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生绡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中来”。皮影艺人在悬挂的白布上操纵皮影,通过皮影投在白布上的影子和打击乐器,当地的唱腔共同演绎丰富多彩的故事。可以说皮影戏是最早的电影艺术和动画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皮影戏起源于劳苦大众,也就是草根阶层,所以朴素而纯真。在这朴素纯真中又有着浓烈的浪漫气息,昏黄清明的光影下,各式各样雕琢精致的形象投射出斑斓的影子,光与影的纠缠交错让人浮想联翩,故事便在这光影中缓缓展开。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他“驴皮影”。皮影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因爱妃因病去世萎靡不振,一蹶不起。他的大臣李少翁为了让汉武帝早日走出悲痛,重振威风,用棉布和帛料剪裁成李夫人的影像并精心装饰。后来,这种影像小玩意渐渐流传到民间,成为皮影艺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的皮影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皮影的制作程序大多相同,通常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八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先将兽皮处理,使皮革呈半透明,画上所需人物,经过雕刻、上色,便制成了生旦净丑等戏曲角色。

皮影的艺术创意汲取了中国汉代帛画、画像石、画像砖和唐、宋寺院壁画之手法与风格。而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

皮影戏在我国活跃了2000多年,作为曾经深受民间喜欢的娱乐活动,这门古老的手艺运用优美的造型、多姿的剪影、动听的唱腔和灯光渲染,陪伴无数人度过了欢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