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一代诗圣杜甫逝世,终年59岁。此后,对他的死因,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自晚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说杜甫死于牛酒,到近人郭沫若延伸为死于腐肉中毒,一千多年来各种说法此起彼伏,沸沸扬扬,却总是难得定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甫草堂

就传统观点而言,杜甫的死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即饫死说、溺死说和病死说。

一、杜甫是啖牛肉白酒胀死的啖牛肉白酒胀死说即“饫死”之说,见于两唐书。

《旧唐书》杜甫本传云: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新唐书》杜甫本传亦载: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两《唐书》之史料,当出自晚唐郑处诲的《明皇杂录》。其云:
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馈牛炙白酒。后漂寓湘潭间,羁旅憔悴于衡州耒阳县,颇为县长所厌。甫投诗于宰,宰遂致牛炙白酒以遗甫,甫饮过多,一夕而卒。

杜甫

以上是关于杜甫“饫死”说的最早记述。据说韩愈有《题杜工部坟》诗,对此说表示怀疑,云:

当时处处多白酒,牛肉如今家家有。

饮酒食肉今如此,何故常人无饱死?

是诗认为,所谓“饫死”之说,乃是耒阳县令聂某为搪塞天子搜求而编造之说,其实杜甫与屈原、李白一样是溺死的。让人犯疑的是《题杜工部坟》诗不见于韩愈集中,仅见于刘斧摭遗小说,且与韩诗风格不类,“故该诗断然不是韩愈做的,估计是五代或北宋的人所假托。”尽管如此,晚唐以来,题咏杜甫耒阳死事的诗文不绝于史。《文苑英华》载裴说《经杜工部坟》诗云:

……
皇天高莫问,白酒恨难平。
悒怏寒江上,谁人知此情。
《耒阳杜工部墓》诗云:
……
一夜耒江雨,百年工部文。
青山当日见,白酒至今闻。
惟有为诗者,经过时吊君。
罗隐《经耒阳杜工部墓》诗亦吟道:
紫菊馨香覆楚醪,奠君江畔雨萧骚。
旅魂自是才相累,闲骨何妨冢更高。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杜甫草堂

由此可见,杜甫死于耒阳,似乎成为杜甫身后的古代文人的一个主流认识。在事实上,自唐迄今,前往耒阳杜甫墓凭吊、题咏者也极多。

郭沫若先生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认为,杜甫确实死于“牛肉白酒”,只是并非暴食过多“饫死”(胀死),而是中毒致死。杜甫阻水耒阳是暑天,聂令送来牛肉白酒,杜甫一次未吃完,剩下的冷藏不好便腐坏了。腐肉有毒,尤其腐后24到28小时毒性最烈,能使人神经麻痹,心脏恶化而致死。再加上杜甫年老多病,抗病毒能力衰损,又有白酒加速毒素在血液中循环,所以吃腐牛肉白酒中毒而死是极可能的。

杜甫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代学者中,批驳“饫死”之说者有不少。早如冯至先生在1952年完成的《杜甫传》里就认为,关于杜甫被聂县令的白酒牛肉撑死的传说,“从唐中叶以后便传布得很广,它和李白醉后水中探月而死的故事是同样地荒诞无稽。”

吴鹭山先生除了批评新旧《唐书》轻信《明皇杂录》一类稗史资料外,还将笔锋直指上述郭沫若之论。吴先生写道:“郭氏为了要证实自己的杜甫嗜酒终身这一观点,也取郑处诲的谬悠之谈,强调杜甫必死于耒阳的牛肉白酒。”吴先生认为郭沫若“武断”,其论“当出于他的抑杜偏见。”

不过,金启华先生则对郑处诲及郭沫若之论表示声援。他在《杜甫诗论丛》里认为:杜甫作为“一个长期多病的人,身体极度虚弱,又经盛夏旅途劳顿;加之饥饿多日,乍得牛肉白酒,大饮过饱而死,是完全可能的。我们认为牛肉白酒致死之说,该是可信的。”

二、杜甫是醉酒后淹死的

杜甫酒后溺死之说,源自据说是李观(郭沫若说唐代有两个李观)写的《杜传补遗》,其云:甫往耒阳,聂令不礼。一日,过江上州中,醉宿酒家。是夕江水暴涨,为惊湍漂没,其尸不知落于何处。洎玄宗还南内,思子美,诏天下求之。聂令乃积空土于江上,曰:“子美为牛肉白酒胀饫而死,葬于此矣!”

杜甫草堂

对此,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里提及《杜传补遗》说:此歌雪牛酒饫死之冤,而反加以水淹身溺之惨,子美何不幸罹此奇祸!且考泰陵升遐,以及少陵逝世,其间相去十载,《补遗》颠倒先后,是全不见杜诗年次者,……此必后人伪托耳。

《唐书·玄宗本纪》记载,玄宗死于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此距杜甫之死还有8年之遥。因此,所谓杜甫死后玄宗还思念着他,“诏天下求之”云云,自是笑谈。难怪历代注杜、论杜者对杜甫溺死耒阳之说,大多未予理睬。

三、杜甫病死于湘江舟中

“病死”之说,在杜甫死因之谜中影响最大。持此论者说杜甫是病死于湘江舟中。在他们看来,杜甫病死过程是这样的:

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四月,湖南兵马使臧玠夜间放火作乱,杀了湖南观察使兼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刺史崔瓘。当时贫困交加的杜甫仓皇携家小从潭州南下抵衡州(治所在今湖南衡阳),旋又溯郴水拟往郴州(治所在今湖南郴县)投靠舅父崔伟。不料舟到耒阳方田驿时,洪水暴涨,舟不能行,泊于方田。杜甫一家五六天不得食,身陷绝境。幸亏县令聂某闻讯送来丰盛食物,并致书相邀。杜甫很感激,有诗相赠。后因水势不退,诗人只好转返衡州去了。待水退后,聂令派人到江上寻杜甫,不见踪影,认为杜甫已葬身鱼腹,遂建衣冠墓于耒阳县北,纪念诗人。其实杜甫回衡州后,不久即沿江而下,过洞庭湖(有《过洞庭湖》诗纪行),想北上汉阳,沿汉水回长安去。只是他始终没有走出湘江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杜甫草堂之“李杜相逢”

诗人一秋一冬居止蜷曲舱内,为风痹病所苦,日日加剧,卧病舟中;而幼女不幸夭亡,更给诗人以致命打击。他所写《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长诗,沉疴难起之状,历历在目。之后,再也没有听到他的诗歌了。《风疾舟中》当是杜甫绝笔诗。大历五年冬月,作为“盛唐气象”双子星座之一的杜甫溘然长逝于往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进发的湘江舟上。

须要指出的是,在杜甫“饫死”“溺死”说中,杜甫被认为是死于大历五年夏,死地在湖南耒阳。而在“病死”说中,杜甫则死于大历五年冬,死处是在向岳州进发的湘江船上。此外,在“病死”说中,除了上面介绍的因风痹病外,尚有糖尿病、急性胰腺病、肺病、心肌梗塞及诸病综合症之说。而郭沫若先生关于因腐肉中毒而死的说法,也可归于“病死”说。不过郭先生是在“饫死”说基础上而延伸出此说的,所以,在本质上又属于“饫死”说。

四、杜甫病死说的后续曲

杜甫塑像

在“病死”说中,死于糖尿病合并症的观点比较引人注目。其主张者为王有源先生。他发表的《从杜甫疾病的发展试探耒阳一案》一文,罗列分析了杜甫的肺疾、肝疾、疟疾、偏枯、消渴、羸瘵等疾病的病因与病机,指出:诗人病形已成,漂泊无定,药饵针灸,焉能速效。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处于“落花时节”的诗人从夔州出峡,移居公安。大历四年,已是“劳肝肺”的诗人漂泊于潭、岳之间,常发出“终是老湘潭”“家事丹砂诀,无成涕作霖”的哀鸣。

杜甫茅屋

王先生认为:牛酒饫死或中毒之说均不能成立。而杜甫所患的糖尿病,已逾糖尿病的一般寿限,即四又十分之八年。加之杜甫多年患有的“肺气之疾”和晚来热病风等,加剧了糖尿病的恶化,使其发展到严重的合并症,从而引起酮病、酸中毒或昏迷。王先生讲,在胰岛素未发明之前,近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合并症。

所以结论是:杜甫死于因肺疾感染所引起的糖尿病合并症。

在王有源以后,又有仇化国、杨一工二先生认同杜甫死于糖尿病之说,仇、杨二先生对杜诗中谈及杜甫身体不适的一些诗句做了仔细研究,认为“这些都是现代医学指出的糖尿病在危险阶段出现的症状”。因此杜甫死于糖尿病。

但是读者朋友们大家都知道,学术研究历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要轻易作出定论。因为学术问题的探讨不可能以一功而毕其役。何况糖尿病说,早有王有源先生提出过(在王先生之前是否还有持此论者,其实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