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不一样的高考志愿填报,欢迎关注陈晟老师课堂,本期内容我们来分享如何选专业,相信这是无数家长头疼的一个话题,尤其现在社会大学生供大于求,招聘单位有了很大话语权,条条框框的要求都是在大学和专业上,为了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上大学选一个好专业便变得十分必要。那么到底如何选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要从以下6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专业区别

选专业不能光看名字,弄懂它的真正含义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来区别,比如查看该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特殊的要求以及在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等,广大考生和父母切不可盲目地望文生义。尤其是对一些名称非常相近的专业,我们更要想办法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比如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公共管理,三个专业的简称都是工管,但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选择院校重点专业

重点专业一般是指此专业是全国全省市或者同类专业中的排头兵,或者是一个院校中的领军专业,它代表一个专业的实力和地位。比如,南京审计大学,一看就知道审计学专业绝对是王牌专业,我们在高考报志愿时,虽然报重点院校很重要,但是并非重点院校的专业都是重点专业,也不是说非重点院校的专业就没有重点专业。相反,一些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在全国也可能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广大考生和父母在选择专业时,在分数不够重点院校的情况下,报考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是明智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专业冷热问题

往年的考生和家长总喜欢根据当前现实的就业难易、就业收入和工作环境等情况,把专业人为地划分为“冷专业”和“热专业”。然而,“冷”与“热”都是相对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式而言的,其实专业本身并无冷热。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过分追求“热专业”,忽视“冷专业”。“热”极必反,“冷”极必“热”。就像前几年,土木工程专业特别受追捧变成热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困难变成了冷专业,大家纷纷选择土木工程,而四五年后过去,学生毕业时发现,土木工程行业变得一般啦,反而是计算机行业变成了当前热门行业,所以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有长远目标,结合自身兴趣和爱好,避免时过境迁而供大于求。

各种限制条件

选专业有些是有自己独特的限制条件的,比如语种、身高、形象、性格、性别以及单科成绩等。这点一定要注意,有的高校部分专业在招生计划或招生简章中已经有提示哪类人员不能报考,另外,每年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都有一次高招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体检结果和建议填报志愿,避开那些限报的学校和专业。这就要求父母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简章,了解招生院校报考要求,结合考生具体情况,科学填报。

就业领域

不考虑就业的专业填报指导都是耍流氓,无论未来是继续就业还是继读研,专业的选择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毕竟报考志愿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行业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专业就是未来的行业,而且专业是决定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一些专业名称的术语色彩较浓,很多父母和考生不甚了解其含义及将来的就业领域,稀里糊涂地就填报了,等到入校学习后或就业时才明白,那时悔之晚矣。所以,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志愿专业将来所面临的就业难易、工作条件、待遇水平、区域环境等。

趋势判断

事实上,表面看起来热门的专业,就业率不一定高。近几年本科大学生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专业为:能源动力类、化学类、机械类、化工与制药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工程力学类、材料科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这十类就业率高的专业,有的为报考时的冷门专业,甚至在一些专业中,90%以上为调剂生。而报考时的热门专业就业时却遭遇尴尬,比如法学、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在选择时,紧盯热门不如参考由教育部公布的专业就业状况、社会调查机构的相关数据、专业所在高校的就业情况、专业行业的统计数据、招聘网站的供求情况等。

但同时也要注意社会对不同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并不平衡,这些专业的供求状况,在不同学校、不同学历层次的表现不一样,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那么,考生和家长就要对某专业社会需求情况有一个前瞻性的了解,还要着重了解欲报考院校某专业的就业率及就业质量。