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彭梁洁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十三邀》新一季收官,节目豆瓣评论区有一个热门问题:你最想看许知远采访谁。窦文涛得到不少提名。有人说:很想看看他作为被采访者会露出怎样的一面,特别是对面坐着许知远的时候。

01.

每期《圆桌派》聊天开始前,窦文涛都会点一炷香,不免让人想起张爱玲那篇《第一炉香》的开头:

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有人注意到这个细节,在知乎上提问,回答认为有两点原因:一为计时,香燃尽即为聊天结束;二为仪式感。或许还有其三:烟雾缭绕如幻境,告诉你,都是故事,放松点,别当真。

开播于香港回归次年愚人节的《锵锵三人行》,于2017年9月宣布停播,这年窦文涛刚好50岁,知天命。他给自己准备了后路,提前一年就在《圆桌派》组好新局,看来是铁了心要跟一群老友聊到天荒地老。

相比锵锵,窦文涛的衣着打扮明显讲究得多了。衬衫常换常新,看得出质地优良,有时候罩一件小马甲,颇有英国绅士的派头。

背靠优酷这个金主,新节目精致了不只一点半点。锵锵布景就是简单的三人一桌,桌上铺几张旧报纸,道具跟言论一样粗糙生猛;到了《圆桌派》就是古雅的茶室,茶几上摆着精致的果盘和茶具,用来装饰每一期与主流城市生活相关的话题。

硬件升级,褒贬不一。那些抱着“锵锵复活”心态看待这个新节目的老粉,显然不能满足。

去年港岛最紧张的那个阶段,有观众期待《圆桌派》重拾传统,以此为话题做一期节目。结局必然是求之不得。有人略感失望,但更多人表示理解:要啥自行车,还能看到老窦组局就知足吧。

黄段子虽然不见踪影,好在“窦式”口头禅还是熟悉的配方,让锵锵老粉在新节目里集结相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乎网友总结出的窦文涛的口头禅

豆瓣上,宽容的观众们给四季圆桌派顶到9分上下,他们原谅窦文涛偶尔请来撑场的明星把场子搞得尴尬无比,伸长脖子等第五季,生怕连这个节目也保不住。在善于遗忘的互联网世界,尽管窦文涛已经很久没搅起点水花,依然在凤凰卫视主持人热搜榜上遥遥领先于第二名。

这一切,只能归功于《锵锵三人行》影响太深远。

很多人对这个走过19载光阴的老牌谈话节目有一种情节。那个年代的人,像“发现了新大陆”,“终于有个节目不装了”。有人评价,这是一档“塑造了自己一部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节目。不少大学生都曾幻想过:将来自己有机会要上锵锵当嘉宾。

爱窦文涛的人爱得要死,他们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爱,懂的人都懂:最喜欢文涛的贼眉鼠眼,一个喜欢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情色小主播,请继续油腻下去。也有句正经一点的:窦文涛,假大空的反义词。

某位网友甚至总结出他拱嘉宾讲话的一整套路数:

02.

锵锵停播的2017年附近,国内几档老牌访谈节目纷纷落幕:《杨澜访谈录》《艺术人生》《超级访问》《康熙来了》。

爱哭的朱军,和永远露出恰到好处微笑的杨澜,都没太令人留恋。人们反而“想死了”当年春晚上的冯巩,可以把《艺术人生》编排成段子:这个节目不就四招吗,套近乎,忆童年,拿照片,把琴弹,只要钢琴一响,就让你哭个没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锵锵,就只有《康熙来了》,在互联网上引发了网友大规模的“追思”,显然不仅仅在于它陪伴人们“时间够长”。

马东和蔡康永说这个节目有“隐藏价值观”,所以才会受追捧。有粉丝为此注解,《康熙来了》教会我们:不要煽情,不要装逼。能在大众传媒上看到血肉相同的灵魂和将这些坦诚展现的人,是有多动人。

还有一些试图说点实话的节目,《看见》《金星秀》,寿命都很短。如此一来,反而是2001年开播的《鲁豫有约》,熬过网络群嘲,转战几大电视台,顶住铺天盖地真人秀节目的冲击,到今年终于成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访谈节目——如果锵锵没有停在19岁。

鲁豫和窦文涛都曾供职于凤凰卫视,二人私交很好,互相上过节目。《圆桌派》推出的2016年,《鲁豫有约》也升级为《鲁豫大咖一日行》,主持人走出演播室,试图将真人秀的元素植入访谈节目之中。

《大咖一日行》开篇即高潮,请来时任首富王健林助阵,贡献了三大看点:爱吃韭菜盒子,热衷收藏名人字画,尤其是那句家喻户晓的“一个亿小目标”,还当选了2016年度十大热词。

但热度只是昙花一现,节目高开低走,王健林开篇两期播放量达到8千万和7千万,第三期开始断崖式下跌到800万,“流量女王”董明珠出马也无法挽回颓势。

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想要撬开嘉宾的嘴,这绝非易事。吐露心声、相谈甚欢,大概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双方本就是朋友,互相信任,不必担心交浅言深;第二种,二人皆心无杂念,足够自信,无须患得患失。

但如今的访谈节目,越来越像一场精心包装的公关活动,双方互利互惠,共同为观众奉献一场气氛和谐的访谈,得到落入预期之内的答案,已经是优良了。“你知道我有多努力吗”是每个年轻偶像努力展示的品质,善良孝顺是所有未婚男明星的择偶标准。你还能指望听到什么呢?

真诚像濒危动物,当它们出没时,观众是能看到的。这样的时刻,锵锵里常常出现,《圆桌派》里若隐若现。它绝不是给你展示原来富豪也吃韭菜盒子、明星也用平价化妆品这么简单。

为了让嘉宾解除警戒,《饭局的诱惑》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机关:主持人按下按钮,匹诺曹的长鼻子慢慢伸出来,宣告进入谎言时间,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嘉宾要答反话。这时候,观众真正想知道的敏感问题才会被搬上台面,在亦真亦幻的时空中,可自行判断真伪。

03.

一位锵锵粉丝说,在锵锵停播的日子里,他是靠《十三邀》来续命的。

许知远不只一次被拿来跟窦文涛比较,从作为知识分子的形象符号到与女明星俞飞鸿的八卦,从情商到主持风格,二人的两档新节目也都是2016年开播的。窦文涛生于1967年,许知远生于1976年,中间隔着沧海桑田的十年。

《十三邀》出品人李伦是陈虻老部下,后者在业内被誉为央视“纪录片之父”,柴静在《看见》这本书里经常提到这位良师。20世纪初,那是央视谈话节目最好的时代。

《十三邀》与《杨澜访谈录》同样定位于高端访谈,但看起来完全不同——首先,居然有一档访谈节目,把大段的沉默、尴尬、迟疑剪进正片。

在被网友骂得最惨的那段时间,另一部分人欣赏许知远的真实:这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他是真正关心那些大问题,真的对时代有疑虑,否则许倬云那期也不会如此令人震撼。再说,还有哪档访谈节目敢把大段的沉默、尴尬剪进正片呢?

在极具争议的李诞那集,李诞教许知远,你不要太真实了,所有话都往外说,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被骂吗?

李:就算我是这么想的,我也不能这么说。

许:为什么呢,说了会怎么样呢?

李:会少赚很多钱。

许:怪不得我赚不到钱。那你给我讲讲怎么赚钱?

李:就是不要说太多真话,就是不要挑战大多数人。你要用包装的形式。比如刚才这句话,我把它变成一个段子,我说了,大家就不会觉得怎么样。

你是知识分子,我是艺人,没办法我要赚钱,我在您这过了瘾了,走了心了......

他还建议许知远不要用“女人”这个词。“我都是用女孩,女人这个词,男的使用起来就会油腻,尤其是您这个年纪的人。我就是搞大众传播的,相信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采访金宇澄那期,金宇澄坦言自己厌恶渣男这个称呼,“你把这么复杂的人性变化,用这么低能的一句话就去涵盖它。”

不出意外,金宇澄上了热搜,被网友讨伐,甚至被恶意攻击长相。可惜,这已经不是一个崇尚复杂的年代了,网友们被情绪裹挟,人人都要做道德的审判官。李诞说的,“不要挑战大多数人”,或许才是网络时代的明智之选。

主持人许知远没有被禁止在镜头下抽烟喝酒,上一个如此随性的节目大概是《今夜不设防》。这个香港古早访谈节目无论主持人还是嘉宾阵容都算得上“空前”:香江三大才子——黄霑、倪匡、蔡澜坐镇,演播室那张沙发招呼过彼时所有最红明星的屁股。

瘫在沙发里的张国荣,被三个“如狼似虎”的主持人围在中间,什么都往外说。喝嗨了竟然把初夜抖出去,第二天又紧急打电话要求剪掉。弹幕里很多人留言:看了这期节目,很难不被张国荣圈粉。

这档不太正经的八卦访谈节目在豆瓣上拿到9.5的高分,仅此于锵锵的9.6。有人评价:

观众能用开放宽容乐观的态度去接纳一切,大幸也。这是一种文化自信。抽烟喝酒大谈性事是表象,但是更多是真诚,之后再没有节目能让漂亮的女明星笑谈拍三级片是因为看的人多,不带偏见的评论合作过演员的演技。

他们手里的烟,不免让人想到某卫视一档演唱竞技节目,歌词里那句“给我一支烟”,在字幕上脱胎换骨成“给我一只眼”,也不怕把观众吓傻。倒是等候区的另外两位歌手相视一笑,心照不宣。

4.

最近几年看访谈节目,有几个印象深刻的片段。

《看见》采访周星驰,感情经历向来是周星驰的禁区,柴静发现他埋在电影里的一个与此相关的秘密,试探性地问,周星驰盯着柴静的眼睛,连说了两句谢谢。很多影迷把这一段称为“名场面”。

《十三邀》采访诗人西川,片尾两人走在暮色渐沉的山路上,许知远脱口而出说,我好开心啊,西川说,我也很开心,你也激发出我好多东西。

《圆桌派》请来王晶,他直言自己心中王家卫的电影比贾樟柯好,《新喜剧之王》的败笔在于王宝强选角失误,弹幕直呼过瘾、被王晶圈粉。有点回到锵锵的感觉。

张爱玲在《封锁》里有一句:世界上的好人比真人多,翠远不快乐。

燃香的窦文涛快乐吗?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