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呀!这个贝都因男子的眼睛居然是浅色的,他深邃又迷离的眼神已从远处夺人心魄!”就在记者一行徒步在“世界新七大奇迹”——约旦佩特拉古城周遭的雄峰险谷之时,山路上迎面而来一位骑着毛驴的贝都因男子,不少人就他的外形展开喋喋不休的讨论。导游阿卜杜拉见状也吃起了醋:“贝都因男人,贝都因男人,你们刚到约旦3天,嘴里成天唠叨的都是他们,眼里还有我这个导游吗?”

《嫁给贝都因男人》

贝都因人,是生活在中东及北非沙漠地带的一个穆斯林民族,历史上靠游牧维生,拥有自己的阿拉伯语方言,但也遭受来自其他民族 “贫穷、落后、不卫生”等歧视。约旦境内至今生活有1万多贝都因人,在南部的佩特拉及瓦迪拉姆地区,游客难以避免与招揽生意的贝都因商贩近距离接触。

不过,激发记者对贝都因人,特别是对贝都因男子好奇的,还是缘于队友瓦莱丽在到达约旦首日时就亮出的《嫁给贝都因男人》一书。“你要去哪儿?为何今晚不来我的岩洞里过夜呢?”正是从这句话开始,年仅21岁的新西兰背包客玛格丽特于1978年在佩特拉偶遇了贝都因男子穆罕默德,在对贝都因传统一无所知,不掌握一个阿拉伯语方言单词的情况下,玛格丽特与默罕默德相处两个月后做出嫁给后者的决定。他们共同生活了20年,育有三个孩子。玛格丽特在其自传体小说《嫁给贝都因男人》中描述的经历让记者既着迷又不解:一个年轻西方女孩,怎会这样抛下所有,远嫁一个贝都因牧民,并在岩洞里厮守20年的爱情?“巨大文化及语言鸿沟之外,肯定是贝都因男人的魅力让玛格丽特决心留下,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几乎所有读者都对该书留下如此评论。

在贝都因房东纳赛尔的账房里,记者在晚餐期间向他提及这段恋情。纳赛尔表示,其实嫁给贝都因人的不止玛格丽特,他的侄子也娶到了一位西班牙女子。据他了解,如今附近村子里嫁给贝都因人的欧美女孩不下四五个。纳赛尔认为,当地旅游业兴旺,而贝都因男子人热情、英语好,嘴还甜,所以“有异国女子选择他们作配偶太正常了。”同行女队友对此很认同,她们还强调,以上因素而外,贝都因男子帅气而不羁的外形也很让人蠢蠢欲动。

画着眼线的热心人

第二天我们在徒步途中恰巧经过玛格丽特的纪念品店,她的儿子正在兜售多种外语版本的《嫁给贝都因男人》。“你不觉得这个卖书的混血贝都因也很养眼吗?”,女队友再次打开了 “贝都因外貌协会”的话匣子。我觉得有必要严肃审视一下他们的魅力所在了。

红白双色或者清一色头巾、长袍还有胡须,三大标配之外,贝都因男子还有什么秘密武器?“看眼睛!他们画着眼线呢!”顺着队友娜塔莉指示,我在一个茶室里和一位年轻贝都因男子目光交接,的确,他画有眼线的双眼非常灵动、有力又带着神秘。贝都因男子的黑色眼线由一种名为“穆提”的植物原料制成,画一次可保持数天。“画眼线是为扮帅吗?”面对提问,名叫哈内姆的23岁青年回答说他从10岁起已开始为自己画眼线,目的是保护眼睛少受阳光及风沙的伤害。但不可否认,黑眼线、浅眼眸、深肤色以及浓密的缕缕卷发都是哈内姆外形的加分大项。

贝都因男子魅力十足也会甜言蜜语似乎成了他们的一个标签,可是随着旅行深入,记者发现在他们华丽外表之下,更藏有一颗真诚好客的内心。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听到贝都因商贩“欢迎来到约旦!”的问候,即便你不打算购买任何商品。“欢迎你朋友,来坐下喝杯茶!”走在山路上,居然也有贝都因男子热情招呼你休息。当浸泡着黑茶、鼠尾草的茶水烧开之后,饮下一口琥珀色的甜茶,大家开始谈天说地,畅聊人生并探讨贝都因人的处世哲学。免费为你烧茶,花时间陪你聊天,告别时邀请你再来,经过如此交流,又怎能简单将贝都因男子和“画着眼线的花言巧语者”直接画等号呢?

不忘传统的现代游牧者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在约旦接触到的贝都因男性(在外工作的贝都因女性很少见)几乎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牧者了。但是他们在赚钱维生和尊重传统两者之间又能做到完美平衡,也让我对这个民族肃然起敬。

两天三夜的沙漠之旅中,随行贝都因男子展示出的赤脚行走、露宿星空、生火做饭、小桶水净身、指挥骆驼等等行为表现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超强适应和虔诚尊重,游牧民族的血液依然汩汩流淌在身体之中。为让游客满意尽兴,贝都因男子还会在行程中为游客指引景点、搭建帐篷、端茶盛饭并在餐后歌舞助兴,一张张时刻洋溢微笑的脸庞让我觉得这些“现代游牧者”是那样亲切、愉快和自由,而他们本身也是那样令人欣赏、钦佩而值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