶属于哪一边。在无生物之后首先是植物类……从这类事物变为动物的过程是连续的……」

他在《论植物》中也说到:

「这个世界是一个完整而连续的整体,它一刻也不停顿地创造出动物、植物和一切其他的种类。」

他认为生命的演化应该是这样的途径:非生命→植物→动物(这被后人称之为「伟大的存在之链」),这也大致符合基于现代科学的认知。达尔文进化论中的微小变异的连续累积似乎也与亚里士多德的积微渐进的生命演化观如出一辙。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著名的「用进废退论」,他认为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动物习性的改变,从而使某些器官经常使用而得到发展,另一些器官不使用而退化。在环境影响下所发生的定向变异,即后天获得的性状,能够遗传。如果环境朝一定的方向改变,由于器官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微小的变异逐渐积累,最终使生物发生进化。

最系统「进化论」的认识,还是要从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说起。

达尔文论证了两个问题:

第一,物种是可变的,生物是进化的。

第二,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动力。生物都有繁殖过盛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在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将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

▲《物种起源》
作者:[英]查尔斯·达尔文
译者:舒德干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

进化论一问世,即势不可挡。

当时绝大部分读了《物种起源》的生物学家都很快地接受了这个事实,进化论从此取代神创论,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从「神创论」与「地心说」解放出来的人类,还来不及失落,就马上面临一个疑问:

如果人类既不居于宇宙中心,又不是神创造的,那我们人类从何而来?

生命又来自何方?

是的,我们已经知道我们人类,不是宇宙的宠儿,不是上帝的神迹,那我们的产生是宇宙的偶然产物,还是生命的奇迹呢?

达尔文论证了生命如何一步步从简单进化到复杂,人类作为智慧生命,乃是最复杂的生命,当然也站在生命进化之途的最顶端。如果进化之初的简单生命,乃是奇迹造就的,那么人类生命自然是奇迹的奇迹。

但是,进化之初的简单生命,它的出现是奇迹吗?

达尔文没有解答这个问题,但也做了一些探索。

他提出了一个「温暖的小池塘」设想,他说:

「我们假设有一个温暖的池塘其中有氨、磷酸盐、以及光、热、电力等等,蛋白质可以化合而成,继而经历更加复杂的变化...」

另一个科学家欧帕林提出的「原始汤」也与之异曲同工。

生命,无论多么简单,必定是有机物。一大堆无机物里,产生出有机物的生命,难度到底大不大?

这些猜想,在提出时碍于当时的实验条件无法证实,但为后来的科学家指明了一条可尝试的道路。

1929年,延续达尔文等的思路,又有了一个新的科学猜想。

生物学家亚历山大·欧帕林(Alexander Oparin)和J.B.S.霍尔丹(John Burdon Sanderson Haldane)猜测,早期的地球大气层缺少氧气,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如果单分子受到紫外线或者闪电等强能量刺激,它们将形成复杂的有机物分子。

又过了三十年,科学家还真的就实现了这样的实验以验证这些猜想。

这就是著名的米勒-尤里实验。

1953年,芝加哥大学有一个研究生斯坦利·米勒(Stanley Miller)和他的教授哈罗德·尤里(Harold Urey),在实验室里建立了一个受控型密封系统,模拟地球早期大气层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米勒在做实验

他们在长颈瓶中装上温水来模拟当时的海洋,当水蒸气蒸发时,会被收集在另一个烧瓶中。尤里和米勒在该实验装置中引入了氢气、甲烷和氨气,模拟早期大气层无氧气的状况。然后,他们释放电火花,来模拟闪电,进入这种混合气体构成的无氧大气层。最终,利用冷凝器将这些气体冷却成液体,收集进行分析。

实验开始一周後的观察中发现,在冷却的液体中大量地存在着有机化合物,约有10%到15%的碳以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2%属于氨基酸,以甘氨酸最多。而糖类、脂质与一些其他可构成核酸的原料也在实验中形成;核酸本身,如DNA或RNA则未出现。

这个实验最终证实了欧帕林-霍尔丹猜想。尤里和米勒得出结论称,有机分子形式能够来自于无氧大气层,同时最简单的生命体也可能孕育在这种早期环境中。

他们所模拟的原始大气的成分可能并不准确,米勒本人也承认这一点。但这个实验至少证明了一件事:有机物是可能从无机物中产生的。既然早期地球的无机物环境具有合成氨基酸的可能,那么形成生命也许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米勒-尤里实验并不难实现。代表生命之源的氨基酸,达尔文所描绘的进化链的起点,地球在起源处的生命,很轻易的出现了。

这说明,生命的出现一点都不难,根本称不上奇迹。

那人类生命的出现,还敢说是奇迹吗?

虽然,从最原初的生命形态,要能一路进化出人类这样复杂的智慧生命,依然需要经历一个又一个生命形态的蜕化、升华,概率未必就高,但起源生命能在实验室里轻易重现,还是为人类生命的「奇迹」程度,投上了一层阴影。

我们人类,可能一点都不特殊。

人类对自己地位的追问,犹如本能。

或许,也与人类在「天选之子」的傲娇位置上呆的太久有关。

「神创论」破产了,「地心说」破产了,人类也跟着跌下来。现在又发现,人类生命的出现可能也不稀奇,此间落差太大,一时难以适应。

如今,人类靠着高速发展的科技,不仅站在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端,更是开始离开地球表面而踏进外太空。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对于人类生命的认识,又将面临新的冲击。

1963年,《当代伟大观念》的编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人对外太空的征服是提高了他的地位呢,还是降低了他的地位?」

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在她的著作《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第八篇《对太空的征服以及人的地位》中提到这个问题,她认为这个问题的提出是由于人文主义者对人的关怀。而这种关怀与物理学家对物理世界真实性的关心又是截然不同的,因为:

「要理解物理真实性,似乎不仅需要放弃人类中心主义或地球中心主义的世界观,而且还要求更极端的,对所有神人同形同性(anthropomorphic)的因素与原则的摒弃,因为这些因素与原则,既不是来源于那个向人类五官开放的世界,也不是来自人心灵固有的范畴」

她说,对于科学家来说,人也只不过是一种有机生命而已,他们并不在乎自己的研究是否会影响人类的地位。

「现代科学引以为傲的地方正在于,它已经能彻底将自己从所有这些人类中心的,亦即真正人文主义的考虑当中摆脱出来了。」

科学家是冷酷的。但也把人类从狭隘之中提溜出来。当人类真正探索到宇宙的辽阔那一刻,我们便明白,我们所拥有的这一方天地其实不过是宇宙中小小的一隅。

认为自己是宇宙中心的高贵居民的想法,多么幼稚可笑。

人类,应该承认自己的普通,在宇宙中甚至连一颗尘埃都算不上。

然而,尽管人类普通的要命,人类的心灵,依然可以有自己的去处。

我们也许不是上帝的神迹,但一定是地球的孩子;我们不是其他生命的主人,而是它们的伙伴。

美国自然主义者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在瓦尔登湖畔独自居住了两年多。在这期间,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自然之中,在湖边漫步,在林间阅读,与松鼠对话,与鸟儿嬉戏,和鱼儿私语。

他认为简单质朴,融入自然的生活可以使人「活得幸福快乐,活动更从容、更轻松、更充实、更本真」。他把自己看作自然界的一部分,投身到自然之间以求寻找到一个理想的自我。梭罗给与多样性的生物与整个人类同样的尊重,认为它们与人类并无差异,是完全平等的。

人类的伟大心灵,才是真正的奇迹。

我们人类,应该在梭罗的故事中反省我们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合适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